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对工作流程示意图据郑州市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蔡君彦
郑州市一名母亲申请低保救助,工作人员经过核对,发现她女儿名下有工商注册资金121万,当事人并不符合救助资格……多年来,这类明明有“家底儿”,还想着吃低保的事例屡见不鲜,不过,日益完善的跨界核对机制,正让一些人的刻意隐瞒无处遁形,有效破解了家庭收入和财产核实难的问题。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至10月,全省受委托核对低保信息386万人次,检出不符合低保条件11万人次。
女儿名下有121万工商注册资金妈妈不能享受低保
“核对结果,让我们很意外。”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说到核对的“威力”,聊起辖区居民赵女士放弃低保申请一事。
据工作人员介绍,赵女士年过半百,早年离异,独自居住,有一儿一女,儿子打零工,女儿也没有稳定工作。工作人员对其家庭进行入户调查时,发现居住环境比较简陋,也没啥高档生活用品。
可是,通过区里向市级核对中心提交核对申请后,收到的核对报告却显示,赵女士的女儿名下有工商注册资金121万,“依据郑州市相关规定,儿女名下有工商注册资金的,父母不能享受低保。”对此,赵女士无话可说,放弃了低保申请。
根据身份证号可核对房产车辆等多项信息
所谓“核对”,就是政府相关部门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保障性住房等社会救助时,委托郑州市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以及县(市、区)核对机构,对提出申请或者已经享受社会救助的城乡居民个人或者家庭(以下统称核对对象)开展经济状况核对。各级公安、人社、民政、房管、工商、税务、金融、公积金、农业、证券、保险、银行等部门根据核对工作需要,提供核对对象的相关信息。这样的“跨界核对”结果通过书面报告形式反馈委托部门,并作为政府相关部门作出行政审批决定的重要依据。
核对工作具体如何实施?11月19日至22日,全省核对机构主要负责人综合能力培训班在郑州举办。21日下午,40名参与培训者到金水区民政局进行现场交流,看该区工作人员演示“信息化”的核对流程。
比如,有群众到街道办事处申请保障性住房或慈善救助、低保救助、临时救助,申请委托后,电脑录机人员就把群众的资料通过高拍仪上传到金水区民政局等待审核,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金水区民政局接到各街道办事处的核查委托之后,则会分类别汇总,于每月5日、20日两次汇总上传数据到郑州市级的核对中心,等接到市级核对中心返回的数据后,打印核对报告,审核群众资料,再通知街道办事处领取核查结果。
“如今,根据核对对象的身份证号码,和一份群众授权委托书,就可以精准查询出当事人的工商登记、公积金、房产、车辆、户籍、殡葬等方面的信息。”金水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申请能否通过,需要数据说话。
据了解,2015年5月金水区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当年8月在各办事处全部配备高拍仪通过网络上传数据资料,并制定了核对中心工作人员守则、核对中心保密守则等。核对机制的建立,有效提高了救助对象认定的准确率。
白纸黑字红手印核对的前提是申请人授权
核对机制下,申请人“家底儿”暴露无遗,这种情况下,又该如何兼顾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据工作人员介绍,核对的前提是当事人必须授权,“白纸黑字红手印”。
记者从郑州市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了解到,为开展好核对工作,首先严格授权委托。只有在社会救助申请人承诺授权政府救助部门核查的前提下才能受理,部门信息共享只针对救助申请家庭信息的提取与供给。
此外,规定了各级权限。根据业务需要,按照市、县(市、区)、乡(镇、办)三级进行权限划分。
与此同时,还强化了数据安全。硬件上,各比对部门前置机端都配备高端物理防火墙;网络上,采用用户密码验证、密码CA认证等三种方式进行保障;功能上,增加前置机日志管理,全程监控数据交换;管理上,在个人授权的前提下,各县(市、区)层层签订保密协议。提交核对时,必须有业务主管和工作人员两人同时授权方可提交。
健全核对机制让救助温暖最需要帮助的人
“伴随社会救助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在对象瞄准和收入核查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核对信息系统,实现自动核对,是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发展方向。”河南省低收入家庭认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2014年11月,我省批准成立了河南省低收入家庭认定指导中心,该中心成立以来,承担全省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经济状况信息查询与核对、宣传交流等相关工作,在强化传统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核对手段的基础上,努力搭建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横向实现户籍、住房、车辆、税务、保险、金融、工商、证券等29个管理部门相关信息共享,纵向实现部、省、市、县上下贯通和联动,实现全省范围内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追溯查询,使社会救助对象精准认定。
目前,全省18个省辖市已全部成立核对机构,10个省直管县(市)已成立核对机构7个。其中,郑州市按照高标准建设信息核对平台,实现了市、县(市、区)、乡(镇、办)三级全覆盖,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第一家应用民政部核对信息基础平台进行本地化开发的典型和全国第一家与低保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的范例。
“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为实施‘精准救助’提供有力保障。”郑州市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主任刘亚安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郑州全市核对低保申请家庭250928户419347人,查出问题并退出低保5839户12492人,检出率为2.33%;核对低收入申请家庭18156户46808人,查出问题并退出低收入1710户4599人,检出率为9.42%;核对公租房申请家庭59421户98323人,查出与所报收入不符人数为12914人,检出率为13.13%。下一步,郑州市还将实现全国的婚姻、殡葬、证券、工商等信息的共享,这将使郑州市的数据比对范围实现再飞跃。
另据了解,今年1至10月,全省受委托核对低保信息386万人次,检出不符合低保条件11万人次;受委托核对住房保障4.3万人次,检出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6726人次。其他业务受委托核对59.1万人次,检出不符合条件2.6万人次。郑州、开封、濮阳、许昌、商丘、驻马店等多个省辖市与扶贫部门建立了定期数据共享机制,为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业内人士表示,如今,通过跨界核对可以把核对对象的“家底儿”理得门清,这样一来,既提高了社会救助对象认定的准确性,确保有限的救助资金真正用到困难群众身上,又培养了居民申请救助的诚信意识,减少了动态管理中的纠纷和争议。而随着核对机制建设日益完善,社会救助对象认定的精准性将会进一步提高,使社会救助工作更加公正公平。
11月23日,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共同印发《在河南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出多项新举措,进一步加强对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保障。重病患者(即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获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人员)首次被纳入,参照单人户享受农村低保政策。
从社会化服务日益改善到农业补贴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从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革让农业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正在进行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泥塘社区居民吴其琳有了新的身份——集体资产的股东。
2018年9月14日,郑州供水营业处第二党支部书记赵清敏带领郑州供水“短袖哥”学雷锋服务队的队员们来到位于南阳路街道办事处的晖达社区,上门慰问小区里生活特别困难的低保户、因脑梗长期瘫痪在床的83岁王大娘。
低保相关工作人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工作一年一次,无论是否有变化,每年年底前均需重新填报汇总上报。各地备案执行情况,纳入省级民政、财政部门对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绩效评价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