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踏歌绣辉煌
——写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 本报采访组
“山歌好比春江水,这边唱来那边和”。熟悉的旋律,无限的风情。山歌唱过60年,唱出了迈入新时代的豪情壮志;壮锦织过60载,绣出了壮乡儿女的幸福生活。
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八桂大地从此开启崭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全区各族人民开拓进取、奋发图强,推动富民兴桂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傍晚时分,广西家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门口的货车正在装箱,一包包“网红”柳州螺蛳粉,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公司总经理谭雪晶说,公司每天大概有3万多包螺蛳粉销往全国各地。
除了螺蛳粉,还有许许多多的“广西造”风靡全国。全国60%以上的甘蔗、48%的蚕茧、三分之一的木材来自广西;广西芒果、柿子、柑橘、松脂、八角等的产量居全国前列;成品糖、微型汽车、轮式装载机、车用柴油机、多功能乘用车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通过数据,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广西发展实力和速度的变化。1958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只有24.52亿元,到2017年已达20396.25亿元,是1958年的832倍。人均GDP从1958年的113元提高到2017年的41955元,是1958年的371倍。财政总收入从4.66亿元增加到2604.32亿元,增长了558倍。
在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广西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58年的51.8∶27.7∶20.5调整为2017年的14.2∶45.6∶40.2,呈现出农业基础稳固、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贡献率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广西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布局高质量发展,“广西造”不但产量大,而且技术水平高;不但叫响全国,还走向世界。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例子。作为世界上轮式装载机生产及销量最大的企业,柳工在柳州、上海、江苏、安徽等地都有制造基地,还在印度、巴西、波兰、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海外制造基地,并在波兰、印度、英国、美国设立研发中心,产品远销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为2万多海外客户提供高效、专业的本地化服务和支持。
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地处祖国南疆的广西,沿海沿江沿边,自治区党委、政府持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担当起党中央赋予广西的新定位、新使命,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记者来到临海而建的钦州港火车东站,只见一批批来自海上的集装箱被吊装上火车,即将通过南向通道班列发往重庆、昆明等地,有的货物还将转乘中欧班列前往欧洲。“以前货物少而且零散,很长时间才能装运1列车,如今一天就能装满3列车。”
广西沿海铁路公司钦州港站站长黄光辉说。就在黄光辉身后,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上所有列车的在途、发货信息,包括蓉欧、渝新欧、陇桂新等班列,大半个中国赫然在目。
“一带一路”倡议为广西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广西以更加自信的姿态站到了全国开放的前沿。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大天然良港整合,成立广西北部湾港,开创港口跨行政区域整合先河。良港建成,畅通了广西向海经济发展之路。在防城港,钢铁、冶金、粮油加工、核电等项目纷纷落户,正是得益于北部湾港联通中外、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加速形成,投资环境优势凸显。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独特的区位优势,让广西成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枢纽。原是路网末梢的广西,如今通过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海陆空全方位与东盟国家对接,对外开放的立体交通网络逐渐形成,构建起“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目前,广西北部湾港已建成生产性泊位260多个,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通航,形成了内陆腹地走向东南亚、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地的海上大通道。
擦亮生态金字招牌
广西拥有“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是我国生态环境最好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生态立区、生态惠民,良好生态环境日益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保护天下甲。”漓江,既是桂林山水之魂,也是桂林发展之源。“保护漓江,就是桂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桂林市市长秦春成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市委、市政府持续重点推进漓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先后投入近70亿元。如今,漓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桂林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9%,日截污量超过2.5万吨。保护和开发漓江、象鼻山、阳朔等传统景点,建立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摄影胜地龙脊梯田创建5A级景区,建设山水风光体验之旅等旅游精品线路……依托秀美山水,桂林的生态旅游之路越走越宽。
