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推动“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2018年11月22日15:52  来源:求是网

5034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是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制造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作出重要论述,强调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党中央的部署行动起来,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一、有必要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工业化,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与不断升级的世界消费市场需求相比,与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水平相比,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相比,我国制造业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推动制造业加快实现质量效益提高、来一场中国制造品质革命的要求十分迫切。

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消费型社会日益成熟,人类社会对于生活品质和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学者预言,如果说20世纪是生产率的时代,那么21世纪是质量的时代。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我国制造业亟须在提供高质量消费产品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其质量关系到一国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竞争力的水平。为了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世界上众多国家都把提高质量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一些世界制造强国正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满足不断升级的世界消费市场方面谋取先机。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提高中国制造的质量和品质极为关键。

建设制造强国的需要。就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看,虽然我国已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比如,我国的制造产品大部分能够满足功能性常规参数的要求,但在功能档次、可靠性、质量稳定性和使用效率等方面都有待提高。我国高端优质制造品牌还很缺乏,在全球知名品牌咨询公司国际品牌(Interbrand)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最具价值100大品牌”排行榜中,中国制造业产品品牌仅占2席。就发达工业国的历史经验看,它们大都有通过一场质量革命来实现制造质量历史性飞跃的经历,比如德国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着力塑造“德国制造”,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掀起“质量救国”热潮。因此,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亟待通过一场品质革命,实现中国制造产品质量的根本性提升,塑造一批高端品牌,从而实现中国制造业从大到强的转变。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制造业自身从大到强的转变,还在于这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其质量高低对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影响最为直接,能否提高中国制造的供给质量,直接决定了中国经济质量优势能否形成,决定了中国经济能否实现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而言,通过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可以大幅提高高端制造产业的供给数量,从而大大提高实体经济供给体系的质量,有效化解供给侧结构失衡矛盾,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

  二、重点解决两方面问题

  

当前,影响中国制造品质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础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基础能力方面的不足。影响中国制造品质提升的基础能力主要包括国家层面的质量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产业层面的产业共性基础能力,以及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

  

国家层面的质量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量、标准、认证和检验检测四项活动,它们旨在保证社会经济活动有依据、有保证、可测量、可信任。总体而言,这些年我国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在不断提升,但相比发达工业国的水平还存在差距。比如,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才刚刚接近1%,我国被承认的校准测量能力只相当于美国能力的53%,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的提升。

  

产业层面的共性基础能力就是所谓的“工业四基”(关键基础原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的提供能力。“工业四基”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瓶颈。我国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零部件对外依存度比较大,其中50%的机械核心基础零部件依靠进口,一些关键工作母机、高端医疗设备、高端精密仪器及其核心元器件也主要依靠进口,很多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我们还不具备。

  

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是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动力和直接决定因素。目前来看,我国已有一批先进制造企业具备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一些行业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总体上还是相对落后。从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2015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6项三级指标中,研发与技改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两项得分是最低的。这表明,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仍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短板所在。

  

发展环境方面的障碍。制约中国制造品质提升的环境因素十分复杂,比如工匠精神缺失、政策导向有偏差、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等等。

  

从社会文化方面看,虽然历史上我国一直不缺少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但近些年来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环境建设和制度基础有所削弱,房地产、金融领域对制造业人才的虹吸效应显著,制造业内部对营销技巧的重视远高于对制造环节生产工艺改善和质量提升的重视,制造环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变得日益稀缺。

  

从政府政策导向看,长期以来在低成本快速工业化发展思路驱动下,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关注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大企业数量等能够快速显示政绩的规模指标,缺少制度设计来鼓励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必须在政府政策导向上有新的思路。

  

从市场环境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还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市场中产品“优不胜、劣不汰”“优质不优价”以及“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近些年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商业迅速发展,客观上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三、各方协同发力推动中国制造品质革命

  

推动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需要用系统性思维从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着手。这就要求以大质量观为指导,建立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领域,企业主导、政府服务、各种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全面推进的质量管理体系。

  

