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7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大型民族交响乐“敦煌音画”、中国藏族祈福舞《天地鼓》、悠扬的马头琴、中国京剧和武术……在2019中国农历新年即将来临之际,“欢乐春节”系列活动继续在多个国家吹起强劲的中国风,让当地民众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年味。
26日晚,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大基尔德音乐厅,中国二胡、扬琴、琵琶、笙箫等民族乐器合奏的拉脱维亚名曲《道加瓦河》引来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喝彩。这是甘肃省歌舞剧院民乐团演出的中国西北民族风情交响音乐会“陇上行”上的一幕。
拉脱维亚各界人士、各国驻拉使节、华侨华人等600多人观看了演出。民乐团还演奏了中国西北地区经典乐曲,其中包括选自大型民族交响乐“敦煌音画”的曲目、《可爱的玫瑰花》《阿拉木汗》《牧民新歌》等民族曲目。
已是耄耋之年的拉脱维亚著名汉学家贝德高教授在演出结束后登上舞台并深有感触地说,他以前曾去过甘肃省,如今看到甘肃省歌舞剧院民乐团的演出让他非常感动。
在中国传统舞狮的喧天锣鼓中,以“欢乐春节”为主题的文艺演出26日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国家博物馆毛利厅拉开帷幕。
中国藏族祈福舞《天地鼓》、源于古印度的巴拉他纳亚舞、中国儿童京剧表演《刀马旦》、中西合璧的扇子舞等,让观众目不暇接,掌声此起彼伏。
据惠灵顿多元文化理事会主席齐慧芳介绍,这场演出汇聚了惠灵顿13个社团、20多个族裔的演职人员,以最具民族特色的节目共庆中国春节。
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郭宗光说,“欢乐春节”是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在全球范围开展的品牌文化活动,今天新西兰数十个族裔的演员与观众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春节,这与新西兰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优良传统密不可分,中国春节也成为新西兰各族裔人民迎接新年、祈福未来、见证友谊的美好时刻。
新西兰工党国会议员格雷格·奥康纳用中文向现场观众祝贺“新年快乐”。他说:“毛利厅这个舞台象征着新西兰各族裔文化的异彩纷呈。春节对全球华人而言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今天春节也在新西兰成为不同文化共同庆祝的重要时刻。”
悠扬的马头琴、令人惊叹的呼麦……来自中国内蒙古的艺术家们25日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龙象共舞迎新春“欢乐春节”演出,为当地华侨华人和印度民众奉献了一场独具民族特色的视听盛宴。
火红的灯笼和中国结把新德里斯里堡剧场装扮得年味十足。内蒙古巴林左旗乌兰牧骑艺术团表演的《礼赞》《敖包相会》《万马奔腾》《草原婚礼》等歌舞以及《双人力》《花舞欣韵》等杂技和魔术,引来阵阵掌声。呼麦《英雄颂》更是让观众惊叹折服。随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旋律响起,在场华侨华人也随声齐唱。中印艺术家共同演出了印度舞蹈《快乐之舞》,显示了中印文化艺术的交融。
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在演出前致辞时说,中印两国文明交融,拥有许多共同的文化遗产。今天的演艺活动是双边文化交往热潮中新的美丽浪花。
印度商工部长兼民航部长普拉布在演出前祝中国人民新年快乐,他说春节是承载中华文明的标志性文化符号,越来越被全球各地民众所熟知,这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每年春节,数亿民众回家过年,高铁等现代化运输方式为他们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服务,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的飞速发展,令人钦佩。
“欢乐春节·魅力京津冀”展演活动25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贝佛利山市赛班剧院举行,拉开了南加州地区中国新春庆祝活动的序幕。
近500名美国观众到场观看了舞蹈、杂技、民乐、京剧、武术等精彩表演,以及介绍京津冀春节文化、民风民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图片展。
贝佛利山市副市长米里施说,极具中国地方特色的演出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为美国人民了解中国提供了窗口。相信中国艺术家和美国民众的互动交流将增加彼此的了解与友谊。
另外,由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和开罗意大利文化中心联合举办的“欢庆春节——中国·意大利美食周”26日在埃及首都开罗开幕。
“最大面气球”和“最细拉面”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山西面艺大师王张龙在开幕式上表演了刀削面、关公扯面、龙须拉面、面团吹气球等拿手绝活,赢得到场嘉宾的热烈掌声。
中国代表团的厨艺大师们当天还向埃及厨师学院的学生们教授了刀削面、猫耳朵、酒窝面等山西传统面食以及拔丝红薯、宫保虾仁等中国菜肴的制作方法。中方代表团领队李晓霞说:“上课时很多学员抢着跟我们说‘太棒了’,通过他们的笑脸,我能感受到他们非常喜欢我们山西面食。”(参与记者:李德萍、李碧念、郭磊、赵旭、谭晶晶)
题:扩容 提质 增效——疫情防控下“十一”黄金周消费亮点透视 (采写:侯文坤、喻珮、丁乐、袁秋岳、吉宁、李华、白涌泉、周蕊、程士华、刘方强、张申博)
牢记总书记嘱托,内蒙古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积极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目前,内蒙古全区共有75支乌兰牧骑、3500多名队员,年均坚持深入农牧区基层活动4个月以上,为各族群众演出100多场,同时开展多种文化服务。
牢记总书记嘱托,内蒙古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积极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目前,内蒙古全区共有75支乌兰牧骑、3500多名队员,年均坚持深入农牧区基层活动4个月以上,为各族群众演出100多场,同时开展多种文化服务。
“我们扎根草原,以文艺启蒙草原儿女;我们一心一意,努力使牧区焕然一新;我们是文艺轻骑兵,我们是人民的乌兰牧骑……”一首《乌兰牧骑之歌》流传至今,歌中的这支文艺轻骑兵也依然奔走于草原上,坚持为人民服务,用歌声与微笑汇成了草原上的一道最亮丽风景线。
听新闻版面信息 9月12日,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黄河南岸炎黄广场南侧的邙山顶上,巍峨的炎黄二帝头像静静地矗立着。互动游艺体验中,包含“5G”体验,驻观山河、机器人志愿者“中中”、VR实景飞跃黄河、AR换装照相体验、“黄河文化”隧道等科技体验项目吸引各族同胞参与互动。
越过祭坛,煮茶老者、奉茶女子、添茶男子,代表中原的男女老少、父老乡亲,捧着黄河水泡出的毛尖茶,以一杯中原特色的香茶敬献各族远道而来的兄弟姐妹。互动游艺体验中,包含“5G”体验,驻观山河、机器人志愿者“中中”、VR实景飞跃黄河、AR换装照相体验、“黄河文化”隧道等科技体验项目吸引各族同胞参与互动。
微风吹,碧草摆动似波浪。牧歌响,牛羊成群,散落草原。鲜花盛开,芬芳争艳,引蜂把蜜采。游客如织,享草原豪迈,绘幸福画卷。(文字/柴哲彬 王欲然 摄像/邸敬元 王欲然 剪辑/邸敬元 )
“我们给它们取名叫做‘草原飞鸡’,”百格利生态牧场负责人呼和图嘎一登场就有些与众不同。风后栽植培土、春秋季剪枝、冬季保温……”翻开老队长乔义的治沙笔记,里面详细记录着白二爷沙坝种树治沙的点点滴滴。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我国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15周年,粤剧、南音等25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