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黄河第一坝
大河网讯(记者 刘晓明)河南省三门峡市与山西省平陆县交界处的三门峡水利工程入口处,赫然摆放着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面嵌刻着原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撰写的题词:“万里黄河第一坝”。9月3日,“壮美黄河行”媒体采访团首站来到久负盛名的三门峡大坝,感受大坝与黄河的“相爱相杀”。
1957年4月,在黄河中游河段,这座带有厚重历史使命的三门峡大坝开始动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干流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大坝于1958年11月截流,1960年9月下闸蓄水,成功兴建完成。此坝为混凝土重力坝,主坝全长713.2m,最大坝高106m,坝顶高程353m,防洪水位335m。
大坝建成后,控制流域面积达到68.8万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1.5%。控制黄河水量达到89%,沙量达到98%。控制了黄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和龙门至三门峡区间两个主要洪水来源区,对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的第三个洪水来源区的洪水能起到错峰作用。
奔腾的黄河
此时正值汛期,采访团到访时正遇大坝泄洪排沙,“咆哮”的黄河像奔马一样拥挤着前进,浊浪翻滚,惊涛拍岸,升起腾腾水雾。"7月至10月是汛期,通过大坝能够调节黄河错峰,使下游不漫滩,不漫堤。同时控制排沙,调节下游河道的淤积形态,避免下游河道出现泥沙淤积。到2016年,通过调水调沙,下游河道减淤效果显著,累计入海沙量9.66亿吨,下游河道累计冲刷4.30亿吨。在黄河干流,在建的有32余座梯级电站,三门峡大坝是黄河到达入海口前的倒数第二座。”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三门峡水利枢纽全景
大坝上
防洪是三门峡枢纽的首要任务。自1964年以来,三门峡以上地区曾6次出现流量大于10000m3/s的大洪水,由于三门峡枢纽及时采取措施,削减洪峰,减轻了下游堤防负担和漫滩淹没损失。三门峡水库的投运也使黄河下游的防凌工作进入了以水库调节为主的综合防凌新阶段。据统计,自大坝投运后,黄河下游出现过6次的严重凌情,由于适时运用,每次都避免了“决口”的危险。
据了解,三门峡大坝投运使黄河下游两岸引黄灌溉事业迅猛发展。到小浪底水库建成前,黄河下游两岸农田灌溉面积发展到3000多万亩,累计向河南、山东沿黄灌区补水超过300亿m3。此外,在引黄济津、引黄济青以及中原、胜利油田补水等大型工程中,三门峡大坝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三门峡水利枢纽作为黄河防洪减淤体系和水沙调控体系的干流控制性工程之一,在黄河防洪和调水调沙运用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对泥沙的调节作用,不仅对黄河下游减淤起到关键作用,而且对调整小浪底水库淤积形态、延长小浪底水库使用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河流经新乡市封丘县56公里,在黄河左岸、黄河大堤以南、贯孟堤以北形成了241平方公里的黄河滩区带。
据介绍,1992年,黄科院在郑州市北郊征地400亩,建立了大型黄河模型试验基地。从1992年开始,先后投资建成多座试验技术先进的大型试验厅,其中包括小浪底至陶城铺的黄河下游河道模型厅、小浪底水库模型厅、三门峡水库模型厅、水土流失试验厅等。
黄河从青藏高原北麓发端,一路九曲跌宕奔腾万里,从孟津出峡谷一泻千里,造就了广袤的黄淮海冲积扇大平原。荥阳,正处于峡谷至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中国地形西高东低三级阶梯中的二、三级过渡带。
河南省委网信办、河南黄河河务局联合开展“美丽中国•壮美黄河行”暨“2018网上看河南”网络主题活动,映象网策划大型专题特别呈现。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泄洪口。中国网信网 张群 摄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黄河治理历来都是治国安邦的大事。9月3日,由
治水名人园大禹雕像 王蒙(摄)河工雕塑园雕塑 王蒙(摄)为宣传黄河文化、普及黄河知识、弘扬黄河精神,孟州河务局在开仪控导工
9月4日,豫北平原秋阳高照,天朗气清。在河南温县,记者见证了该县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打造“一文一农”两大特色产业品牌、做好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豫、晋两省交界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小浪底工程1991年9月开始前期工程建设,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
厂区绿植葱郁,路旁花树点缀,货车来回穿梭——河南桐柏县博源新型化工有限公司内一派火热生产景象。这家在河南率先获得卫生注册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黄河治理历来都是治国安邦的大事。9月3日,由中央网信办传播局、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河南省委网信办、河南黄河河务局承办的“壮美黄河行暨2018网上看河南”网络主题活动一行走进三门峡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感受滔滔黄河水的宏伟壮观,见证受益于合理治理的黄河的健康生命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