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于文静)为系统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我国将采取“一减、一增”综合治理措施,即通过节水、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来压减地下水超采量,多渠道增加水源补给,实施河湖地下水回补,提高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
记者8日从水利部了解到,水利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近日对外公布。方案明确,通过强化节水、实行禁采限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当地水和外调水置换地下水开采等措施,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地下水利用管控能力进一步提升,地下水利用与保护长效机制得到健全。
在压减地下水超采量方面,方案明确进一步挖掘节水潜力,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和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广农艺节水措施和耐旱作物品种,深入推进工业和城镇节水,控制高耗水产业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在多渠道增加水源补给方面,方案提出,用足用好南水北调中线水,增供南水北调东线水。加快完善中线一期配套工程,加强科学调度,逐步增加向华北供水量,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创造条件。在保障正常供水目标的前提下,根据丹江口水库水源条件,相机为京津冀河湖水系进行生态补水,回补地下水。
同时,适度增加引黄水。根据黄河来水情况和流域内用水需求,在现状用水基础上和来水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相机为海河流域增加补水量。加大当地水和非常规水利用,实施地下水水源置换。
方案强调,将地下水超采治理作为对华北相关省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华北地区相关省市要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对压采措施不落实、压采目标任务未完成的要进行问责。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202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281万吨(2856亿斤),比2019年增加120.8万吨(24.2亿斤),增长0.9%。夏粮播种面积减少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入,秋冬播种植结构调整优化。
今年3月,有关部门联合印发的《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中央财政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力争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6月2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420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输水工作圆满结束,工程运行良好,调度平稳有序,期间输水19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9.5亿立方米,助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6月2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420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输水工作圆满结束,工程运行良好,调度平稳有序,期间输水19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9.5亿立方米,助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6月2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420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输水工作圆满结束,工程运行良好,调度平稳有序,期间输水19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9.5亿立方米,助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在今天(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正在加快实施。” 目前,水利部已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