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改革开放四十年,河南卫视《金色梦舞台》栏目特推出以“美好生活嗨起来”为主题的四期特别节目,分别从交通、老照片、服饰、美食等方面讲述改革开放四十年各方面的巨大变化,歌颂美好新生活。
本周日(12月9日)早8:55,河南卫视《金色梦舞台》,即将播出“改革开放40年特别节目”第4期美食篇。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群众的饮食在品质、就餐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李志顺,资深级中国烹饪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垣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今天,李志顺通过四道菜,来讲述改革开放以来美食上的巨大变化。
饭碗里的艰苦岁月
说起以前的生活,李志顺来带了一道菜,名叫“长长久久”,其实就是萝卜白菜大烩菜。之所以对这道菜深刻,这还要说到李志顺小时候的故事。
1979年,李志顺初中毕业后就进了县里的实验饭店做小学徒。那个时候物资还十分匮乏,家庭还都比较贫困,靠工分吃饭,想吃顿有肉的饭菜都比较难。
那时李志顺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冬天,母亲都会在地窖里囤积很多萝卜和白菜,还会把这些萝卜白菜腌制起来,这样就能度过整个冬天。小时候的李志顺,愿望就是有一天能给母亲做一顿有肉的饭菜。
李志顺学徒时,经常会陪着师傅一起去市场买菜。那时候瘦肉便宜,肥肉贵,因为肥肉可以炼油炒菜,他还记得肥肉是8毛钱一斤,瘦肉是6毛钱一斤,但是那时候都买不起。
到1983年的时候,李志顺的工资涨到30多块钱,过年回去的时候就会买一些肉,给家人做大烩菜。吃肉是让全家都感到非常高兴的事。
之所以把这道萝卜白菜大烩菜叫做“长长久久”,是因为萝卜白菜吃的时间长,营养价值高,到现在人们都还在吃它们。
现在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讲究了。以前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蔬菜,人们都是吃时令蔬菜。现在技术和交通都发达了,很多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吃的东西种类越来越丰富,质量也越来越好了。
年夜饭的峥嵘岁月
第二道菜是饺子,李志顺给这道菜起名叫“团团圆圆”。饺子,寓意团团圆圆,一般北方人过年的时候都会吃饺子。
说起年夜饭,李志顺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家里的年夜饭。当时兄弟姐妹多,粮食不够吃,生活还比较困难。每当过年的时候,家里的年夜饭就是让每个小孩吃蒸出来的新馒头,当时吃着真叫一个香。现在却很难再找到当年的味道了。
每年母亲都会说:“过年了,孩子们敞开肚子好好吃吧,白面馒头管够,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当时家里还会蒸海带丝,用肥肉炼出来的油渣伴着白菜帮子包饺子。父母就吃海带丝和饺子,馒头也只吃红薯面馍和窝窝头,却把好的白面馒头都留给孩子们了。
和父亲小时候的年夜饭不同,李志顺的儿子李为印象最深的年夜饭,是小时候全家团圆时吃的一顿饭。
李为9岁的时候,他们全家刚搬到濮阳,那一年过年的时候,奶奶、姑姑和大伯都来到濮阳和他们一起过年,整个大家庭都团圆了。这是李为长这么大第一次体会到过年的兴奋和乐趣。
除夕夜里,李为几个小孩也加入了包饺子大军,跟着奶奶学包饺子,有的包成元宝型,有的包成耳朵状,有的捏个小老鼠,有的抓成个小包子,还在里面包点硬币,玩得不亦乐乎。
年夜饭丰富多彩,但李为唯独觉得那道大盘鸡最好吃。那是李为第一次吃大盘鸡,也是奶奶第一次吃。李为记得,那一顿饭吃了很久,大家一起包饺子、吃饭、聊天,整晚都很开心。
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年夜饭,父亲的年夜饭是窝头就海带,儿子是大盘鸡就饺子。 如今人们年夜饭的种类就更丰富了,饺子的花样也多了,年夜饭吃得也更丰盛了,不止能吃鸡鸭鱼肉,甚至海参、鲍鱼都能吃到。
生日宴的时代变迁
李志顺带来的第三道菜就是生日蛋糕,取名“甜甜蜜蜜”。
李志顺印象最深的一次生日是在小时候。有一天母亲和他说:“今天是你生日,哪儿都不要跑了,就在家呆着,中午我给你煮个鸡蛋,做个面条吃吃。”小时候的李志顺在家可呆不住,趁母亲不注意,他就跟村里小伙伴抓鱼去了。
冬天的河水都冻上了厚厚的冰,几个小伙伴就去敲河上的冰块,结果不小心几个人都掉进了水里,身上穿的新衣服也都湿了。回家后,不免一顿批评。母亲虽然生气,但最后还是说:“算了,今天是你生日,就不打你了,赶紧吃鸡蛋和面,要不然一年的福气都没有了!”这顿生日宴,虽然只有鸡蛋和面,但李志顺觉得,那是最幸福的味道。
如今的李志顺有了自己的饭店,想到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都没有过过生日,他也想给母亲做一顿生日宴。于是他在母亲生日这天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的珍馐佳肴。没想到母亲看到这些菜后却说:“你这做的啥呀,怎么跟老家的不一样,老家就弄一盆烩菜,一碗扣肉,吃点馒头和长寿面就够了,这些你们吃吧,你就给我弄一碗扣肉,一个馒头就行了。”没办法,李志顺又重新做了扣肉和馒头,虽然略显简单,可是母亲却吃得很满足。
