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伶仃洋位于广东珠江口外,连接着珠江和外海,因为周边分布着深圳、珠海、广州等多个经济重镇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这里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最忙的时候,每天有4000多艘轮船在海面上通过。多年来,在伶仃洋的喇叭口上建一座跨海大桥,连接起粤港澳三地,这是一个充满吸引力却又被很多人认为难以实现的梦想。且不说桥梁跨度前所未有,工程要经得起海上风暴的肆虐,而且,这片交通繁忙的海域和空域,桥造低了不行,会影响船只通行,桥造高了也不行,包括香港国际机场在内的三个机场的航班起降都会受到影响。然而,梦想变成了现实,经过6年论证准备,9年施工建设,港珠澳大桥今天通车运营。那么这个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工程究竟经历了怎样的难关和挑战?
全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被国外媒体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点,港珠澳大桥通车运营。早上刚过8点,珠澳口岸出发层就已经有大量等待出发的旅行团和散客了,9点整一放行,出关口就排起了长队。
今天早上,来自香港各区的跨境车辆和旅客也早早汇合于此,等待9点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开通的时刻。
早上9:02分,在完成了海关和边检的查验之后,从港珠澳大桥公路口岸出境的第一辆客车从这里驶向港珠澳大桥。
目前,凡是能够通关的私家车和货车都能够上桥,但是这部分车辆目前数量并不多。
未来,三地政府将视情况在车辆配额上逐步放宽。由于目前具备上桥资格的私家车数量有限,为了满足更多旅客的需求,特别开通了穿梭巴士和跨境直通巴士两种客车交通方式。
此外,还有少数具备两地牌照的商务出租车。这些车辆除了正常的跨境运营外,在港珠澳大桥固定开设了香港机场线及香港迪士尼线,乘客可以从珠海口岸出发,直达香港机场和香港迪士尼。
港珠澳大桥积极开展通关模式的创新,其中,珠海、澳门之间采取“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创新模式,就是取消了两地口岸之间的缓冲区,直接把两个口岸连在一起。
除此之外,为了缩短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港珠澳大桥口岸还实施客货车一站式通关:海关和边检共用“一站式”电子验放系统采集的信息,通过指纹和人脸识别系统对同一台出入境车辆和驾驶员进行同步验证、自动放行。旅客需要下车前往出入境随行人员验放厅进行通关。
9:40分左右,从香港方向入境的第一辆私家车顺利抵达珠澳口岸。香港旅客告诉记者:“40分钟不到,感觉好爽好快,比平时走广深、虎门,没有塞车,舒服好多。”
这段40分钟的路程,在过去需要3个小时。在采访中,很多旅客对于港珠澳大桥的便利表示赞叹,然而要建成这样一座大桥并不容易。从2004年3月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成立,到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港珠澳大桥从设计建设到通车前后历时十几年的时间跨度。
全部建桥,这是首先考虑的方案。但是大桥在靠近香港方向需要跨越世界上最重要的深水航道之一——伶仃洋主航道。它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航道之一,桥太低的话,轮船无法通过,可是这里又临近香港国际机场,桥架得太高,又对飞行安全产生影响,一桥到底无法实现。因此,建设团队为了实现海陆空交通的互不影响,经过反复研讨采取了世界首创的桥、岛、隧一体方案。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介绍,从隧道出来出了水面不能直接接到桥,就必须有一个人工岛,人工岛上再伸到海底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桥岛隧组合的方案。
在茫茫大海上,工程师们用120个直径22米、18层楼高的巨大钢圆筒围成了两座10万平米的人工岛,整个工程仅用212天。
整个工程中建设难度最大,技术最复杂的部分就是海底沉管隧道,此前全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也只有3公里,而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需要6.7公里。
在40多米深的海底、数万吨水压下进行沉管对接是道世界级难题,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曾找到当时世界上在沉管安装领域最好的一家公司谈合作。然而,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对方开出高达15亿人民币的天价,大大超出了林鸣团队的预算。
林鸣说:“我就跟他说3亿,当时想无论如何对方会接受的,但是真的是没想到他们拒绝,是以那种方式:我给你唱首祈祷歌。”
谈判失败后,工程团队自主攻关,准备用33节沉管建设一条6.7公里长的隧道,每个沉管重量超过8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
要把这些庞然大物成功对接,又是一个挑战。由于桥岛隧需要无缝连接,因此,在设计时还必须有曲线沉管,然而,曲线沉管的安装对接难度巨大。
经过反复实验,最终林鸣带领团队实现了工程设计零借鉴、安装零失误。
像这样的挑战,在6年的前期准备和9年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面对了无数次。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展开,多年的艰苦钻研实践中,一项项中国创造,打破了世界海上桥梁工程的极限,终于建设成为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包括22.9公里的桥梁、6.7公里的海底隧道以及连接隧道和桥梁的东、西人工岛,它也是当前世界最大规模的桥岛隧集群工程。
精湛的施工工艺,让大桥使用寿命长达120年,比目前世界上的跨海大桥普遍的设计使用寿命再提高20年,成为世界桥梁建设新的标杆。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表示:“我们往往通过大型工程带动大型装备技术的进步,大型技术的进步再带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样一个链条。”
