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一个重要命题。推动全省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河南该在哪些方面发力?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高新才做客大象融媒两会演播间,就“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话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未来,为了实现河南更高质量的发展,他建议应该更多地把经济枢纽转化成发展枢纽经济。
观点:结构、动力、方式和结果转化,是高质量发展的本意所在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什么?
“高质量发展实际上针对我们过去一味追求高速发展而言的。”高新才说,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国内的改革和向外的开放经济,释放了巨大的潜力,长期保持在高速的一个轨道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应该说我们‘量’的扩充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大的规格,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量’的扩充,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为了让它能够可持续,我们必须把它转轨到高质量发展上。”
“结构转化、动力转化、方式转化和结果转化,这是我们现在高质量发展的本意所在。”在高新才看来,高质量发展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高质量发展,一定是结构优化的发展。”他说,过去我们发展的时候,更多的是在外延上不断去扩大,主要是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要素的投入。“现在要素投入不会那么多,这个结构必须转化,让结构变得更优更节约。”在动力转化方面,高新才认为,过去主要是靠传统投入,现在我们的发展动力主要是靠创新来驱动。在方式转化上,“过去的发展是仅仅就经济来讲经济,而今天我们的发展更多地要关注社会和生态,所以发展的方式特别要转到绿色发展上。”高新才说,“从发展的结果上看,过去我们发展就是为发展而发展,现在我们高质量发展,要解决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也就是要转到共享发展上来。”
对外开放让河南在产业结构、乡村振兴、创新驱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河南作为一个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三不沾’典型内陆省份,近年来,河南抓住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不断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河南近几年在对外开放方面做得很成功,让我们一个内陆省份跳出了内陆的障碍,探索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一点,高新才印象深刻。他说,“从发展的眼光看,河南作为一个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三不沾’典型内陆省份,要实现在全球一体化下的大发展,必须是全方位的高质量的对外开放。”
在高新才看来,通过开放,让河南的产业结构有了明显提升和优化。“我们河南现在不仅是一个农业大省,还是一个农业强省。工业也在经济结构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有了宇通等很知名的一些工业品牌,盾构机等工业产品走出国门,占领了国际市场。服务业上升的幅度也很大。”
“河南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当中,在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上,特别是美丽乡村的建设方面,给河南又一次带来了一个大跨越。”高新才说,过去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农村人口比重在全国是最高的省份。这些年通过城市群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三大攻坚战等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城镇化率有了大幅度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现在的中原,已经是一个让人非常羡慕的,让人有很多值得点赞领域的中原”。
“最重要的是,河南在高质量发展过程当中,创新驱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高新才举例说,河南这几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河南跨入到全国经济发展大省的行列,我们现在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2018年,郑州经济总量进入了“万亿俱乐部”的行列……“应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最重要的在当今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主要是靠创新来实现的。这里面,既包括技术的创新,产业的创新,也包括了企业的创新,特别是管理的创新。”
建议:进一步挖掘潜力把经济枢纽转化成发展枢纽经济
“这几年,我们自身与自身比确实成绩巨大,与周边一些区域比成绩也是巨大的。”在高新才看来,但是相比国内发达的区域来看,河南还有很多发展的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
在他看来,首先是如何发挥人口大省的比较优势。“现在,经济发展人口的红利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人力资源的价值和潜力是无穷尽的。过去我们一直以人口大省而著称,在今天这样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人口大省一定要转化为人力资源大省和人力资源强省。”他说,“我觉得,发达的经济一定是轻型结构的经济,服务业一定成为主体,这是我们目前发展相对薄弱,也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个领域。”
同时,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来讲,河南这些年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已经构建起以郑州为中心,覆盖整个全省的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但是,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强调经济枢纽位置。从发展的眼光看,在创新的未来发展阶段,为了更高质量的发展,我建议能够把我们的经济枢纽转化成发展枢纽经济。”
从经济枢纽转化为发展枢纽经济,看起来只是语序的颠倒,但内涵完全不同。高新才解释说,过去,河南天然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决定了自身形成了一些要素,这些要素集中到河南,又通过河南辐射、分散出去,这就形成了一个经济的枢纽,这是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一个特征。“下一步在高层次方向发展,我觉得就要转化成枢纽经济。枢纽经济是什么?就不是自发的说把要素拿来,然后把要素再放出去,而是我们围绕着这样一个枢纽来谋划和它相适应的一些产业来引领,让一些生产要素主动地在这个地方来聚集,不仅聚集,也不仅仅是‘穿肠而过’,而是要让它在这个地方产生裂变,在这个地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他举例说,比如河南是物流中心,打造枢纽经济,就要求我们围绕着物流业,主动配套各种设施、服务、人才和政策等,营造出一个发展的大环境。“这样就会产生形成很多新的业态,我们经济就成了一个枢纽。这样,将来河南就不仅仅是国内几个省的一个交汇点,而是在一个区域当中,在国家范围里边,甚至在全球当中,它是一个经济增长极,是一个制高点。”
“更高层次的开放,不仅仅停留在贸易层面,我们要发挥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创新区示范区的优势。”他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力度,他说,通过文化的交流,对经济进行拉动,“通过文化的交流,可能产生的影响,对经济的拉动力远远大于经济要素本身。”
国家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也要高质量发展
无论是进一步优化结构还是提升对外开放力度,都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为河南唯一一所财经政法类高校的领军人来说,高校如何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发挥高校的功能,也是高新才一直思考的问题。
“国家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也要高质量发展。”高新才说,河南既是一个教育大省,也要看到是一个教育的弱省,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弱省。“为了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工作当中,首先是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就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来说,招生主体是河南籍的考生,尽管也有全国各省的考生汇集在学校,但是我们本省的考生是主体,这些学生都非常优秀。录取了这么好的生源,我们就要为河南、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他说,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根本,这本身也是高校为地方、为国家服务的一个抓手。高新才说,具体到河南的地方高校来说,要抓住内涵建设这条主线。“针对一流的入校生,一定要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一流的毕业生。”他说,一流的毕业生不仅是就业方面,还要把他们培养成名校的研究生,以后成为更多名校的博士生,成为国家的栋梁。
在他看来,要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更加有效地发挥学校高校育人的功能,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建设当中我们自身要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去汇聚一批大师级人才,只有这样高层次的人才来领军,才会把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提高。”同时,高校兼具着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要发挥财经政法的特色优势,为政府,为企业为社会做一些规划和建议,来解决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问题。(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张静/文 沈翔 李新华/图、视频 夏雨/剪辑)
高新才说,河南是一个教育大省,但需要我们正视的是,河南也是一个教育的弱省,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