协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技术是品质领先的保证,领先的品牌企业都是坚持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培育技术能力、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来追求技术领先战略的。但仅仅技术创新是不够的,要突破中国制造的瓶颈——“工业四基”问题,必须使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协同推进,通过管理创新形成全流程、全企业、全社会的卓越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奠定全社会共同努力、各方面激励相容的持续改善中国制造品质的制度基础。

  

协同推进企业家精神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持续创新、不畏风险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精益求精、专心致志是工匠精神的基本要义。推动中国制造品质革命,一方面需要培育和发扬持续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以企业家精神促进制造企业战略转型,进而推动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提升整体制造业品质;另一方面需要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通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改善制造企业的工艺和技术,进而持续提升制造产品的质量和信誉,二者缺一不可。

  

协同推进社会文化环境改善与经济激励机制完善。一方面,要逐步改善我国社会文化环境,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尊重工匠精神,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改变重视增长数量忽视发展质量的政绩观,积极推进专注品质、精益求精的质量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一种精神或文化的培育,仅靠宣传教育、社会倡导是不够的,往往要经历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法律制度相互作用的复杂漫长过程,需要把改善社会文化环境与完善激励制度相协同。当务之急是要切实解决“脱实向虚”问题,同时改革完善职业培训体系、社会保障、薪酬和奖励等制度,形成有利于现代产业工人精益求精、专注品质的激励体系。

  

协同推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质量品牌管理体系建设。一方面,要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标准、计量、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工作,不断完善政府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围绕制造业升级的需要,加快制定和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制造业质量、安全、卫生和环保节能标准,进一步提高我国校准测量能力,强化我国认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对贸易规则的主导能力。另一方面,强化企业质量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积极推进企业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充分使用当代信息技术提高质量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支持和鼓励企业努力打造自主品牌,加大品牌国际化步伐,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培育一批专业的品牌服务机构,持续提高品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协同推进质量法制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一方面,加大完善有关产品安全、产品担保和产品责任等方面的法律,强化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产品质量方面的突出问题。完善产品责任制度,并在产品质量法等法律规定中予以细化,加重赔偿责任,加大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强化精神损害赔偿和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我国的产品瑕疵担保责任规定,保护消费者的合理预期,提振消费信心。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加快建设统一开放、信息透明、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中国制造质量品牌建设的市场机制。

来源:《求是》

 

文章关键词:品质 制造质量 制造企业 工业四基 革命 劣币驱逐良币 企业家精神 工匠 求是 实体经济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育新机 开新局 | 你的品质生活 “十四五”安排上了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你我对品质生活的向往,也是“十四五”规划着力擘画的方向。

  •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观点)

    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既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也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 电子处方应确保来源可靠

    为加强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规范药品网络销售行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监局近日公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 2019年我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到36%

    正在重庆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发布了《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到36%,较上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

  •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作者: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一项决定性成就。

  •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人民福祉水平

    关注民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民生建设,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不断改善。

  • 保鲜12-18个月!“冻龄”苹果,增收10亿元!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同时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按理说,好苹果应该卖出好价钱,但前几年,由于产业链不完整,再加上外地果商的压价收购,延安果农屡屡陷入丰产不丰收、天灾还要赔的尴尬处境。

  • 河南温县:老旧小区改造惠民生

    11月15日,工人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一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施工。新华社发(徐宏星 摄)  11月15日,居民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一处改造后的小区里休闲。新华社发(徐宏星 摄)  11月15日,居民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一处改造后的小区内休闲(无人机照片)。

  • 福州:城市有“面子” 生活有“里子”

    福州市加强老旧小区整治工作,按照“环境提升、配套完善、管理到位、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让老旧小区“亮起来、通起来、绿起来、美起来”。福州市着手建立四级管理体系,突出以区为主的物业管理工作机制,建立由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共同参与、共同规范的物业管理工作机制,维护老旧小区改造成果,促进小区管理持续规范。

  • 【每日一习话】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建设者

    习近平:把红色这样的一些革命故事学好,铭记在心里。把各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这种现代化知识和本领也都掌握好,做我们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建设者,我们是大有希望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