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升级 让老工业基地“老树发新枝”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河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上下,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为抓手,发扬“三股劲”和“钉钉子”的精神,正让“高质量发展”和“中原更加出彩”成为亿万河南人的共同奋进目标。值此全国两会之际,河南广播电视台映象网特别推出《实干出新彩 市长有话说》专栏,聚焦河南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样本——
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市长刘宛康:“智造”升级 让老工业基地“老树发新枝”
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市长刘宛康
映象网特派北京记者 阮海峰 王韶卿 陈伟然/文 段晋哲/图
核心提示:坚持创新引领,把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老工业基地洛阳正焕发创新发展新生机。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洛阳的差距在产业结构不优、创新活力不足,而潜力也在于此。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市长刘宛康在接受映象网记者专访时给出了答案。
坚持创新引领 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指导时提出了着力打好“四张牌”,其中的两张牌就是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洛阳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不优、创新活力不足、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日益显现。
刘宛康表示,对洛阳来说,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首要的还是坚持创新引领,把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近年来,洛阳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新老并重、双轮驱动,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绿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实现了“老树发新枝”。
“新老齐发力”带动工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31.5%,分别高于全省、全国7个和21.2个百分点。”
刘宛康说,在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我们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物流、金融、电商、“互联网+”、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2018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2.6%、高于第二产业8.1个百分点,‘三产超二产’产业格局更加巩固。”
未来,我们还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继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推动洛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补齐交通短板 建议将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纳入国家规划
“GDP达到4640.8亿元、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0%以上、第三产业总的规模超过全市经济总量的50%……”这是2018年洛阳交出的答卷。
刘宛康告诉记者,全市三次产业的结构得到优化,质量效益得到提升,新的发展理念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洛阳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并形成生动实践。
同时,他也坦言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洛阳面临一定压力。
“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我听了以后感到压力很大,这方面正是洛阳发展结构上的短板,洛阳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
刘宛康拿2018年年初的数据说,“洛阳的城镇化率只有57%,不及全国的平均数;有6个贫困县需要脱贫摘帽,即便今年上半年4个县能通过验收、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我们还面临近6万人需要脱贫、2个县摘帽的艰巨任务。”
“希望国家把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纳入国家规划之中,并尽快启动实施,把河南西部地区最大的交通短板补上。”
此外,刘宛康还希望国家可以规划以洛阳石化为中心,依托中部地区的大市场,规划国家洛阳高端石化产业园,把一百万吨的乙烯项目纳入国家石化的发展规划和中石化集团的盘子,推动千亿级高端石化产业园建设,辐射带动豫西地区发展。
“创新+人才”引领洛阳制造向“智造”、“创造”升级
科技是国之利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刘宛康指出,所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就是实现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这对洛阳这座老工业基地来说尤为重要。
“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住国家自创区、自贸区等重大机遇,开展智能制造引领、重点技术攻坚、传统产业提质、新兴产业培育‘四大行动’,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要靠创新,创新离不开人才。
2015年开始,洛阳启动“河洛英才计划”,决定5年内出资不少于20亿元,力争引进创新创业团队50个以上,吸引50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来洛阳创新创业,创办科技型创新型企业200家以上。
“我们一直坚持把人才作为关键,持续实施引进高端创新人才的‘河洛英才’计划和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河洛工匠’计划,壮大制造业人才队伍,激发制造业体系各个环节的活力和潜能。”
刘宛康坦言,近年来,洛阳一直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补缺、延链、改造、培新”上狠下功夫,提高制造业实体企业竞争力,实现新兴产业“新树结硕果”。
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动力,深化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激发大院大所大企业大军工创新活力,推动“政产学研金用介”各类要素合理高效配置,引领“洛阳制造”向“洛阳智造”“洛阳创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