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又建成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研制成功并开始建设第三代核电站——华龙一号……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完整的核工业体系,为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这些辉煌成就,离不开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的科技支撑。
“一堆一器”,让我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先有原子能院,后有核工业。”创建于1950年的原子能院是我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是我国核科学技术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研究基地,被誉为我国核工业的“摇篮”。
近70年来,原子能院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开展了一系列研发工作,为“两弹一艇”技术攻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涌现出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核科技人才。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曾在这里建功立业;先后有67位两院院士在这里学习或工作,由此派生或援建了10余个核科技骨干单位,为我国核科技事业和核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日前走进原子能院,看到这里依然保留着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厂房、生活区和专家楼。工作区中有一幢古朴的红色建筑,被称为反应堆大楼;大楼东侧,有一块巨大的绿色磁铁,这就是回旋加速器的核心主磁铁。反应堆和加速器是开展原子能科学研究的基础核设施。1955年初,我国决定从苏联引进一座7000千瓦的重水型实验性反应堆和一台直径1.2米的回旋加速器。
现年85岁的曾凤英曾先后担任过3位苏联援建专家的翻译,她清楚地记得,基地选址时第一次来到这里,下着大雨,车子一下子陷进土路旁的玉米地里。“什么都没有,只能看到野草、泥土和光滑的石头。”
从1956年5月破土动工到1958年7月完工,一座占地800亩的原子能科学研究基地在田野上拔地而起。“一堆一器”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1984年和2007年,“一堆一器”先后完成历史使命,光荣“退休”,并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如今,在反应堆大楼和加速器磁铁之间有一片树林,苍翠掩映下,我国两位核工业开拓者钱三强和王淦昌的铜像令人瞩目。
转型升级,用先进核科技造福民生
目前,原子能院覆盖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技术、加速器技术、核电子与探测技术、同位素技术、辐射防护技术和放射性计量等八大学科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奖等1600多项,专利授权1100余件。
原子能院开发了以同位素辐射技术为主导的一大批高新技术和产品,在民生领域广泛应用。2014年,原子能院自主研制的100MeV(兆电子伏特)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建成出束,成为国际上最大的紧凑型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如今,可用于癌症治疗的230MeV质子治疗回旋加速器正在调试。质子治疗是一种肿瘤放射治疗手段,通过精准辐射肿瘤病灶来破坏癌细胞乃至消除肿瘤,对周边正常细胞伤害和副作用较少。
专家指出,近年来核技术治疗肿瘤的独特优势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但大型放射性装备配置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放射治疗装备的百万人口配置仅为1.5台,远不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平均3台水平。
今年2月,中核集团下属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安科锐公司在天津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标志着中核集团进军精准肿瘤治疗领域。
中国同辐副总经理王锁会表示,双方将加强信息与技术融合,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合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此举有望实现安科锐技术的中国化、本地化,将患者治疗费用降下来。
此外,核技术还能在农业、医学等领域广泛应用。例如辐照,就是利用高能电子束等射线照射物品,通过辐射效应达到材料改性、杀菌消毒的作用。中核集团首席专家、原子能院核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王国宝介绍,辐照所需要的装置,一种是钴60,一种是电子加速器。其中电子加速器是人工射线,具有可控、能量高、辐照时间短、无核废物、不危害环境的优点。
山东一家宠物饲料生产加工企业的产品主要出口欧美,产品要求必须经过灭菌处理,而且只能采用辐照方式。5年前,企业从原子能院购置了高能、大功率电子辐照加速器,显著提升了产能,企业出口额由不足1亿美元攀升到连续三年超过数亿美元。
持续创新,为能源环保提供新动能
原子核,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一亿分之一,却蕴藏着惊人的能量。一克铀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7吨标准煤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
近年来,原子能院紧紧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泳池式研究堆50多年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针对北方城市供暖需求开发了一种堆型产品“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其原理是:将反应堆堆芯放置在一个常压水池的深处,利用水层的静压力提高堆芯出口水温以满足供热要求;热量通过两级交换传递给供热回路,再通过热网将热量输送给用户。据测算,一座400兆瓦的“燕龙”低温供热堆,供暖建筑面积最大可达到约2000万平方米,相当于20万户三居室。
总设计师柯国土表示,作为一种技术成熟、固有安全的堆型,“燕龙”使用寿命为60年,具有“零”堆熔、“零”排放、易退役等显著特点,在反应堆多道安全屏障的基础上,增设压力较高的隔离回路,确保放射性与热网隔离。泳池式低温供热堆选址灵活,内陆沿海均可,非常适合北方内陆。
为演示验证泳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安全性,原子能院率先为部分办公楼供热,效果良好。专家估计,这项技术推广后,将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
