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5日,北京市西城区椿树街一小区内的分类垃圾桶以及垃圾分类宣传牌。
高兴贵摄
△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一小区内的智能垃圾回收设备。 曹 阳摄(新华社发)
垃圾如果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将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负担,而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重要前提。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做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可以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利于培养全社会的资源环境意识,意义重大。垃圾分类,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垃圾分类是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的标志,是人人均可参与其中来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方式。“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追求进步,崇尚文明,渴望碧水蓝天净土的我们,都应该自觉地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然而现实生活中,却依然有不少人做不到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真正的垃圾分类,离我们还有多远?
打响分类攻坚战
环境保护部2016年11月发布的《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向社会发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的246个大、中城市,在2015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564.0万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量逐年增加。在广大农村,过去需要进行再处理的生活垃圾较少,而近些年,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垃圾也增加了不少。
有分析称,按照现在的垃圾产生量和填埋速度,北京市大部分垃圾填埋场将在4到5年内填满封场。单解决垃圾填埋问题,从2011年到2020年,北京市就需要3200亩土地。
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迫在眉睫。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所所长何品晶说,垃圾处理如果不当,不但占用大量土地,污染水体、大气、土壤,危害农业生态,而且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危害生态系统。“垃圾处理问题已经成为攸关一国生存和发展、牵动万家忧乐的大事。”
走在大街小巷,特别是小区里,一些五颜六色的垃圾桶明确标注了“可回收”“不可回收”,或者是“厨余垃圾”的字样,但垃圾桶内的东西却往往名不副实。仔细想想,我们倒进垃圾桶的垃圾,有废纸,有果皮,有餐厨垃圾,有大量的快递包装……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干的干,湿的湿,处理起来何其难。垃圾如果不进行良好的无害化处理,将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负担,而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重要前提。
实际上,早在2000年前后,我国就将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8个城市确定为“城市垃圾分类”试点城市。
2011年4月,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其中要求推进垃圾分类。鼓励居民分开盛放和投放厨余垃圾,建立高水分有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实现厨余垃圾单独收集循环利用。进一步加强餐饮业和单位餐厨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建立餐厨垃圾排放登记制度。近年来,多地政府也出台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还发布了《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
垃圾分类不是一件小事,它关乎百姓的身体健康,关乎环境的改善,更关乎国家和社会治理。我们亟需打响一场垃圾分类和垃圾治理的攻坚战。
如何更好推广
尽管垃圾分类已经试点推行很多年,各地也有很多实际的方案和做法,但是推行效果却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很多地方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后,收到的还是混合垃圾。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建国说,理论上,只有100%的居民都严格按照要求做到了垃圾分类投放,我们才能得到理想的垃圾分类效果。但是很可惜,实际的情况是,只有一部分居民能够按要求做到,而相当一部分居民由于种种原因做不到。
其实,对于垃圾分类,电视上有公益广告,网络上有介绍,小区里有宣传,街头也有海报,有的学校里还向孩子们发放了小册子,想要搞清怎么分,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垃圾分类,需要大众的参与,需要每一个人切实提高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并积极践行。”刘建国说。
“当然,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推动必不可少。”刘建国说,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垃圾分类,方向已明,方针已定,大家齐心协力,求真务实,法规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设施建设多管齐下,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中国垃圾分类的步伐一定会加快,目标一定能达到。
对于垃圾分类的推进,刘建国不无担忧。他说,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措施和激励机制,包括中央、省、市远景激励、绩效考核、分解责任等。但实际上基层的落实是最关键的,也是最容易落实不到位的。“推进垃圾分类,最重要的还是落实到位。”
《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尚没有正式出台,它依然让我们看到了政府推进垃圾分类的信心。其中提出的目标是,到 2020年底,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类,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公众基本接受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典型模式。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
而在刘建国看来,垃圾分类从根本上还应该靠立法加以保障。
分类该怎么分
垃圾分类该怎么分,并没有一定之规。刘建国认为,垃圾分类要“因地制宜”。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高效、更清洁、更安全地处理垃圾,以改善环境质量,到底分什么,怎么分,视当地垃圾处理系统现状与规划而定,因时因地而异。认真务实推动垃圾分类的地方,一般会根据分类处理系统现状及规划要求,明确垃圾分几类,各类分别包含哪些东西,怎么分类,怎么投放,并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
“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二分法,将垃圾分为干、湿两种,或不会烂的与会烂的两种;有三分法,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种;还有四分法,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刘建国介绍说。
对于垃圾分类而言,干湿分离特别重要。刘建国说,需要特别提醒各地,不管是在推行垃圾分类的地方,还是在尚未推行垃圾分类的地方,都可以先制定一个小目标:将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放进垃圾桶之前,先尽可能将水沥干。垃圾含水率降低了,重量就减少了,品质也提升了,后续处理过程的资源能源回收效率和二次污染控制水平也就提高了。这是人人都可以轻松做到的,但对于垃圾减量和提质意义重大。
垃圾是农村脏乱差最突出的表现,过去农村垃圾遍地现象很普遍。住建部总经济师赵晖介绍,2014年,住建部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提出用五年时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2016年,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了60%,进展相当快。预计2020年可以实现目标,这将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于农村的垃圾分类,也已经有了很好的经验可供借鉴。赵晖介绍,农村生活垃圾有就近分类利用的空间。农家一般有院子,可以堆放分类的垃圾。对可降解的有机物,城市最头疼的湿垃圾,农村可以就地堆肥,运距在较短的范围内,也可以直接运到田里作肥料。这种可以腐烂的垃圾占农村生活垃圾重量的一半以上。
赵晖说,农村垃圾分类一定要切合实际,要简便易行,浙江成功的垃圾分类经验就是将垃圾分为两类,可烂的和不可烂的。其中可烂的就是可以堆肥的,由保洁员搜集起来,放到太阳房里,三个月就能堆出很好的有机肥,不仅运距近,成本也低。这样的方式能够减量农村地区70%的生活垃圾,让垃圾的处理成本大幅度下降。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管理处处长 徐志平:从我们第三方调查的情况来看,上海90%以上的市民都能够做到分类投放。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管理处处长 徐志平:比如说我们的餐饮服务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的筷子、调羹这些餐具,就是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答案是:垃圾清运车每天上午会分别将干垃圾和湿垃圾从各个社区和单位运出,经过分类压缩,分别进入两个末端处理厂。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一期工程于2013年5月建成投运,每天可焚烧垃圾3000吨,日发电量在100万千瓦时左右。
在上海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宇泰景苑"小区内,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协助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6月24日摄) “纸巾,干垃圾,不管多湿它都是干垃圾;瓜子皮,湿垃圾,不管多干它都是湿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