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3日讯 (记者 蔡彬)书院是我们国家古代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从唐朝一直到晚清,传统的书院持续了千余年,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文脉传承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1月24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指导,光明网和湖南大学承办的“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启动。本次书院行活动自启动之日起持续到12月1日,活动期间,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媒体记者们,先后探访岳麓书院、石鼓书院、鹅湖书院、白鹿洞书院、问津书院、嵩阳书院,记录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传递书院之美,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岳麓书院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是岳麓书院最广为人知的楹联,也是湖湘地域的人文传统、学术思想、人才培养、文化特色以及精神象征的最鲜明、最集中的代表和写照。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时事变迁,千余年来弦歌不断,英才辈出,成为海内外著名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重镇和人才培养基地。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一种教育形式。30余年,从“岳麓书院修复办公室”,到“岳麓书院研究室”,到“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最后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一步步聚集人才、开展研究、恢复教学。
历史上的书院不仅是教育的重要补充,更是文化传承、社会主流价值传播的重要载体与渠道,对培养人才和引导社会文明风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书院的功能应定位于文化活动空间,是文化传承和蕴蓄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双创推动文化繁荣的活态化载体。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1957年,江西省文化厅拨款重修;1959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省文化局拨款重修,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行走在鹅湖书院中,耳畔似乎回响起朱熹的循循教导:“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儒家传道授业的“大学”之地,历经千年,遍及华夏,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教育史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你们可以扫码关注一下我们鹅湖书院的微信公众号。” 11月27日,当记者随“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走进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时,书院管委会主任张赛华几次向记者重复着这句话。
“鹅从天外飞来,人文化成弥宇宙。”穿过淡淡水雾,踏过缀满青苔的石板路,便可远远望见这所肇建于南宋、拥有800余年悠久历史的鹅湖书院。“‘朱陆之辩’为中国文人在治学态度上竖起标杆,提醒人们对待学术分歧应包容吸纳,兼收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