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增加到15种以上,门诊重特大疾病病种增加到27种,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5%。
□河南日报记者王平
记者9月7日获悉,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健康扶贫工作提质增效,省卫计委、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河南省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围绕消化因病致贫存量和预防因病返贫增量,从医保救助、大病慢病精准救治、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等六大方向全面实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可及,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建立健康扶贫长效工作机制。
农村贫困人口应保尽保,特困人员全额资助
看病有医保、切实降低就医群众个人自付费用比例,是“看得起病”的基本保障。目前,我省已形成了“3+3+N”健康扶贫医保救助政策体系,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各地自主探索的补充保障政策。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医疗医保救助政策,对农村贫困人口医疗医保救助实施托底保障。全面落实资助农村贫困人口参保政策,对于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资助,对于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给予不低于30元定额资助,实现应保尽保。
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特惠到户到人。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增加到15种以上,门诊重特大疾病病种增加到27种,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5%。大病保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施“一降一提高”倾斜政策,即起付线由1.5万元降至0.75万元,合规自付医疗费用分段报销比例提高到80%、85%、95%,最高支付限额40万元。
三级医院每批派驻人员不少于5人
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不足仍然是健康扶贫的最大短板。
根据“五个一”标准化建设要求,2018年我省将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13.29亿元,在贫困地区实施27个县级医院、3个县级妇幼保健院、3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扩建项目;安排省级专项补助资金4200万元,在深度贫困地区启动实施40个左右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硬件”提升了,“软件”也要跟得上。在持续推进基层卫生“369人才工程”、深化城乡对口支援的基础上,我省将全面开展城乡医院“等额对调式”对口帮扶,确保基层卫生人才数量不减、人才培训质量有保障、群众看病不受影响。根据方案,三级医院每批向受援医院派驻人员不少于5人,驻点帮扶时间不少于6个月,受援医院要选送等额相应专业医务人员到三级支援医院进修培训。
健康促进行动将覆盖所有贫困县
为了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我省坚持预防为主,将疾病防控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筑牢贫困人口健康屏障,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增量。目前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年人均55元,服务项目达到15类57项,已覆盖所有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开展健康促进专项行动。2018年,优先在卢氏县、光山县等33个贫困县开展“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名医名家走基层”等系列专项活动;2019年,健康促进行动覆盖所有贫困县;到2020年覆盖全省各县(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返贫。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制定了《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12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在郑州召开河南健康扶贫工作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对我省健康扶贫工作进行了介绍。统计显示,我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由2016年的170万减少到目前的111.56万,减少58万多人,贫困群众就医保障力度不断加大、贫困地区疾病防控能力不断增强,更多家门口医院“强起来”,百姓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自2016年以来,我省紧紧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标,积极创新、精准发力,健康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河南医改进入深水区,健康扶贫也到了攻坚的关键时刻。5月18日,全省深化医改和健康扶贫工作现场会在焦作举行,省长陈润儿出席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