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陆娅楠)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202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281万吨(2856亿斤),比2019年增加120.8万吨(24.2亿斤),增长0.9%。其中小麦产量13168万吨(2634亿斤),比2019年增加75.6万吨(15.1亿斤),增长0.6%。全国夏粮生产不仅再获丰收,而且产量创历史新高。
“2020年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奠定了稳定全年粮食生产的基础,为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增强了信心,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进一步夯实基础。”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李锁强表示。
据介绍,2020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6172千公顷,比2019年减少181.6千公顷,下降0.7%。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2711千公顷,比2019年减少273.5千公顷,下降1.2%。
夏粮播种面积减少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入,秋冬播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受市场需求和种植效益等因素影响,一些夏粮主产区主动扩种蔬菜、油菜籽等经济作物,适当调减小麦播种面积。二是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季节性休耕制度推广实施,相关地区主动调减小麦播种面积。为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推进藏粮于地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国在华北平原一些地区将季节性休耕制度与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相结合,实行“一季休耕、一季种植”种植模式。比如河北省在地下水超采区廊坊、保定、邯郸和雄安新区等47个县(市)组织实施季节性休耕限采措施,冬小麦播种面积减少较多。
尽管2020年夏粮播种面积略减,但单产提高支撑了夏粮实现丰收增产。据介绍,今年全国夏粮单位面积产量5456.5公斤/公顷,比2019年增加83.4公斤/公顷,增长1.6%。其中小麦单位面积产量5798.0公斤/公顷,比2019年增加101.9公斤/公顷,增长1.8%。
在即将到来的蔬菜供应淡季,城市“菜篮子”将面临南菜北运损耗较大、雨雪冰冻极端天气易发等问题,容易出现蔬菜市场异常波动。要关注农民的“菜园子”,千方百计扩大秋冬农作物播种面积;同时,要保障城市的“菜篮子”,提升农产品产销衔接效率,引导市场供需平衡。
北方各粮食主产区积极组织抢收快收,加快推进秋收进度,确保粮食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在佳木斯,不仅绿色水稻占总播种面积的6成,还首次运用复合微生物技术为水稻喷施复合生物菌实,现了绿色水稻丰产丰收。截至10月8日,黑龙江已收获各类农作物7036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近三分之一。
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9日17时,河南省秋作物已收获1066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1.1%,麦播在豫北、豫西、豫东等地陆续开始,全省已播小麦532万亩。从各地进度看,驻马店、漯河、南阳、郑州基本收获完毕,洛阳、平顶山、新乡、许昌、商丘、信阳、周口过九成;开封、安阳、鹤壁、焦作、濮阳、三门峡、济源过八成。
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9日17时,河南省秋作物已收获1066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1.1%,麦播在豫北、豫西、豫东等地陆续开始,全省已播小麦532万亩。从各地进度看,驻马店、漯河、南阳、郑州基本收获完毕,洛阳、平顶山、新乡、许昌、商丘、信阳、周口过九成;开封、安阳、鹤壁、焦作、濮阳、三门峡、济源过八成。
今年,她种下了优质新品种,专家还手把手教她配套技术,虽然遭遇了水旱等自然灾害,可仍实现了增产。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今年秋粮生产形势总体较好,除局部遭受旱涝等灾害外,大部分地区作物长势好,呈增产趋势,丰收有基础。
(记者陆娅楠)继夏粮喜获丰收后,我国早稻实现增产。“今年早稻生产虽然受南方部分地区严重洪涝灾害的不利影响,单产有所下降,但得益于播种面积的大幅增加,全国早稻实现增产。
农业农村部今天(25日)发布,上半年,全国“菜篮子”产品供应总量充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眼下,东北蔬菜陆续迎来成熟期,在黑龙江一家蔬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分拣好的蔬菜正被陆续装运上车。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当前,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供应充足、市场稳定,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针对生猪供应不足的实际,重点推进生猪养殖加工一体化项目,预计全州全年产能达到230万头,粮食、蔬菜、生猪生产能力完全能够保障需求。
记者日前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安徽省计划收获小麦4300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小麦播种面积的53.4%,目前已开始收获。全省31个小麦主产县均建立5万亩以上单一品种种植单元3个至5个,均按照“统一种植品种、统一农资使用、统一管理方式”要求,实现了单一品种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着力打造商品性一致、品质一流的小麦原粮基地。
政府工作报告说,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大力防治重大病虫害。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深化农村改革。恢复生猪生产。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