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王韶卿)处于雄安新区腹地的白洋淀,素有“华北之肾”的美誉,如今却面临缺水困境,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是雄安新区开发建设的前提。河北省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07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改善河北省中东部农业和生态用水状况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雄安新区生态水源保障项目。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沿线部分地区农业供水和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缓解沿线农业灌溉缺水及地下水超采状况,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并可作为沿线地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
据了解,该工程由国家和河北省政府共同兴建,总投资42.41亿元,输水线路全长482公里。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自河南濮阳黄河渠村闸引水,利用濮清南干渠输水,穿卫河进入河北省,终点到达位于雄安新区腹地的白洋淀。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成后,每年濮阳引水1.2亿立方米,河北引水6.2亿立方米,白洋淀生态补水2.55亿立方米,可缓解黑龙港地区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用水严重短缺问题,维持白洋淀生态环境和淀区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条件,保持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这是继实施南水北调重大工程后,国家实施的又一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成后,河北省受益区控制灌溉面积达到272万亩,每年可增产小麦16.3万t、玉米16.3万t、棉花2.2万t,改善目前白洋淀水生态恶化的局面,缓解沿线地表水紧缺矛盾,沿程可稀释污水,增加渠道水面面积,渠道水面的影响可使周围陆地性气候得以改善。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使河北省东南部大范围内排水河渠常年和季节性输水,可减少灌溉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在引黄入冀补淀受水区26个县(市、区)中有21个担负着粮食增产任务,其中纳入国家“1000亿斤粮食规划”的有8个县(市、区),纳入省级粮食增产核心区的有13个县(市、区)。该地区目前亩产较低,建设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保障粮食安全有重大意义。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是维持白洋淀生态环境和淀区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条件的民生工程,是缓解黑龙港地区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用水严重短缺的基础性工程,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的战略性工程,综合效益显著。
黄河流经新乡市封丘县56公里,在黄河左岸、黄河大堤以南、贯孟堤以北形成了241平方公里的黄河滩区带。
据介绍,1992年,黄科院在郑州市北郊征地400亩,建立了大型黄河模型试验基地。从1992年开始,先后投资建成多座试验技术先进的大型试验厅,其中包括小浪底至陶城铺的黄河下游河道模型厅、小浪底水库模型厅、三门峡水库模型厅、水土流失试验厅等。
黄河从青藏高原北麓发端,一路九曲跌宕奔腾万里,从孟津出峡谷一泻千里,造就了广袤的黄淮海冲积扇大平原。荥阳,正处于峡谷至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中国地形西高东低三级阶梯中的二、三级过渡带。
河南省委网信办、河南黄河河务局联合开展“美丽中国•壮美黄河行”暨“2018网上看河南”网络主题活动,映象网策划大型专题特别呈现。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泄洪口。中国网信网 张群 摄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黄河治理历来都是治国安邦的大事。9月3日,由
治水名人园大禹雕像 王蒙(摄)河工雕塑园雕塑 王蒙(摄)为宣传黄河文化、普及黄河知识、弘扬黄河精神,孟州河务局在开仪控导工
9月4日,豫北平原秋阳高照,天朗气清。在河南温县,记者见证了该县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打造“一文一农”两大特色产业品牌、做好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豫、晋两省交界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小浪底工程1991年9月开始前期工程建设,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
厂区绿植葱郁,路旁花树点缀,货车来回穿梭——河南桐柏县博源新型化工有限公司内一派火热生产景象。这家在河南率先获得卫生注册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黄河治理历来都是治国安邦的大事。9月3日,由中央网信办传播局、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河南省委网信办、河南黄河河务局承办的“壮美黄河行暨2018网上看河南”网络主题活动一行走进三门峡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感受滔滔黄河水的宏伟壮观,见证受益于合理治理的黄河的健康生命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