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浙大思政课 在行读中感知中国

2019年04月14日16:50  来源:人民日报

5034

  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出发,一路向北,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便到了群山苍翠、竹海连绵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浙大师生们正在这里上一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边走边看边调研,教与学、思与行,在“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中铺陈开来。

  从过去的以“卖石头”为生,到现在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余村的变化,让学生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程授课老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傅夏仙说,“0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朝气蓬勃,但是对历史的把握、对现实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只有让他们亲眼看见、亲身体会、亲自参与到国家的变化当中,才能感受70年的伟大历程与生动实践,才能更好感悟每个人心中的中国梦,体悟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

  理论最大的魅力是历史穿透力,最大的动力是现实解释力。只有让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互结合,思政教育才能入脑入心。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浙江的现象、经验、人物,理应成为浙大学生的宽广课堂。”傅夏仙认为,思政课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有抬头率是第一步,有点头率才是更重要的,必须让学生们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有思考、有收获、有共鸣。

  “当年的矿场在哪里?”“大伙是怎么致富的?”“一年收入有多少?”走进农家院落,学生与当地农民攀谈起来。于是,余村发展的历史一步步展现在眼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在学生们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当得知余村创办了十几家农家乐、组建了观光车队、打通了“吃住行”一条龙服务,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高达4.1万元时,浙大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学生陈琳莹感慨道:“追寻余村的发展之路,我们从山乡巨变的一抹缩影里,读懂了浙江农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筑梦圆梦的奋斗历程。”

  如何让行读不千篇一律,不走马观花?在浙大,除了任课教师带着看、领着学的现场教学,学校还拿出学时,让同学们开展主题调研。大家通过个案访谈、现场观察、问卷调查等形式,链接课堂内外,剖析“最多跑一次”改革、农村文化礼堂、互联网法院等鲜活案例,在调研中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动物科学学院本科生杨帆在桐庐县荻浦村开展“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后,感触颇深:“调研中的所见所闻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课程之余,杨帆所在的小组还制作了“美丽荻浦”宣传折页,希望让更多人了解那里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浙大学生行读新时代的实践,早已超出了一门课的范畴。这两天,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生潘佳锋正准备前往《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译者陈望道的故居,开启一次追寻思想原点之行。“出发之前,我只需要通过学校平台预约,就可以获得包括路线、行程、宣讲在内的一系列‘套餐’服务。”潘佳锋说,“这大大解决了行读之旅的后顾之忧,也让‘红色之旅’成为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浙江大学已经建立了20个学生党建与思政现场教学基地。“这20个基地的选定,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利用一个暑假时间,从104个备选方案中摸底产生的。”浙江大学党委研工部副部长陈凯旋介绍,更为可喜的是,一批学生自己参与设计、宣讲、打造的具有学生味儿的思政基地也已经形成,广大青年学子正在行读中接受教育熏陶,了解浙江,感知中国。(柯溢能参与采写)

文章关键词:思政 学生党建 浙大师生 中国革命 共产党宣言 任课教师 课程 浙江大学 课堂 马克思主义 责编:张亚普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地评线】大洋网评:涵养家国情怀的“山海”之约

    珠江水畔,山海之约。正是家乡日渐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现状、家乡人千里驰援的善举,让孩子们由衷而发这份乡梓情怀和城市认同。2020-12-08 14:25男子私刻公章倒卖公司货物,非法获利80万被刑拘近日,广州增城警方在开展“飓风2020”专项行动中,将李某抓获归案。

  • 华中科技大学:抗疫精神成思政课最生动教材

    在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身处武汉的华科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是全国抗疫战场中投入力量最多、作出贡献最大的高校。这些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已成为学校思政课堂最生动的案例,激励和影响着更多华科人。

  • 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启动 涵盖30个专业类别

    近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启动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方案提出,本次评估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三大原则:聚焦立德树人,突出职业道德;聚焦培养质量,强化特色定位;聚焦行业需求,强调职业胜任。

  • 文明已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华南理工大学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明校园创建激发了师生普遍的文明自觉,文明已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 “青椒论坛”来河南了!这盘由河师大掌勺的“红青椒”味道咋样,快来尝一尝

    来自北京、河南、湖北的八位优秀青年教师围绕“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教学展示。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