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港珠澳大桥通车。这座全球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是世界上沉管最重、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但同时也是中国建设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建设者们在当时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他们又是如何克服的?
中国青年网记者为大家摘录此前专访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的报道,来听听这项“世纪工程”背后的故事。
林鸣是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
他是长跑爱好者,每天清晨5点,他总是准时开跑,风雨无阻,他说,如果跑步都不能坚持,还怎么能把世界级的超级工程坚持干下来呢?
林鸣在沉管安装现场。本人供图
2005年年底,林鸣第一次接触港珠澳大桥项目。这座连接珠海、澳门和香港三地的大桥,需全面考虑建设条件,必须在55公里的全长中,铺设6.7公里外海沉管隧道。
然而,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核心技术被业内人士称为“全世界最困难、最复杂的技术”,当今世界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而当时的中国在此领域的技术积累几乎是一片空白。
没有经验怎么办?
2006年,林鸣前往韩国釜山学习经验。虽然漂洋过海去了异国他乡,但韩国当地根本不给他接近工程现场的机会。林鸣只能坐着交通船在几百米外的地方转了转,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
这件事深深刺痛着林鸣,不服输的他又开始将视线转移到欧洲国家。经过百般打听,林鸣找到一家世界顶级公司,但对方开出了远远超出工程预算的高价。这让林鸣再度陷入绝望。
眼看时间在一天天流逝,任务却摆在那里只增不减。于是,林鸣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在这条没有中国人走过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面对这条跨海通途的筑梦之路,林鸣对团队成员说:“即使我们的起步是0,我们往前走一步也会变成1。”
为技术攻关,他每年要带着团队开上千次大大小小的讨论会,没有成果绝不散会。在一次次的讨论中,神秘的世界级难题的解答思路日益优化、逐步成熟,项目自建设以来进行的百余项试验研究和实战演练实录、获得百余项专利的十几项自主研发的专用设备和系统成果,以及十余项外海沉管安装世界级工程难题攻克经验,汇集成一部代表世界顶级工程技术水平的《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成套技术》,这项全世界最困难、最复杂的外海沉管建设难关在林鸣与团队的一次次讨论、实践中被攻破!
港珠澳大桥第一节沉管顺利安装就位、创造了中国外海沉管隧道建设的先河时,他已有96小时没有休息。
攻克世界级技术难关,让中国桥梁建设者更有底气。林鸣带领的团队仅在港珠澳大桥一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就完成了500多项技术专利的申报。
林鸣在工作中。本人供图
2017年12月31日,港珠澳大桥全线亮灯。这一天,团队成员无不欢欣鼓舞,而林鸣却依旧忧心忡忡。因为他知道,亮灯并不代表终点,这场征途在抵达终点之前,迈出的每一步都关乎整个项目的成败。他说:“桥的价值在于承载,而人的价值在于担当。”
担“责”不推,担“难”不怯,担“险”不畏,这是林鸣的信念。这些年来,为了保证项目能顺利走到最后,林鸣将项目上每一个人都看作“走钢丝”的人,每一道程序都要做到“零质量隐患”。
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建设者,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我建筑生涯的尖端梦想。我想,如果每个行业都能做一两个世界尖端梦,那么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时光荏苒,不变的是万千和林鸣一样的造桥工程师们技术攻关越天堑的勇气。而变化的,是大跨步向前迈进着的中国。世界级的超级工程,如今要看“中国造”!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生逢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奋斗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家,劳动者们正带着更饱满的信心和更向上的希冀自信前行。
40年沧海桑田,珠海已经从一个落后的沿海小县城成长为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珠海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各经济特区勇立潮头、锐意进取,充分发挥“实验田”和“窗口”作用,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
伶仃洋上,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如长虹般绵延远方。4.2万吨钢网架施工80天封顶,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巍巍高原,建设者先后克服高地应力、高地温、涌水突泥等难题,确保拉林铁路布喀木隧道顺利贯通。
题: 从“杀出一条血路”到“二次创业”——“不惑”珠海不惧“归零”再出发 这是9月13日拍摄的珠海中心大厦、横琴国际金融中心大厦等高层建筑和远处的澳门(无人机全景照片)。
” 王德昌口中的城轨,就是已进入通车“倒计时”的珠机城际轨道一期,短短17公里,却解决了横琴到珠海这段路程的“卡脖子”问题。”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人回粤上岗前分批隔离,全覆盖检测;上岗后一天三次测温;
昨天(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珠海边检总站、澳门特区政府治安警察局联合举行上勤仪式,正式启动春节联合勤务模式,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新型通关模式下,旅客“只需排一次队、接受一次查验”,越过粤澳分界线,就到了珠海或澳门,通关时间不到30秒。据统计,自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通车以来,已有290万旅客享受“合作查验”查验模式“秒通关”的便利。
10月23日是港珠澳大桥开通一周年,根据珠海、香港、澳门三地口岸统计,截至今年10月23日,经港珠澳大桥往来三地口岸的旅客总数达2443.45万人次,最高日客流量约17.56万人次;大桥收费站总车流153.72万车次,日均约4212车次。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一年来,这座世界上里程最长、科学专利最多的跨海大桥在三地居民的工作、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通道与纽带作用,谱写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互利合作谋发展、携手同心向未来的崭新篇章。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一年来,这座世界上里程最长、科学专利最多的跨海大桥在三地居民的工作、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通道与纽带作用,谱写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互利合作谋发展、携手同心向未来的崭新篇章。
一年前的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桥开通仪式之后,在会见大桥管理和施工等方面的代表时指出,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非常了不起”的赞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港珠澳大桥建设克服世界级难题、创下了世界之最的高度肯定。
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已正式通车运营近一年。” 林鸣说,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科学,以人的安全和绿色可持续为发展主线,就能找到大多数的工程的认识问题和细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