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与时代同步伐,为人民而高歌

2019年04月17日17:17  来源:中国网

5034

  薛小荣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4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题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署名文章。文章强调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同属人文社科类知识分子,从事的都是精神事业,在相当程度上担负着刻画和塑造国家、民族和社会灵魂的重要社会功能。其所思所想、所写所画、所言所行,都会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精神塑造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一言可以成事,一言亦可废事,向来都是社会关切之焦点。因而总书记在文章中指出了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灵魂创作的精神事业所发挥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必要性,但又特别强调了创作和研究不能发生精神混乱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才能使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灵魂创作,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产品供给者呢?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途径。

  一是要明大德、立大德,引领风尚。君子之德如风,要善养天地浩然之气。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作为人文社科类知识分子,对社会大众的思想和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榜样示范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先天下之忧之而忧,后天之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还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无论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还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他们之所以倍受后世尊敬而传唱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道德文章体现了浓厚而挚烈的家国情怀以及为之甘愿牺牲的高洁情操。对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工作者来说,所谓大德,就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美德,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

  二是要与时代同行,勇立时代潮头。无论是文化文艺创作也好,还是社会科学研究也好,看起来仿佛完全是个体的精神劳动创作,但实际上既非个人冥想所得,亦非闭门造车所能成,它总是受到个体所处社会无时无刻的影响并通过各种表现方式映射于精神创作和研究的成果之上。古今中外凡能够掀起一时之风潮并经得起历史大浪淘沙考验的精神产品,无一不是其所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无一不是对其时代精神图谱的深刻洞察和准确描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已经清晰而坚定地向世人展现了其改造中国和世界所蕴含的磅礴伟力。作为亲身参与并见证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新时代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拥有着过往前辈们所无法企及的时代环境和创作空间,只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就一定能够有大格局、大作为。

  三是要扎根中国大地,为人民高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进而言之,开展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解决为谁服务的立场问题。知识分子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阶级,它总是要依附于其它阶级才能存活下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总纲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这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立场。文化艺术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切精神创造活动,都应该围绕着这一根本立场展开,俯下身子,扎根中国大地,深入人民生活,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把作品镌刻在人民的口碑上。(责任编辑:王鑫)

文章关键词:时代精神 时代课题 哲学社会科学 时代脉搏 人民生活 时代环境 高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艺工作者 社会主义国家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创造新的时代辉煌 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11月2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 让劳模精神在新时代成风化人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坚持科学理论引领,遵循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思想行动指南。创新个体涵育方式,构建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实践养成体系。

  • 时代精神是影视创作的永恒动力

    这些作品视野开阔、情怀高致,于宏大处提炼哲思,在细微处温养心灵,把时代精神深刻融入创作格局之中。这些作品从时代精神中汲取创作灵感,走心、动情、努力的描摹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怀和烟火人生。

  • 【地评线】南方网评:共同谱写新时代新疆长治久安新篇章

    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 【金句来习】听总书记讲述新时代的新疆工作

    ※ 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要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 把新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

  • 谈新时代治疆工作 习近平说这件事要理直气壮做起来

    研究制定新疆干部队伍培养培训规划,着力培养一支理论功底扎实、政策把握到位、实践能力强的干部队伍。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 抗疫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

    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 抗疫精神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

    作者:王学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史教研部教授)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因“生命至上”,故“举国同心”;既“舍生忘死”,亦“尊重科学”;知大道不孤,遂“命运与共”。

  • 新时代弘扬杨靖宇精神的四重意蕴

    从杨靖宇以身许党、以身报国的忠诚品格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信仰是英雄的灵魂。红色基因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孕育形成的光荣传统、价值追求,蕴含着党的性质宗旨与初心使命。

  • 全国妇联启动“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时代”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今日,全国妇联在京启动“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时代”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讲好中国巾帼抗疫故事、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牌、推进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等主题环节,在妇女儿童和广大家庭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