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为我省招才引智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文/本报记者刘一宁
图/本报资料图片
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975.12万人。放眼中原大地,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基本确立,人才发展政策机制不断完善,人才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河南实现了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大省”的成功跨越。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当初人才流失“雁南飞”到如今人才回流“凤还巢”,河南以人才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广泛聚集高质量人才“豫”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
亲历者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
栽梧桐引金凤筑良巢育雄鹰
从内外因关系的辩证视角来看,环境只是造就人才的外因,但现实中优良的环境往往是造就人才的关键。
我出生于安阳市内黄县一个农民家庭。高考恢复后的第二年,我考入了河南农业大学。大学期间,因为生病,有三四个学期我都是在医院度过的。住院期间的自学经历使我学会了独立思考,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河南科技学院工作。在此期间,我参加了一个全国性学术会议,意识到国内外科研水平的巨大差距。此后,我努力学习外语,1989年以出国人员留学考试全省第一的成绩被选派到英国留学,1993年获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博士学位,1994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我的人生经历能够证明,只有国家和社会创造优良环境,提供机遇和舞台,志存高远的年轻人才能尽情拼搏,成长为栋梁之材。
人才是办好大学的关键。河南农业大学一直在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上做文章。2016年,我对如何解决高层次人才缺乏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我认为学校引进人才既要有量的大幅增长,也要有质的跨越提升。因此,我和同志们提出了“扩规模、上层次、调结构、补短板”的人才工作思路,出台了《河南农业大学人才引进暂行办法(试行)》等5个文件,每年投入上亿元经费面向全球招揽高层次人才。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高层次人才培育系统工程、优秀人才海外培养工程、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等校内人才培养政策,让在岗教师得到充分锻炼。
“栽梧桐引金凤、筑良巢育雄鹰”正在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
学校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人才成长环境,努力营造宽松自由、开放包容、生机盎然的办学氛围,使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我相信,目前的引智育才政策,如果能够持续实施3—5年,河南农业大学一定能培养出相当数量的高层次人才,一定能建成国内一流的高水平院校。
学校的人才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得益于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日益优化的人才环境。目前,我省高端人才的数量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亟待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在我省召开,各地各部门都在释放“人才红利”,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优良环境。我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人才强省战略一定能加快实施,一批批扎根中原的人才“豫”军一定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提供强劲的人才和智力支持。③5
实践者说
安阳市汤阴县白营镇党委书记李明:
让青春和知识在基层闪耀光芒
2012年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我参加了河南省选调生考试,来到安阳汤阴县工作。时间和经历证明,基层是一个宽阔的舞台,亟待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人怀着满腔热情把基层工作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做。
考虑到我的专业是土木工程,组织部门一开始把我分配到汤阴县住建局工作,负责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我深知要想在基层施展拳脚,首先要克服“水土不服”。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我把全县已完成的规划拿出来学习、研究。在此期间,我审批了多个项目规划,同时还联系了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对汤阴县总体城市规划进行高标准的顶层设计。
2013年,为响应安阳市委“万名干部下基层”的号召,我主动申请到乡镇工作。在乡镇担任领导职务期间,我开始直接面对群众,帮助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在工作中,我发现很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基层组织建设薄弱,一方面缺乏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缺乏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羊”。
我经常反思,高素质人才到村镇工作的意义在哪儿?优势在哪儿?实践告诉我,他们的优势在于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广阔的视野;在于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于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不怕犯错的拼劲和闯劲。广泛号召、吸引这些人到基层建功立业是促进村镇加快发展的助推器。
在村镇工作期间,我了解到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妇女。为了盘活这部分人力资源,我联系了月嫂培训公司和保姆中介公司,对符合条件的妇女进行上岗培训;设立保洁员、巡逻员等公益性岗位让体弱的老人上岗;把农产品加工技术、网上销售模式等教给有需求的群众,培养他们成为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农民”……
服务人民是一场人生的马拉松。奔跑中,也许会遭遇挫折和困难,但最终将通往实现自我价值的康庄大道。我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基层贡献光和热,在助力中原更加出彩中实现精彩人生。③5
推动者说
郑州市人才办主任李晓龙:
“智汇郑州”构筑“人才磁场”
近年来,郑州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从政策优化、体制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入手,吸引各层次人才来郑州创新创业,为城市发展积蓄创新动能。
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是打造人才优势的重要经验。2015年,郑州市启动实施“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市人才办从政策制定到具体实施全程参与,会同有关职能单位,把推动重大人才工程实施作为人才政策创新的有效载体,为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产业升级储备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2017年,郑州市着眼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现实需要,升级出台“智汇郑州”人才新政。市人才办抓好统筹协调,牵头做好政策顶层设计,各职能部门按照专业局委做专业事的原则,分别制定22项实施细则和18项服务指南,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备的人才发展制度体系。豫籍人才施一公、胡大一等受聘“郑州人才特使”后,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助力郑州在全球范围内引才汇智。开发建设人才数据库、“智汇郑州”人才网、“智汇郑州”APP人才服务平台和96567人才服务热线,形成“一库一网一平台一热线”的人才服务综合平台。开创了人才工作新局面,使人才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以来,我们持续深化党管人才原则,按照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要求,一手抓协调推进,一手抓督导考核,有效发挥各职能单位作用,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分类认定首批高层次人才284人,给予奖励资金1.03亿元;入选“1125聚才计划”人才项目323个,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760人,累计扶持资金额度8.12亿元。初步统计,今年全市共吸引创新创业人才13.2万人。特别是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郑州专场上,重点发布《郑州市人才发展报告(2018)》《郑州市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试行)》,系统梳理了郑州市在推进人才发展工作中的实践探索,引导各类人才按需流动和高效配置,促进人才结构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③5
人才改革大事记
1981年4月
省委组织部出台《关于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的规划意见》,把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放在重要位置
2004年4月
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确立人才强省战略
2009年3月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召开全省首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
2010年10月
我省印发《河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坚持科学人才观,实施重大人才政策、人才工程,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7年4月
我省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具有河南特色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2018年10月
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召开,为推动河南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河南省建设高标准粮田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献军说,2012年河南省专门下发《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河南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成6369万亩高标准粮田,确保1300亿斤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近日,一则《河南一高校食堂9年没涨价一顿饭只需两三块钱》的短视频蹿红网络,视频称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第一餐厅的饭菜9年未涨价。11日上午11时许,记者驱车来到农大龙子湖校区,在第一餐厅门口,三五成群的学生结伴步入一楼餐厅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