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正当性、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具有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传播由来已久,从20世纪20年代的全盘西化,到80年代资产阶级自由化,直至今日不断变换花样,以学术外衣重新包装、粉墨登场,借助互联网传播其错误思想观念。近年来,学术界持续深入批判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有效地遏制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但它并没有就此消退,而是改头换面,在传播中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这就提醒我们对历史虚无主义要时刻保持警惕,密切跟踪和分析其动态变化过程。一方面了解其传播蔓延的新形态、新手段,揭露其隐蔽性、欺骗性和危害性,另一方面在学理层面深入剖析其变化的原因和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更好地批判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
当前,科学认识和辨别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新演变,成为意识形态领域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这是我们有效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前提和基础。从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整体态势来看,其特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分布范围国际化。历史虚无主义常常被作为国际敌对势力反华的工具之一,并不孤立存在于境内。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利用互联网等极力散布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言论,以思想渗透等方式企图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从而达到瓦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这使得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国际化分布特征。不仅如此,境内外敌对势力还通过多种渠道、选择重要历史节点等方式,传播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言论,企图搞乱人心、消解主流思想。二是表现手段学术化。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认同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热衷于以“学术再研究”“理论再探讨”的面目出现,经常借助学术研究高调发声,配之以“重评”“再读”“揭秘”等博人眼球的字眼,给人造成其研究结论是经过严谨细致的学术研究而得出的假象,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三是传播途径网络化。互联网是信息化时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大平台,是快速而又高效的传播媒介,网上阅读因其便捷成为人们重要的阅读方式之一。然而,互联网传播存在隐蔽性强、监管难的问题。一些碎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观点借助互联网很容易大肆传播。受其影响,一些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以及视频网站等,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传播和散布历史虚无主义的平台。四是热点事件炒作化。历史虚无主义者热衷于炒作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重要事件以及与现实密切相关的热点事件,不惜叫嚣“他们纪念什么,我们就反对什么”。近年来,但凡影响较大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往往都与我们所面临的热点事件相关联。历史虚无主义热衷于炒作热点事件,无非是借助热点事件更好地吸引人们的注意,扩大其影响,从而在歪曲历史和误导现实中达到其否定党的领导地位、否定社会主义的政治企图。五是受众对象年轻化。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蛊惑毒害的以年轻人居多,他们有的甚至主动传播起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言论。青年群体是我国网民的主力,他们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他们又喜好标新立异的思想,因而极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误导和侵蚀。
认识和把握历史虚无主义的上述新变化,有利于我们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真面目,清醒地意识到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清除其危害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历史虚无主义分布范围国际化要求我们对其进行斗争不能仅着眼于国内,而是要关注其国际范围的渗透和影响,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真正做到“立破并举”;表现手段学术化要求我们应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传播途径网络化要求我们应借助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和对网络空间的净化;热点事件炒作化既直接暴露出历史虚无主义的险恶目的,更要求我们对舆情时刻保持警惕,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况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受众对象年轻化则要求我们加强对广大青年进行唯物史观教育,进一步做好新时代青年思想的引导工作。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112
其中,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继承和弘扬,是深入开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的一项重要工作。与“虚无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必须研究和弘扬革命精神。与“虚无理想”的历史虚无主义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必须研究和弘扬革命精神。
70年来,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经验,回顾70年社会保障发展历程,可以获得如下历史启示。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发展是由两个高潮发展期和中间不断探索期组成的连续性进程 在70年发展进程中,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出现了两次高潮。
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主题教育重要内容,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面具特约评论员 任晓山 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
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想方设法地误导人们接受错误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把人们领上一条对民族历史的歪曲、诋毁和否定的邪路,造成严重的社会思想混乱和危害。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的头脑,引导人们坚持用唯物史观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主题教育重要内容,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危害性特约评论员 咏颉 近些年来,一股名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在学界和社会各界蔓延泛滥。
这些佳作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理念,在艺术表达上追求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收视效果。运用丰富而创新的艺术手法,让历史故事、年代传奇实现当代表达,进而展示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我国电视剧创作的显著特征之一。
近日,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网络音频乱象启动专项整治行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专项整治不仅要坚决有效遏制行业乱象,也要积极规范行业发展,促进网络生态持续向好。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杨建义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其目的在于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必须始终以坚定的政治自觉,清醒认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艰巨性长期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亮剑、敢于斗争,不断夺取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新胜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领域出现了一些“重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研究要有“新方法”等论调,历史虚无主义借机泛起。围绕加强青少年正确历史观尤其是党史国史观教育,增强其精神免疫力并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显得更为重要、更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