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睡了,带你去看凌晨4点的城市
你见过凌晨四点钟的城市吗?
我们用镜头记录下了一座城市从何时苏醒——那里有凌晨4点钟就飘出包子香味的早点铺,五点钟开始首班运行的地铁与公交车。当然,还有从日出前就开始投入忙碌工作的环卫工、快递员、摊主、司机……
5月1日劳动节,我们谨以此短片,向所有劳动者致敬!
01:27
来源:中国政府网
向劳动者致敬!!!
徐宝军(下图中),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车工。他参加工作33年,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机床调控专家。2014年,“徐宝军创新工作室”成立,先后完成创新攻关项目25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亿多元(4月9日摄,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杨青 摄
郝忠全(下图右),辽宁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综掘机司机。参加工作25年,他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矿上的生产骨干,并晋升为高级技师。他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对掘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带领班组在矿井下创造出多项掘进记录(4月23日摄,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杨青 摄
柳转阳(下图中),辽河油田公司曙光采油厂采油作业一区新9号站站长。他扎根一线,用执着和坚韧的意志,刻苦钻研采油技术,参加工作25年,先后解决50多项生产难题,被一线员工称为“稠油专家”(4月26日摄,拼版照片)。 新华社记者潘昱龙 摄
张敬辉(下图左),阜新福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细纱操作工。参加工作30年,她从一名纺织女工成长为技术专家。她和她的团队承担起企业的技艺传承、品种开发、工艺改造、技术攻关重任。她陆续带出的数十名徒弟,大多成为车间的生产骨干(4月25日摄,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李俊(下图左一),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重油催化车间工艺四班班长。他参加工作27年,从一名普通技校生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技能专家,为企业创造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4月4日摄,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杨青 摄
孙柏成(下图右),沈阳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重大部件加工分公司17米数控龙门铣床机长,高级技师。入厂40年来,他练就了一手高超的加工技艺,在自己的岗位上完成了无数个重大关键零部件生产加工任务,解决了上百个关键技术难题(3月29日摄,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潘昱龙 摄
毛正石(下图左),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铸造工。参加工作32年,毛正石凭借高超的技艺,经过多年经验积累,熟练掌握材料、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铸造出多个高精度复杂铸件。在质量控制上,他要求几近苛刻,不合格的产品必须砸掉,正是凭借对品质的最高追求,毛正石成为铸造领域的专家(4月19日摄,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潘昱龙 摄
张福多(下图左),鞍钢股份热轧带钢厂轧钢工。参加工作15年,由一名普通的轧钢操作工成长为轧钢作业长,连续三届摘取鞍钢轧钢工“技术状元”。他总结提炼多钢种生产工艺要领和冷装取向硅钢生产控制要领,为企业创效6000余万元(4月10日摄,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杨青 摄
1月27日,北京援鄂医疗队紧急受命驰援武汉,来自13家市属医院的151名队员,在重症定点医院之一的武汉协和医院连续奋战65天。发布会上,在冬奥训练场馆为国家队提供服务保障的刘博强,讲述了疫情期间的制冰故事。
“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是最好的思政课教材,我们把虎头山革命烈士陵园辟为舞钢市思政课教育基地,以革命先烈为师。”舞钢市委宣传部部长刘海亮介绍,本着“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原则,舞钢把思政课教师列入党校培训计划,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