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9日讯 记者乔金亮报道: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8部门近日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自今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带动和推进村容村貌提升。
据介绍,村庄清洁行动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集中整治,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实现村庄内垃圾不乱堆乱放,污水乱泼乱倒现象明显减少,粪污无明显暴露,杂物堆放整齐,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文明村规民约普遍形成,长效清洁机制逐步建立,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
《方案》要求,各地在实施村庄清洁行动中,要按照有关规定就近妥善处置清理收集的垃圾、淤泥等污染物,相关部门做好农业生产废弃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处置工作,禁止随意焚烧、堆放垃圾和随意处理淤泥等,不得随意填埋河沟池塘等水域,防止出现次生问题和二次污染。各地可在完成“三清一改”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清除无保护价值的残垣断壁、开展村庄绿化美化等其他相关工作。
铸魂路、红军食堂、红军阅兵台、红军后方医院……从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中心出发,经过7公里的车程,盘山而上,引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画在白墙上的红色图画,这里是平均海拔900多米的吴地村。
正在浇树的村民王忠明说:“前几年我种了榆树,今年又补种了果树,既能乘凉,又能吃水果,一举两得。在八一乡八一村,为应对三伏高温天气,村民们隔几天就拉着水管、提着水桶给自家栽种的树苗浇水。
垃圾收集、河沟清淤、村庄绿化、农房改造,一场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在村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悄然发生。十几年接续努力,现在的浙江乡村清风涤荡,绿水萦绕,民心向上,处处生机无限。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印发以来,全国各地及时部署,部分县乡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村庄清洁行动,村容村貌得到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15年来,在浙江,“千万工程”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它就像一股劲风,吹走“脏、乱、差”的顽疾,迎来天地之间的簇新与清丽。15年来,在浙江,“千万工程”还是一个代名词,是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代名词,是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的代名词,是协调发展、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