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本报发表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2002年为《福州古厝》一书所写的序言。这篇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文章,生动阐述了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的重要性,鲜明提出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刻论断,对于我们今天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发展经济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名城,同样也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二者同等重要”……这些重要论述,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热爱文化、珍惜文化的深厚情怀,对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对于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传承文明、增强文明自信,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有力推动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问题,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到陕西省西安市调研时,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书写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新篇章,让宝贵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彩、更好滋养人的心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
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历史自觉。我国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是全球排名第二的世界遗产大国和现任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目前已拥有世界遗产53项。但也应当看到,一些地方在古建筑、传统街区、文物、名城、自然遗产保护的具体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社会都要深刻认识到,保护好文化和自然遗产,就是守护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进而不断增强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自觉性,不断培厚敬惜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就要充分发掘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当代价值,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对于文化和自然遗产而言,保护是前提,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才能为人们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发展繁荣中华文化。与时俱进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让宝贵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我们就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深沉的文化力量。
本周有两条关于文物的新闻备受关注。文物和文化遗产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如何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利用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10起破坏文物典型案例,揭示了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3年来,国际竹藤组织为加快全球竹藤资源开发、促进竹藤产区脱贫减困、繁荣竹藤产品贸易、推动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竹藤产业,向世界各地出口种类繁多的竹制产品。许多培训项目在中国本土开展,其他国家从业人员可以近距离观摩中国竹藤产业发展,从中获得启发。
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江苏省首项自然遗产。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江苏省首项自然遗产。
新华网发(牛书培 摄) 6月13日,河南省滑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暨滑县非遗购物节上,游客展示自己亲手印制的木版年画《富国裕民》。新华网发(王子瑞 摄) 6月13日,河南省滑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暨滑县非遗购物节上,民间艺人展示非遗项目“舞狮”。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启的两个文化活动深受关注。另一个是,总台和法国国家电视集团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在北京和巴黎举行“云启动”仪式。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河南洛阳博物馆,一家人在欣赏“河南文物之美”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新华社记者 李文哲 摄
不久前,在山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要切实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在行动上高效率,进一步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不久前,在山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要切实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在行动上高效率,进一步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35年来,我国探索建立了自然遗产依托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机制,加强了自然保护的制度建设和管理水平,实现对世界自然遗产、双遗产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监管。
6月13日是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全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启动。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江凌出席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