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河南一高校食堂9年没涨价一顿饭只需两三块钱》的短视频蹿红网络,视频称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第一餐厅的饭菜9年未涨价。11月11日上午,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联系到视频的拍摄者曹先生,并来到学校进行了现场采访。
“三四块钱能吃饱,一周五天都在这里吃。”学生们说,他们喜欢学校食堂。
3元能吃上两荤一素套餐
“我是农大龙子湖校区毕业的,最近回学校玩,发现食堂饭菜还是很便宜,两三块钱能吃饱,校外市场上的盒饭都卖十几块了。”11日上午,曹先生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他11月8日把食堂视频上传到视频网站后,意外获得大量关注。
11日上午11时许,记者驱车来到农大龙子湖校区,在第一餐厅门口,三五成群的学生结伴步入一楼餐厅就餐。“一楼餐厅便宜些,二楼、三楼有特色,相对贵些。”采访中,有学生说。记者看到,一楼餐厅里的大碗水饺卖2.5元,西红柿鸡蛋面条3元,大部分学生习惯选套餐吃。一位女学生,打了两份肉菜一份素菜刷卡3.8元。馒头0.3元,米饭1元能吃饱。“三四块钱能吃饱,一周五天都在这里吃,偶尔去楼上‘改善生活’。”学生小王说。
曹先生回忆,他2014年入校,入校至今没发现食堂涨价。而食堂的打饭师傅称,从2009年该校区投用至今,饭菜基本没涨价。曹先生拍摄的视频疯传后,网友们齐称“中国好食堂”,“别人的大学”。
补贴+统一采购维系“平价”
记者在该校区核实得知,农大龙子湖校区共有两个食堂,两个食堂一楼开设的为“基础保障餐厅”,为学校自营餐厅。而食堂二楼、三楼为特色餐厅,对外承包,价格相比贵些。
“学校一楼的食堂确实没涨价,我们学校贫困学生数量多,开设自营的基础保障性食堂,就是要满足贫困学生吃饱。”该校区管理中心伙食科科长易斌说。他介绍,为了维持饭菜低价位,学校每年往食堂补助70万元,而食堂师傅们的工资、水电等支出也是尽力压缩。“油米面等通过统一采购降低成本,蔬菜等食材,我们货比三家,在中标商中找最实惠的。”易斌说。记者在食堂看到一个黑板,清晰地记录着每一种食材的价格。比如:黄瓜1元/斤,番茄1.5元/斤,洋葱0.5元/斤,土豆0.7元/斤,茄子1元/斤,包菜0.8元/斤,冬瓜0.4元/斤,莲菜1元/斤……这些蔬菜的价格确实比市场零售价低很多。(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王新昌实习生李果文图)
近日,河南省政府发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和高校。免去王喜云(女)的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职务。任命刘雅鸣(女)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编辑。
河南省新县田铺大塆村民 韩光礼:修旧如旧,保持原貌,这样才能和田铺大塆的美丽乡村保持一致。河南乡村振兴的每一幅出彩画卷,每一个精彩片段,无不印证着一个深刻道理:始终不渝紧跟党中央令旗走,就能无往而不胜。
在经历了一个“超长待机”的寒假后,开学不久的河南高校学子又将迎来国庆小长假。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10月1日-2日放假休息,10月3日-4日补第三周周四周五的课,10月5日至9日按照正常工作日上课、上班。
8月2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家级表彰拟表彰对象的公示》,党中央决定,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表彰一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以党中央名义表彰一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郭宏杰(女)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张国俊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一党总支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从广袤农村到繁华城市、从豫西深山到豫东平原,中原儿女助力脱贫攻坚的热情已成燎原之势。在南阳,粮食、中药材等科技特派员产业帮扶团聚焦产业需要,服务农村合作组织100余个,培训贫困群众3万余人,引进新品种50余个、新技术80余项。
编者按: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截至目前,河南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累计投入资金960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亩均提升粮食产能150斤。
7月29日,“决胜2020 河南更出彩”系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桐柏县,感受这个革命老区的新变化。郑沛得知余朝刚的情况后,就让他进入公司茶叶加工园区,学习桐柏红茶与茯砖茶制茶技术。
7月29日,“决胜2020 河南更出彩”系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桐柏县,感受这个革命老区的新变化。郑沛得知余朝刚的情况后,就让他进入公司茶叶加工园区,学习桐柏红茶与茯砖茶制茶技术。
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河南的玉米产量占全国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这几天,玉米育种专家汤继华正帮着农民查看新品种的生长情况,目前这个品种已经推广种植100多万亩。
”6月5日,延津县塔铺街道办事处通郭村高标准农田内,“丰德存麦20号”进行千亩丰产方实打验收,小麦亩产855.2公斤,刷新了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小麦单产不断攀升,实现稳产高产,得益于我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旱涝保收,让“望天田”成为“高产田”“稳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