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9月4日,“壮美黄河行暨2018网上看河南”采访团来到河南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采访。
保护区内风景如画 张惟一 摄
洛阳网讯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9月4日,“壮美黄河行暨2018网上看河南”采访团来到河南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采访。
据了解,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洛阳市孟津县北部,地处黄河中游,于1995年8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成立,2003年6月,由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东西长59公里,南北宽0.5—5公里,总面积15000公顷,其中核心区4500公顷,缓冲区3500公顷,实验区7000公顷,以保护水禽及其湿地生态环境为其主要功能。
保护区内鸟类悠然自得 张惟一 摄
保护区内立地类型复杂,水域广阔,滩涂众多,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已调查共有植物221种,兽类21种,两栖类15种、鱼类24种,鸟类资源尤其众多,已记录到鸟类256种,其中,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大鸨、黑鹳等11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灰鹤、大天鹅等32种,鸟类数量达10万多只,称得上是鸟类栖息的乐园。
采访团走进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张惟一 摄
据孟津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孟科峰介绍,为保护湿地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为鸟类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目前该保护区未对外界开放。(记者 张惟一)
新华社郑州10月31日电题:从“四乱”突出到生态修复 黄河渐成中原“绿飘带”基于黄河深厚的文化、生态禀赋,河南省委省政府围绕郑州、开封、洛阳“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提出打造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带。
新华社郑州10月31日电题:从“四乱”突出到生态修复 黄河渐成中原“绿飘带”基于黄河深厚的文化、生态禀赋,河南省委省政府围绕郑州、开封、洛阳“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提出打造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带。
2017年1月,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首次监测到4只青头潜鸭,两年后,不仅种群数量扩大为180多只,还监测到成功繁育的过程;刚刚过去的2019年,一万多只大天鹅“携家带口”来到三门峡过冬,32只黑鹳飞临孟津黄河湿地……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作客”巩义黄河湿地。
近年来,随着黄河孟津段环境的越来越好,及当地群众爱鸟护鸟意识的逐步提高,前来越冬的鸟儿越来越多,一个冬季鸟儿乐园正在形成。新华网发(高山岳 郭红胜 郑战波 摄) 12月3日,在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 一只黑鹳在空中飞翔。
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马朝红说,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隶属鸟纲鹳形目鹳科,体型比白鹳更大。至于鹳雀楼中所说的鹳雀是不是东方白鹳,没有做具体的研究,还不好定论。
9月4日上午,“壮美黄河行”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河南省孟津县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采访,感受沿黄“候鸟栖息天堂”之美。据了解,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孟津县北部的黄河滩区,1995年8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东西长约59公里,南北宽约0.5—5公里,是以保护水禽及其湿地生态环境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9月4日上午,中央网信办组织中央新闻媒体、省内网络媒体、省内主要商业网站等多家媒体到孟津县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采访活动,本次采访是“壮美黄河行暨2018网上看河南”网络主题活动的重要一站。采访活动中,黄河湿地孟津管理局局长孟科峰向媒体记者介绍了孟津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及近年来在湿地保护和管理中的主要做法。
头上顶着迷彩宽檐帽、脖子挂着双筒望远镜、肩上扛着单筒望远镜……这些,是马朝红的“标配”。这意味着,黄河湿地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也证明着马朝红和所有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努力没有白费。
孟津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北部,地处黄河中游,以保护水禽及其湿地生态环境为主。近年来,生态区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维护生物的多样性,采取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高标准打造沿黄绿色生态屏障,让湿地真正成为鸟类繁衍生息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