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天下 > 正文

以消除贫困抵御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

2018年10月15日11:48  来源:人民日报

5034

    贫困是导致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因素,极易被人利用制造和激化矛盾,危害社会稳定。消除贫困,不仅可以改善群众物质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也可有效抵御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的传播。

  当代恐怖主义及其犯罪的原因和背景十分复杂,贫困作为其中的重要因素,通常会与民族、宗教、文化和社会等问题一并,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恐怖主义的产生和蔓延。《防止暴力极端主义行动计划》及多份联合国大会文件指出,贫困和失业容易导致暴力极端主义的出现,同时使暴力极端组织成为有吸引力的收入来源。有关贫困与犯罪及恐怖主义关系的研究也显示,贫困不仅影响个人和群体的经济收入,还会影响其整体生活环境、教育程度、人际交往、发展轨迹和选择,使其更容易接触和采纳暴力极端的思想和行为。此外,贫困还经常被恐怖组织作为传播极端思想、骗取支持与同情的理由,以此蛊惑和煽动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教育背景的人为其提供资源。因此,消除贫困将有助于从多方面预防和打击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面对严峻复杂的恐怖主义态势,多国政要、国际组织领导人呼吁通过消除贫困抵御仇恨和暴力犯罪,从根源上杜绝恐怖主义。

  打赢脱贫攻坚战,遏制极端思想渗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通过前所未有的力度使大规模贫困人口的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在脱贫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国的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部分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仍处于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的状态,面临基础条件薄弱、发展严重滞后、公共服务不足等脱贫困境和挑战。这些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安全、边疆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是抵御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的关键与前沿。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改善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与发展环境,可防止别有用心的极端势力借贫困之题制造矛盾,散播极端思想,将暴力恐怖犯罪 “正义化”。

  缩小贫富差距,共享发展成果。个人、群体以及地域间的贫富差距和发展水平差异,极易被恐怖主义渲染和利用。有学者指出,当某少数群体处于贫困,或其经济处于不利地位时,恐怖组织会竭尽所能地煽动和利用不满情绪,将不满引向激进化和暴力行为。因此,为贫困人口提供多方面保障,并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可以有效缩小贫困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差距,促进平衡、协调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要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精准发力,确保各族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正是通过因人施策,因地制宜的方式,高效精准地识别和落实对贫困地区和群众的帮扶,使其能共享发展成果,在不远的将来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提高物质基础,丰富精神生活。精神文明离不开物质基础,提高物质基础有助于提升道德素养,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恐怖主义之所以能在一些贫困闭塞的地区蔓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受极端思想侵蚀的人受教育程度有限,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对宗教、历史和文化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未能将民族风俗、正常宗教活动与宗教极端思想和活动相区分。消除贫困在提高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将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使其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宗教和少数民族文化,有能力和机会参与更加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物质基础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才能确保在经济发展与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消除精神贫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抵御极端思想。

  直面全球性挑战,彰显中国智慧。世界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峰会上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写到,一切形式和表现的贫困,包括极端贫困,以及不断升级的暴力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都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中国迎难而上,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构筑了全社会扶贫的强大合力,建立了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贫困人口减少近7000万,为国际减贫事业和反恐斗争发挥了表率。中国特色扶贫之路及其所带来的成就,彰显了我国对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所做出的积极贡献,也展现了中国通过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智慧。面对依然严峻且不断变化的全球反恐形势,中国实施整体脱贫和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将为人类抵御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积累有益经验。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章关键词:消除贫困 极端思想 恐怖主义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专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减贫成就为贫穷国家带来希望

    专访:中国减贫成就为贫穷国家带来希望——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 萨克斯认为,过去40年中国积累了很多长期发展经验,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其他国家可以在多方面借鉴中国脱贫经验。

  • 国际媒体及友人见证中国脱贫攻坚:“这是绝无仅有的成就”

    日前,贵州省宣布,全省剩余9个未摘帽的贫困县全部出列。得知贵州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比冈感到十分振奋:“这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当地实施的脱贫政策的有效性。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国的减贫仍稳步推进,经济最落后的山区也实现了脱贫。

  • 国际媒体及友人见证中国脱贫攻坚:“这是绝无仅有的成就”

    日前,贵州省宣布,全省剩余9个未摘帽的贫困县全部出列。得知贵州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比冈感到十分振奋:“这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当地实施的脱贫政策的有效性。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国的减贫仍稳步推进,经济最落后的山区也实现了脱贫。

  • 肯尼亚:中国扶贫经验值得非洲学习

    肯尼亚《旗帜报》近日发表学者卡文斯评论文章,赞赏中国实现全面减贫的重大成就,认为非洲可以学习中国经验,实现非盟《2063年议程》。中国扶贫经验也为联合国等国际机构提供了战略参考,将更好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 巴基斯坦学者认为中国的减贫经验值得巴基斯坦借鉴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  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编辑祖拜尔·库雷希表示,中国成功的减贫成果令巴基斯坦政府感到钦佩,总理伊姆兰·汗一直在学习中国的减贫经验,希望以此让更多巴基斯坦人过上富裕的生活。

  • 2020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在甘肃陇南举行 探讨后疫情时代全球减贫创新与合作

    2020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24日在甘肃省陇南市召开。据了解,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此前已成功在意大利罗马连续举办三届,今年的举办地甘肃在本月21号宣布全省最后8个深度贫困县“摘帽”,该省75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

  • 英国亚洲问题专家:双循环发展格局意味着中国将与更广泛的世界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关系

    希迪齐指出,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确定了中国未来发展目标,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谈到双循环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希迪齐表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表明中国将与更广泛的世界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关系。

  • 观中国丨700000000!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被改变的人生

    消除贫困是全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谁也不能漠不关心。中国减贫经验的特色之一,是除了资金支持之外,还鼓励党政干部和群众成为志愿者,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 建设更加绿色公平的世界(观点)

    23年来,国际竹藤组织为加快全球竹藤资源开发、促进竹藤产区脱贫减困、繁荣竹藤产品贸易、推动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竹藤产业,向世界各地出口种类繁多的竹制产品。许多培训项目在中国本土开展,其他国家从业人员可以近距离观摩中国竹藤产业发展,从中获得启发。

  • 外交部:中方致力于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今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相关减贫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方致力于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用实际行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