新闻中心 > 天下 > 正文

【中非合作新观察】清洁能源、技术产业等将成为中非工业化合作新方向

2018年09月05日16:49  来源:央广天下财经

5034

 记者|王建帆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非洲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昨天(4日)举行的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上,中外代表对中非工业化合作的成果以及未来合作的趋势进行了讨论。

 工业化合作让中非优势互补

 能源是推进工业化转型的重中之重。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介绍,从1995年起,中石油开始在非洲进行油气的投资合作业务,带动了当地就业,也拉动了其他相关领域的投资。

 王宜林:在非洲10个主要油气资源国里,中石油在7个国家投资了18个项目,累计已经投入了大概是350亿美元。重要的是,为非洲解决了12万人的就业,拉动了相关的其它领域的投资。

 工业化合作把中方的资金、技术、装备等优势,同非洲的自然资源、市场潜力等资源禀赋对接了起来。保利协鑫天然气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石油天然气”项目是“一带一路”非洲沿线最大的能源项目之一,公司董事长于宝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项目推动了当地工业化的进程,同时也有助于缓解中国天然气短缺问题。

 清洁能源将成为中非合作新趋势

 对于中非工业化合作未来的方向,于宝东说,清洁能源将成为新趋势:

 于宝东:经济发展和环保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环保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到一定程度,整个生产结构、经济结构都会做出调整。就从埃塞俄比亚讲,他也会逐渐过渡到(使用)清洁能源的阶段,像天然气电厂,其实我们现在也开始做了。清洁能源本身也会改变当地的经济结构,很好地带动当地工业企业的发展。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秘书长伍萱也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世界各国都面临化石能源大量消耗带来的环境破坏和气候变化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他说,非洲工业化的关键是解决能源问题,而要解决能源问题,就要加快构建非洲的能源互联网。

 伍萱: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输送、配置和使用的平台,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现代能源体系,实质上就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将有效地解决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关注“软产业”

 除了能源等领域,非洲开发银行行长阿金武米·阿德希纳认为,中非合作还应该关注“软产业”。他说,技术产业是非洲的未来,希望中非加强在技术领域的合作:

 阿德希纳:当人们谈到跨越式发展的时候,必须要在人力资本上进行投资,我希望中国能够发起中非技术合作领域,比如可以把中国和非洲的高技术群体整合到一起,进一步帮助非洲整个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摩洛哥企业家联合会主席萨拉赫丁·梅祖尔说,基础设施投资让非洲受益匪浅,希望中国未来加强对非洲青年人的投资、加强对非洲的创业者的投资:

 梅祖尔:非洲非常感谢中方在基础设施方面所做的努力。下一步要投资到哪里呢?投资到非洲人日常感受到的东西,比如对年轻人进行投资,对创业进行投资。这是社会的基础,是非洲大陆的基础。


文章关键词:中非合作 新观察 清洁能源 技术产业 中非工业化 合作 新方向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我看到了世界”——中国“万村通”项目让非洲人民“通世界”

    ”  从西非的科特迪瓦到东非的肯尼亚,中国援非的“万村通”卫星数字电视项目让当地儿童足不出户便能“看到”外面的世界。2018年7月3日,在肯尼亚莱基皮亚郡利基村,中国企业四达时代集团的两名员工为当地村民安装卫星电视接收设备。

  • 2020年11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11月30日在北京应邀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经中俄双方商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12月2日同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米舒斯京以视频形式举行中俄总理第二十五次定期会晤。

  • 习近平同埃塞俄比亚总统萨赫勒-沃克就中埃塞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11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埃塞俄比亚总统萨赫勒-沃克·祖德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我期待同习近平主席紧密合作,不断推进两国传统友好关系,深化和拓展双边合作,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增添福祉。

  • 推动中埃关系攀上新高峰(大使随笔)

    1970年11月24日,中国与埃塞俄比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17年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中埃关系在政治互信、共建“一带一路”和国际事务合作等方面走在中非关系前列,中埃合作成为中非合作和南南合作的典范。

  • 把中非友好的接力棒传下去

    毛里求斯青年医生苏玛(右二)与非洲青年代表在江西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自拍。本报记者 薛 丹摄   在江西直升机科技馆,非洲青年代表认真了解中国民用直升机应用现状。本报记者 陈尚文摄   布隆迪记者文森特(右二)在江西易家河柑橘基地采访。

  • 中非合作论坛20周年成果与展望云论坛成功举行

    10月28日, 中非合作论坛20周年成果与展望云论坛通过视频连线方式成功举行。南非国民议会事务主席弗罗里克、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赵彦博、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奈居,博茨瓦纳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鲁道夫·鲍伊等参加了活动并分别发表讲话。

  • “中国经验为我们改善民生开拓思路”

    为期两周的2020年塞拉利昂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研修班日前在线举行,来自中塞两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围绕减贫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进行深入研讨。研修班学员代表、塞拉利昂马可尼大学农业系主任赛杜·坎努说:“中国实施精准扶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等做法,脱贫攻坚成就显著。

  • 中非青年大联欢在京开幕 外交部:让中非人民构建更加紧密的情感纽带

    今天(27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第五届中非青年大联欢26日在北京开幕。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介绍,20年来,中非合作论坛不断加强人文领域合作、引领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中非友好民意基础持续巩固。

  • 马里专家呼吁进一步加强中非安全与发展领域合作

    根据中国驻马里使馆官网消息,近日马里国际问题专家、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兼法语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约罗·迪亚洛在马里主流媒体撰文,呼吁进一步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安全与发展领域合作。

  • 外国驻华大使实地调研中国脱贫成就:为世界提供借鉴经验

    与会嘉宾就摆脱贫困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国脱贫攻坚与国际减贫事业等议题展开探讨,共享减贫经验。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中国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  对中国脱贫取得的瞩目成就,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在采访中表示,“中国的成功值得学习借鉴。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