港珠澳大桥通过验收后,还经历了一次“大自然”的验收。9月16日下午5时,台风“山竹”在广东江门市台山沿海登陆,广东、福建、海南多地高铁停运,航班取消,停工、停产、停课。
由于“山竹”被称为年度风王,来势汹汹,港珠澳大桥能否经受住这个年度最强台风,也备受关注。9月16日下午,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接受采访时说:“现场情况一切正常,目前我们测定是15级接近16级风,索力、位移、震动都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这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这项伶仃洋上的超级工程,将带动大湾区的科技、金融、经济、旅游业等各方面的发展,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澳门中联办副主任姚坚表示:“最重要的是民心的相通,是澳门的居民和广东省居民、内地居民生活中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我相信民心的相通是我们‘一国两制’最重要的资源。”
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说:“这个大桥本身就体现了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它必将为推进大湾区的建设,发挥重大的作用。”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难度是难以想象的。数不胜数的技术难关既考验着我国桥梁隧道工程技术能力,也考验着我们的综合国力和科研实力。今天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运营,说明在超级跨海工程领域,中国已经达到领先世界的水平。而对于粤港澳三地来说,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或者一个隧道,它更是一条纽带,一条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动脉。它意味着粤港澳1小时交通生活圈变成了现实,也将促进大湾区的协同发展。
随着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建成通车,其作为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再度刷新世界桥梁建设史的纪录。桥架五洲,路通四海,中国桥梁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中国创新一点点改变世界,前进道路从无坦途,惟其勇毅笃行,方显使命初心。
3月31日上午,在周口市鹿邑县涡北镇,一男子骑车经过该镇幸福沟一桥旁水库时,不小心落入水中。随后,指战员耐心教男子将绳索一点一点套住身体,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协同岸上的队员成功将落水男子从水中拉到岸上。
这三条干线,就像三条巨大的“水脉”,把长江、黄河、海河、淮河相连互通,形成了“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供水格局。唯有如此,才能不辜负水源地儿女不计得失的真挚情谊,也才能让南水北调工程的价值最大化。
近日,在河北工业大学北辰校区中,一座桥长28.1米,单拱跨度18.04米,按照赵州桥1∶2缩尺打印后现场组装的3D打印仿古“赵州桥”惊艳亮相。据悉,这座3D打印的桥梁由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兼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马国伟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完成。
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有一片山水相连绿意盎然的区域,这里世代生活着汉族、彝族、苗族、白族等众多民族。7日上午,经过3年的艰苦奋战,位于川滇黔交界处的鸡鸣三省大桥主拱合龙,之后将进入桥面铺装阶段,今年年底大桥将正式通车。鸡鸣三省大桥于2016年纳入四川渡改桥项目落地建设。
浩荡长江,横贯荆楚大地——地处“长江之腰”的湖北省,拥有1061公里长江岸线,是拥有长江干线最长的省份。长江滋养了“千湖之省”的灵秀与繁荣,但长期粗放式的开发,也让这一带的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沿岸百姓苦不堪言。
长虹卧波,巨龙飞跃。飞架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的港珠澳大桥,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飞越沧海百年的历史风云,展现当代中国的雄健风采。港珠澳大桥把港澳和内地越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时代巨流里。
从地域范围讲,“9+2”城市群模式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2”为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9”为9个广东省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
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12月30日无人机拍摄)。兴康特大桥为全长1411米的超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是雅康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被誉为“川藏第一桥”。兴康特大桥为全长1411米的超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是雅康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被誉为“川藏第一桥”。
上午在广州“叹早茶”,下午“刷卡”过关去澳门吃个葡挞,晚上去维多利亚港欣赏香港夜景……这样的美好憧憬,如今就要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