2011年7月21日上午10时,中国实验快堆主控室。随着值班长一声令下,我国首座快堆发出强大电流,并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往华北电网,从而实现了我国首座快堆成功并网发电的目标。
这一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目标的全面实现,标志着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前沿技术的快堆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在占领核能技术制高点、建立可持续先进核能系统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国实验快堆是我国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简称快堆)发展的第一步。它采用先进的池式结构,热功率65兆瓦,电功率20兆瓦,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功率、具备发电功能的实验快堆。实验快堆充分利用固有安全性并采用多种非能动安全技术,安全性已达到第四代核能系统要求。
在数十年的研发过程中,原子能院全面掌握了快堆技术,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和专利,形成了完整的研发能力,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队伍。以快堆为牵引的先进核燃料循环系统具有两大优势:一是能够大幅度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可将天然铀资源的利用率从1%提高到60%以上。二是可以嬗变长寿命放射性废物,减少放射性废物量。快堆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对促进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和先进燃料循环体系的建立,对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原子能院党委书记万钢说,原子能院目前建成了以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为核心的四大科技创新平台,代表着中国核科学技术水平。“我们将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努力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研基地。”
记者手记
“两弹一星”精神薪火相传
这次在原子能院采访,不禁回想起8年前在这里采访徐銤院士的情景。3个小时的采访结束后,徐銤骑着他那辆老旧的自行车,在通往家属区的马路上慢慢走远。徐銤生活简朴,当时还住着使用面积不足60平方米的房子,没有装修,水泥地面,家具也很简单。单位多次要给他配备专车,他坚决不要。不仅如此,徐銤还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颁发给他的突出贡献奖1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设立了快堆科技创新奖。他常说:“国家已经给予我很多,我自己能办的事,就不要给国家添麻烦了。”
伟大事业需要并产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支撑并推动伟大事业。在为“两弹一星”事业奋斗过程中,广大科研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不仅促进了国防事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不仅培养了一批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科技队伍,也极大地提振了中国人民的信心,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走近这些平凡而不凡的原子能院人,“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和守护让人深受感动。这种精神,在我们追梦路上将熠熠生辉。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10日 01 版)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2019年10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再来看看蓬勃向上的朝气。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这座终年排着长队的石库门老房子,如今是繁华大上海人气最高的“打卡地”,也是全国共产党员追寻初心的“朝圣地”。要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福祉奋斗终生。
11月8日,2020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开幕式在潍坊举行。进入新发展阶段,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重要。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事业奋斗者的共同追求和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在新中国尖端技术领域的集中体现。“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成就“两弹一星”事业的重要保证,充分体现了依靠集体智慧协同攻关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新华社记者 李 贺摄 国庆假期首日,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景区的讲解员朱淑华和同事在忙碌中度过。国旗教育馆负责人王丛伟说,建设国旗教育馆,是希望通过弘扬国旗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奠定国之基石,国护佑万家平安。让中国共产党人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首都群众在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摄)。“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当中华民族面临一次次危难,无数烈士前仆后继,用鲜血捍卫国家尊严,用生命换来今日和平。对刚刚经历了新冠疫情大考的中国人民来说,今年的烈士纪念日意义更加非凡、感受更加深切。
9月27日下午,由河南省艺术品行业协会主办、郑州瑞光创意工厂文创园承办的“迎国庆《共和国脊梁肖像展》走进艺术瑞光”活动在瑞光艺术空间内隆重开幕,来自省会文化界、艺术界、收藏界以及新闻媒体的15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此次画展展期至10月27日,并向市民开放,让市民在聆听英雄事迹,学习英雄精神,铭记英雄功绩的同时,感受艺术的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近年来,我省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让他们放开手脚、自由探索,极大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