现在人们过生日越来越追求仪式感,李志顺在饭店也推出特色生日宴。工作人员会在包间里提前布置,并且用寿字做背景。等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会送上蛋糕,让儿孙们唱生日歌,还会让子女亲自煮一碗长寿面给老人。很多老人在寿宴上,眼泪就不自主地就留下来了。
节目现场,李志顺的徒弟张永涛还表演了自己的绝活“蒙眼拉面”,神技能让现场的观众叹为观止。
视频1张永涛表演蒙眼拉面
大丰收里的营养健康
李志顺带来的最后一道菜就是杂粮拼盘“大丰收”,取名“红红火火”。
这是如今人们经常吃的一道菜。李志顺说,其实这里面都是小时候经常吃的东西。他记得当时还有人因为长期吃红薯窝窝头,导致胃溃疡。现在却不一样了,这些粗粮又成了最受大众欢迎的食物。
现在大家都注重养生,今天李志顺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养生汤,萝卜丝鲫鱼汤。萝卜丝鲫鱼汤是一道减脂瘦身汤,萝卜有健脾胃、化痰止咳之效,与能补气血、温脾胃的鲫鱼一同炖煮成汤,很适合大家秋冬季节饮用,因为萝卜丝鲫鱼汤不仅可以化痰止咳、开胃消食、消脂瘦身,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预防感冒。
视频2:萝卜丝鲫鱼汤的做法
当今饮食全球化,人们追求的不单是吃饱吃好,还要讲究饮食结构、营养搭配、吃出健康,吃出品味。从勒紧裤腰带,到凭票购买,从空空的菜篮子,到“天天过年”的百姓饭桌子,从追求精细粮食再到粗细粮搭配重新成为消费时尚,饮食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周日(12月9日)早8:55,河南卫视《金色梦舞台》,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美食的变迁,敬请关注。
英国保诚集团首席执行官韦立思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成功故事充满活力,他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中国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采取的有针对性的举措,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韦立思说,“我们致力于在这些充满活力的成功故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把手工程”。从方案蓝图的设计到最终具体实践,离不开国家各级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助力和支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体部署、全力推动下,改革突破之大、进展之快,令人瞩目。必须清楚,改革落地生根,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就在于“一把手抓,抓一把手”。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 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编辑祖拜尔·库雷希表示,中国成功的减贫成果令巴基斯坦政府感到钦佩,总理伊姆兰·汗一直在学习中国的减贫经验,希望以此让更多巴基斯坦人过上富裕的生活。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11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作出解读。
发展为上,改革当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让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涌流。
30年披荆斩棘,30载雨雪风霜,浦东在一片农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新征程、新方位、新使命,党中央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将赋予浦东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
昙花一现的63式单兵携行具曾是我军“战术背心”的雏形,但随着63式自动步枪的撤装消失。未来单兵携行具必然是士兵综合作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材料、智能化技术和外骨骼等高技术元素将助力单兵装具的发展。凭借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综合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我国单兵携行具的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用中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中国1/80的国内生产总值,1/15的货物进出口总额,这里是上海浦东。克罗地亚驻华大使达里欧·米海林:我很喜欢上海,看着上海的浦东,我觉得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