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 (映象网特派北京记者 阮海峰 王韶卿 陈伟然/文 段晋哲/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
“文艺作品抒写人民、描绘人民,这就是文化自信”
“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全国人大代表、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金不换告诉映象网记者,在今年政协的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坚持”的新要求,为新时代的文艺创作、学术研究指明了方向。
金不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是对我们的鼓励和引领,也再一次对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提出了高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继续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作导向,为人民出精品。
“作为一名戏曲工作者,要用心、用情、用功,来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金不换说,现在中原文化蒸蒸日上,通过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出现很多的优秀剧目,且在全国荣获了多个大奖。
他坦言,现阶段我们要练好基本功,演好戏,传递正能量为我们的老百姓送上精神大餐,让我们的艺术和老百姓贴近在一起,这样才更加有生命力。
引领时代好风尚,必须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全国政协委员董希源认为,文化自信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是中华民族历久弥坚的魂,是中国人民与时俱进的源,更能引领时代好风尚。“习主席在许多重要的场合都突出地、系统地强调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这强烈地传递出习主席高屋建瓴的新时代先进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主席对文化自信还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明确表明了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董希源说。
“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理念,早已浸润于我们每个国人心中,成为国人共同的价值观,构成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出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其核心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标识。”董希源说,“文化所代表的文明和传统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今天我们的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更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着深厚人文根基,文化自信不仅仅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中国人民有史以来不断地与时俱进的动力之源。中华民族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董希源说,“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兴旺发达,文化必然兴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华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就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之源。”
董希源表示,一个国家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从容的文化坚持和坚守,才能凝聚人心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才能团结人民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立世,文化兴邦;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这已是亘古不变的一个真理,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历来是引领我们时代风尚发展,影响我们社会时尚潮流的主要动力。因此践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当代中国刻不容缓的大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
全国人大代表廖华歌:文化自信需要从青少年抓起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廖华歌认为,谈文化自信要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说起。“我们的文化自信坚实有力,它一路走来证明了我们的文化如何优秀,应该对它充满自信并骄傲。”
廖华歌表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作家要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多出精品多出杰作,为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做出应有贡献。
谈到如何更好的传承挖掘传统文化,廖华歌认为,“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从青少年抓起,“社会、家长、学校、媒体一起发力,加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力度及范围,让青少年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找到动力,发现中华文化之美。”
中国制造品牌的树立就是文化自信
“我认为文化自信,应该是方方面面的,但从我们制造业来说,中国制造这个品牌的树立和中国制造质量的提升以及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口碑,都应该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王杜鹃认为。
她说,比如说以前谈起中国制造,大家普遍的印象就是袜子、鞋子和帽子这些价格便宜质量差的产品。
如今,中铁装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4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贸易往来,在国际市场上正向“世界第一”发起冲锋。
王杜娟说,现在,我们已经在大直径盾构领域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而且打破了国外对这一领域的垄断,“这也是构成文化自信重要的一部分”。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实施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深化和脱贫攻坚后的更高目标。两会召开在即,“乡村振兴”成为社会热词。
如何进行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来自不同行业的基层代表从自身角度出发,讲述了他们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今年两会,就业再度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从民生角度来看,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作用尤为重要。
脱贫攻坚,成为今年两会代表们关注的热点词汇,也是新时代的民意所在。
今年两会前夕,人民网推出“两会调查”,截至目前,参与调查的网民人数超过了440万人。透过“两会热词”这个民意窗口,我们也可以感受民生期待的新变迁。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体现民意对两会的认可与信任,也让“两会热词”更能体现广大群众心声。
内容提要:今年两会前夕,人民网推出“两会调查”,截至目前,参与调查的网民人数超过了440万人。调查结果显示,正风反腐、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保障位居前三位,教育改革、健康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收入分配、脱贫攻坚、住房制度、生态环保分列四到十位。
2019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会议,不仅关系到宏观政策走向,更与民生改善息息相关。改革不断深入,热词不停更换,但不变的是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更大民生获得感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