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强势围观!太行山披上银色“铠甲”

2019年07月04日11:15  来源:解放军报

5034

  峭壁如林,层峦叠嶂,这是记者来到太行山后最直观的印象。

  △太行山。资料图

  不过,让记者没想到的是,在巍巍太行山上,竟然有一道别致的风景——闪着银色光芒的“铠甲”!

  7月3日,记者跟随“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采访团来到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左权县连壁村。站在一处高地,不远处的山坡上成片成片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举目望去,好像给太行山披上了银色的铠甲,威武壮观。

  △连壁村的光伏发电板。资料图

  太行山脉,自古便被视为兵家要地。提到太行山,可能很多人脑海中会响起那首熟悉的旋律——《在太行山上》,也有很多人会想到那段永远铭刻在每个人心中的那段烽火岁月。

  1937年秋天,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誓师整装,东渡黄河奔沙场,在华北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蟠洪河畔的隆隆炮声,黄崖洞边的激烈枪鸣,演绎出“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的澎湃,也迸发出“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豪迈。

  △八路军129师和太行军区领导在新年团拜会上,自左至右为刘伯承、邓小平、蔡树藩、李达、王树声。资料图

  1940年,太行军民用一往无前的气魄,发动了痛击敌寇的百团大战。“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1940年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新华社发

  时过境迁。现如今,站在太行山一隅,映入眼帘的是葱茏绿意,是太行山的乡亲挥动锄头的背影。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另一场战斗早已在新世纪悄然打响——脱贫攻坚。

  您可能不知道,连壁村的这片银色“铠甲”正是他们赢得脱贫战斗胜利的“利器”之一。

  △连壁村的光伏发电板。资料图

  2017年,连壁村28.8MW光伏电站项目开始实施,第二年7月并网发电,利用荒山荒坡近2000亩,项目年收入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带动左权县9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直接为村集体每年增收30万元。

  连壁村党委书记郭应林,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他听着父辈们讲的抗战故事长大,目睹了因为贫困使这片红色热土变得荒芜。从1990年开始,郭应林成了脱贫战斗的“先锋”——种核桃、种杂粮、种药材。

  △连壁村党委书记郭应林。孙伟帅 摄

  一晃过去了近30年,革命的故事还在代代流传,昔日荒凉的太行山已成为郭应林和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主战场——满山遍野的核桃树让每个人的腰包都鼓了起来,立体种植的杂粮和中药材也成为这个小村落的创收产业。

  流转土地、入股分红、资产收益,更多贫困群众有了稳定脱贫的依靠。那些曾经的荒山秃岭,如今种满“摇钱树”,乡亲们都说:“这是国家给咱建起的‘绿色银行’”。

  △老乡正在养护核桃树。孙伟帅 摄

  曾经,巍巍太行山是抗击侵略者的天然屏障。现在,壮美太行山又成为乡亲们致富的主场。

  △阳光下的光伏发电板闪着银色的光。孙伟帅 摄

  山风呼啸,烈日当头。一如多年前那场艰苦卓绝的胜利终会到来,现在,唱一曲悠扬的“开花调”,脱贫攻坚也胜利在望。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作者:孙伟帅)

文章关键词:铠甲 银色 光伏发电 主场 壁村 资料图 先锋 摇钱树 利器 抗战故事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挺起新时代的民族精神脊梁(人民论坛)

    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以一场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的伟大壮举取得了人类抗击传染病历史上的重大胜利。疫情给中国造成巨大损失,但战胜了疫情的人们更加坚信:挺起新时代的民族精神脊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中国都将风雨无阻,无论遇到任何逆境中国都能履险如夷。

  • 国之铠甲--程开甲

    程开甲,男,汉族,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1918年8月生,2018年11月去世,江苏吴江人,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参与和主持首次原子弹、氢弹试验,以及“两弹”结合飞行试验等多次核试验,为建立中国特色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锻造改革开放安全屏障,推进科技强国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 【地评线】南方网评:疫情常态化防控,有“知”更要有“行”

    ”……在夏季已经来临的背景下,低风险地区如何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科学的方法论是秉轴持钧的关键。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但疫情风险仍然存在,防控警惕性不可降低。

  • (抗疫中的真善美)她瞒着体弱多病的母亲上“前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批又一批医务人员逆行驰援湖北,他们虽身着一袭白衣,但他们也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伴侣,面对凶险未卜的“战场”,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早日战胜疫情。打针、输液、心理辅导……如今,一袭白衣的王金芬,每天穿梭在砚山县人民医院的病房,在属于她的“战场”,继续奉献着她的力量。

  • 我们的青春记“疫”

    是五四青年节 留下众多弥足珍贵的记忆 

  • 中国深潜梦图鉴

    1000米3000米5000米10000米……驶向深蓝,探索从未停止随梦下潜,刷新中国纪录海底一万米我们,来了 更多新闻 爱,是软肋,更是铠甲 

  • 新华网评·“疫”中人|合着机器的节拍“火力全开”

    合着机器的节拍,工人们“火力全开”,迅速投料、取料、包装……凭着这样的速度,这里一天可以生产70万只医用口罩,源源不断地生产着防疫“铠甲”。点击图片查看《新华网“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系列网评》专题

  • 一线抗疫群英谱丨周龙甫:让战友手上有“钢枪”,身上有“铠甲”

    ——记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医学工程科副主任周龙甫 接收物资,归类分拣,按需发放……周龙甫和科室战友主要负责医院医用氧气、耗材等物资的供应保障,以及医疗设备的引进和维护。

  • 答应我,好么?

    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正是因为他们的最美逆行 才从病毒手里 抢回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等白衣战士卸下铠甲 你会看到 

  • 火神山医学工程科主任金鑫:有我们!就有一线勇士的“铠甲”和“利刃”!

    在火神山医院,临床医护人员是医院重要的组成力量,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科室——医学工程科。火神山医院医学工程科主任 金鑫:目前防护服、护目镜只够今天1天的使用量,如果防护物资今天到不了,明天整个医疗工作将停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