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一年又一年,元宵节可还如你记忆中那般?

2019年02月19日10:53  来源:大众网

5034

  今天是中国节气中的雨水,也是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

  2008年6月,元宵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中国人欢庆的传统佳节受到世界瞩目。

  那么,外媒眼中的中国元宵节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个疑问,小编放下手里的汤圆,翻开《参考消息》的旧报纸,一边查找着外媒对于元宵节的报道,一边感受着时代发展中的各种变与不变……

  2006年的英国《泰晤士报》网络版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标题叫做《家家户户坚守吃元宵的古老习俗》,文章记录了北京一家人的元宵节时光:

  “裹着厚棉衣的小王和他妈妈冒着严寒排了半个小时的队,就是为了买一袋老牌子的元宵。这位母亲说:‘这样的辛苦值得。今天就得吃元宵,因为它是阖家团聚的象征。’”

  这篇文章标题中“坚守”两字令小编印象深刻,吃元宵为何还要“坚守”?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了。彼时,外国节日也就是俗称的“洋节”开始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于在社会引发了“传统节日敌不过洋节日”的质疑。

  最为典型的就是情人节与元宵节。一个“洋节”,一个传统节日,每年日期都挨得很近:比如2003年情人节的第二天就是元宵节,而2006年元宵节与情人节之间仅隔着一天。两个节日如此“亲密”使得当时坚守传统节日的话题更为凸显。

  比如2003年在法新社题为《中国人先后欢度情人节和元宵节》的文章中就提到,中国人今年满怀双重喜悦欢度情人节,因为人们可以同时庆祝情人节之后的传统佳节元宵节。

  该媒体称“自从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就越来越热衷于过情人节”。虽然那年2月15日(周六)才是元宵节,但许多人为了同时庆祝情人节和元宵节而在14日(周五)晚上挂起了灯笼。

  时隔3年后,2006年的英国《金融时报》还以《中国时兴过“洋节”?》为题报道称,尽管今天的中国更为自信和包容,但对年轻人更喜欢过“洋节”的时尚变化,并不是所有中国人都欢欣鼓舞或乐观其成。该报提到一位中国人义正词严地说:“即使今年西方的情人节与元宵节时间紧挨,也不能让‘情人情调’挤丢‘普天同庆,与民同乐’的文化内涵。”

文章关键词:那般 暖泉镇 洋节 小编 山西省平遥 打树花 坚守 金融时报 泰晤士报 装备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他把岁月藏在了修好的钟表里

    韦华老师傅今年84岁,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巴生的郁昌表行修理钟表。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12月5日,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巴生的郁昌表行,韦华为顾客佩戴修好的手表。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12月5日,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巴生的郁昌表行,韦华在维修手表。

  • 中国好邻居!为了不扰民,郑州这位姑娘用心了

    俗话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但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邻里之间却不如从前那般紧密。11月14日,居住在风雅颂小区17号楼的居民回家时发现,家门上贴了一张“暖心”告知单,还附赠了一小袋糖果。

  • 突然站上“风口”的ETC:疯狂推广为那般?

    没有铺垫、没有预热,银行和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都迅速加入了这场ETC客源争抢大战。记者也了解到,ETC在未来应用场景的扩展也促成了银行及第三方支付机构投入这场“圈人大战”。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