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改革开放40年先锋人物,今天带您认识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于漪。
这次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的杰出人物当中,九十岁高龄的于漪是基础教育界的唯一代表。60多年前,于漪登上三尺讲台,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大地,面对百废待兴的校园,她提出了“教文育人”的教育改革思想。上世纪90年代,针对社会上片面注重语文学科工具性的风气,于漪坚持“弘扬人文“的教学主张。在她推动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被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深刻改变了语文教学的模式。
进入新世纪,于漪提出语文学科要“德智融合”,充分挖掘学科内在的育人价值,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融合。
于漪认为,语文教育绝不是识多少字、背多少词、做多少练习、写几篇文章那样简单。她曾上过2000多节公开课,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却谦虚地说自己“一辈子都在学做教师”。
把人文关怀注入语文课堂,让课程成为德育教育的载体,从1951年起,于漪就尝试让语文课充满温度。到去年为止,这位耄耋老人已经连续八年担任上海市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的主持人,每月一次8个小时的活动,她一场不落。
南仁东、董建华、于漪、王蒙、王有德等28人获授国家荣誉称号。他们与时代同行、砥砺奋进,为共和国的事业鞠躬尽瘁,不朽的“钢铁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转发传递,致敬功勋!
“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至今,于漪共带教了百余名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他们有的已经评上特级教师,有的多次在全国教学大赛中获奖。有人评论于漪说:“于老师的课很难学,因为她的教学没有模式和程式,天马行空,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