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王韶卿)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孕育中华民族的同时,也为炎黄子孙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几千年来,可歌可泣的治河功勋和名垂千古的治河功臣,历历再现在万里黄河第一观- -嘉应观,它彰显清代治黄的功绩,也反映了中国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生存智慧,是黄河文化的瑰宝,是治理黄河的博物馆。
嘉应观黄河文化旅游区核心建筑嘉应观,始建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据《武陟县志》记载:“嘉应观在二铺营村东,雍正初年,以黄河安澜,奉赦建,规模壮丽,有铜牌刻。”康熙末年,黄河四次在武陟境内决口。雍正元年,又决马营口,洪水逼京,淹天津,成清王朝心腹之患。为治黄安民,雍正皇帝派河道总督率兵堵口、修坝,亲临河防搬石。
雍正皇帝为了纪念在武陟修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不惜耗资288万两白银仿北京故宫建造的一处集宫、庙、衙署三体合一的淮黄诸河龙王庙,雍正皇帝封其“四渎称宗”,现存古建筑249间。远远望去,楼阁殿宇梯比鳞次,红墙碧瓦交相辉映,翅檐飞空,雄伟壮观。观内古树参天,回廊通幽,静谧飘渺。是黄河流域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最高的黄河河神庙,全国独有。2014年9月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记述治黄史的庙观,也是河南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清代建筑群,文化内涵丰富,是黄河文化的代表之一。
御碑亭,是嘉应观的标志性建筑,亭内置御碑一通。御碑亭顶为伞形圆顶,远观形似大清皇冠,庄严而富丽堂皇。雍正敕建嘉应观,将“皇冠”放在观内最显眼的地方,充分显示了他对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视和决心。正如御碑亭楹联所书:“河涨河落维系皇冠顶戴,民心泰否关乎大清江山”。
2010年5月,嘉应观內河道衙署被布展为嘉应观治黄博物馆。河道衙署是清代治理黄河的最高行政机构。重新布展后,通过图片、图表、文物标本和沙盘模型等,生动的展示了黄河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自然概貌、水患灾害、生态环境、防洪与水资源利用、治理开
发及远景规划等内容。馆中采用高科技手段制作的黄河流域数字化地图玻璃地台,直观、清晰、立体地展现了雪域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三个阶梯,可模拟俯瞰万里黄河流域内起伏的山峦,纵横的丘陵沟壑,众多的支流、湖泊、浩瀚的沙漠与“九曲十八弯”的黄河交织在一起的壮丽景观。
黄河流经新乡市封丘县56公里,在黄河左岸、黄河大堤以南、贯孟堤以北形成了241平方公里的黄河滩区带。
据介绍,1992年,黄科院在郑州市北郊征地400亩,建立了大型黄河模型试验基地。从1992年开始,先后投资建成多座试验技术先进的大型试验厅,其中包括小浪底至陶城铺的黄河下游河道模型厅、小浪底水库模型厅、三门峡水库模型厅、水土流失试验厅等。
黄河从青藏高原北麓发端,一路九曲跌宕奔腾万里,从孟津出峡谷一泻千里,造就了广袤的黄淮海冲积扇大平原。荥阳,正处于峡谷至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中国地形西高东低三级阶梯中的二、三级过渡带。
河南省委网信办、河南黄河河务局联合开展“美丽中国•壮美黄河行”暨“2018网上看河南”网络主题活动,映象网策划大型专题特别呈现。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泄洪口。中国网信网 张群 摄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黄河治理历来都是治国安邦的大事。9月3日,由
治水名人园大禹雕像 王蒙(摄)河工雕塑园雕塑 王蒙(摄)为宣传黄河文化、普及黄河知识、弘扬黄河精神,孟州河务局在开仪控导工
9月4日,豫北平原秋阳高照,天朗气清。在河南温县,记者见证了该县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打造“一文一农”两大特色产业品牌、做好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豫、晋两省交界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小浪底工程1991年9月开始前期工程建设,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
厂区绿植葱郁,路旁花树点缀,货车来回穿梭——河南桐柏县博源新型化工有限公司内一派火热生产景象。这家在河南率先获得卫生注册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黄河治理历来都是治国安邦的大事。9月3日,由中央网信办传播局、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河南省委网信办、河南黄河河务局承办的“壮美黄河行暨2018网上看河南”网络主题活动一行走进三门峡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感受滔滔黄河水的宏伟壮观,见证受益于合理治理的黄河的健康生命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