从2005年作出建设生态广西的决策部署,2010年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到2015年就发展生态经济作出专门部署,2017年全面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广西坚持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引进一大批生态环保企业和产业项目,推进生态经济、绿色产业蓬勃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转型之路。
如今,广西处处有绿。南宁被誉为“中国绿城”,南宁围绕“绿”字做文章,2017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39%;“碧海绿洲,鸟飞鱼跃”,广西北部湾沿海红树林保护区已成北海市的一张“生态名片”……
绿色经济美了环境,更富了人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广西着力打造“世界健康旅游目的地”,作为中国“长寿之乡”最多的省区,广西大力发展健康养生等生态产业。“世界长寿市”贺州市打造生态健康“千亿元产业”,以巴马为龙头的长寿养生旅游品牌享誉世界,每年吸引超过10万“候鸟人”前来康养。
民族和谐共创美好生活
凭祥市西南两面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97公里,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狮子山社区位于凭祥镇南面,现有居民997户,4291人,由壮族、汉族、京族等6个民族组成,其中还有100多户是归国华侨。如今,狮子山社区已经超过12年没有出现刑事案件。记者在社区的荣誉墙上看到各种奖牌挂满了整面墙。
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近四成。广西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全方位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大力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被誉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
广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惠民工程,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精准脱贫有效结合,各族群众共享惠民红利,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记者在田东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平洪C小区看到,这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配建了幼儿园、十二年一贯制滨江学校、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室、爱心公益超市、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了实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安置点同步建设了扶贫车间,目前已有2家企业进驻,满足群众就近就业的愿望。
从山里搬出来,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原来的地方上学要走一个小时,特别是下雨天,走着泥泞的山路到了学校就成了个‘泥人’,现在几分钟就到学校,还学到在以前学不到的电脑、乐器,太开心了。”滨江学校七年级学生黄妃高兴地说。
2017年广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502元、11325元,分别是1978年的105倍和94倍,年均名义增长12.7%、12.4%。2017年底,全区有幼儿园11787所,是1958年的19.2倍;2007年率先成为实现国家“两基”目标的自治区,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4%。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水平和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7岁提高到2017年的77.03岁。
民族和谐大发展,幸福生活笑开怀。广西各族群众正心连心、手拉手,亲如一家,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幸福生活在八桂大地,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的崭新篇章!
(采访组成员:本报记者 周骁骏 童 政 周明阳 韩秉志 马春阳 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炬鹏)
周骁骏 童 政 周明阳 韩秉志 马春阳 王炬鹏
桃花潭畔的查济村,李白流连不已的唐风古韵有幸延绵至今。桃花潭镇副镇长李清杰说,桃花潭因李白而名扬千古,查济村因柳新生而世人皆知。桃花潭镇副镇长李清杰说,桃花潭因李白而名扬千古,查济村因柳新生而世人皆知。
中秋国庆佳节,在内蒙古包头市城中草原赛罕塔拉,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以快闪的方式献礼祖国。独特的长调,悠扬的马头琴,火红的安代舞,动感的城市活力,在这生态的家园,北疆儿女心向党,站在草原望北京,守望相助、继往开来,一起唱起心中《我的祖国》,祝福国泰民安,礼赞伟大时代。
2019年6月4日,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养正高级中学举办2019届学生毕业典礼,离校前,高三毕业班学生列队祭拜至圣先师孔子,学弟学妹们击鼓踏歌壮行,高三学子跨过状元门,与老师泪别。
正月十四下午六点,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很多市民早早等候在恩施大剧院门前,他们手持《百姓元宵喜乐会》演出门票,自觉排队等候入场。灯谜协会会长肖隽烈说:“灯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项目,这个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也是一种传承方式。
与此同时,广西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布局高质量发展,“广西造”不但产量大,而且技术水平高;不但叫响全国,还走向世界。“碧海绿洲,鸟飞鱼跃”,广西北部湾沿海红树林保护区已成北海市的一张“生态名片”…… 绿色经济美了环境,更富了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