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豫事 > 正文

99岁眼科泰斗的“不老人生”

2019年07月30日08:47  来源:新华网

5034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楼的《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办公室里,张效房向记者讲述自己的从医经历(7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年近期颐,依然坚守岗位

  早上9点,当记者来到位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楼18层的《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时,张效房教授已经坐在古朴的书桌前改稿子了。并不宽敞的书桌上除了国内外各类眼科专业期刊和一些外文工具书之外,只有一盏台灯和几支不同颜色的笔。张效房教授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老人头天改稿子改到了凌晨5点07分。

  近几个月,张老专心编写《张效房眼外伤学》一书,他说:“我现在每天没有2点前睡觉的。有人说,你这样不行啊,你睡觉少等于慢性自杀啊,你最少少活两年啊。我说我少活多少年都没关系,我已经活了99年了,还在乎这两年吗?只要把这本书编起来,交出一个合格的稿子,我少活多少年都没关系。”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楼的《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办公室里,张效房在整理资料(7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骨子里是张效房对学术、对事业的认真与负责。

  1978年,张效房等人白手起家,筹备创办《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经过40多年的发展,该杂志成为国家级核心期刊。随着年岁渐长,他的主要精力也放在杂志的编审上。下班回家,他总是手提一个装论文的白色布袋子,晚上修改论文,经常到凌晨2点。

  改一篇稿子,短则需要一两个小时,长则六七个小时。在扶持眼科新生力量方面,张效房一直都非常有耐心。“有的文章,我在上边写的字数跟作者写的都差不多了。”张效房笑道。

     不能到前线,就学医报国

  1920年,张效房出生于医学世家。六七岁时,当医生这个念头已经在张效房心中萌芽。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不能到前线去打仗,那就学好医学,为国家服务。”张效房说,身为医生的父亲一直教导他要学有所成报效祖国,抗日战争打响后,正在读高中的张效房坚定地选择了医学作为一生的事业。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楼的《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办公室里,张效房和工作人员交流稿件问题(7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上学时,一次一位眼科教授展示的白内障复明手术为他开启了神奇的眼科医学的大门,让他立志做一名眼科医生。

  1945年从医学院毕业后,张效房就来到河南大学附属医院(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当时我被分到外科,后来医院要开眼科,我就自告奋勇去了眼科。”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迅速。由于环境限制和操作不当,由眼外伤导致失明的患者不少。“当时国内眼外科治疗基础薄弱,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张效房说。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楼的《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办公室里,张效房在修改稿件(7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1955年,张效房开始攻克眼内异物这个世界性难题,他夜以继日地对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进行系统研究。没有合适的手术器械,就自己设计,没有手术案例可以借鉴,就一点一点结合实际摸索。

  经过不懈努力,张效房改进、创新发明了30多项眼内异物手术专用的器械、手术方法,而这些发明他并没有申请专利。“没必要,经验是从病人身上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方法推广开来。”后来,张效房所编写的《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出版,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系统探讨眼内异物的专著。这些理论广泛应用于临床,使大量患者免于失明。

  由于张效房在眼科医学界的突出成就,他经常被国外邀请讲学、做报告。一些大学开出各种优厚条件希望他留在国外,都被他婉言拒绝了。

  “我哪儿都不去。我没什么成就,我的经验都是从一个一个中国病人身上来的,我要报答生我养我的地方。”张效房说。

  99岁老人的“不老人生”

  这样为老百姓造福的事业,张效房一生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新中国刚成立时,卫生条件差,沙眼患病率居高不下。张效房就领着一群眼科医生下乡搞沙眼防治,风餐露宿,为全国的沙眼防治做出示范。

  改革开放后,慢性病渐渐突出,白内障成为致盲首因。传统术式不易在基层推广,张效房引进国外的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并进行简化改进,至今仍在应用……

  张效房(右)在为患者进行眼部检查(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张效房堪称河南眼科医学发展史上的“活化石”。而在医院不少年轻人眼里,他却是一枚“萌萌哒”的新青年——

  青少年时,他是著名爱国音乐家冼星海“黄河歌咏队”队员、学校话剧社社长、篮球队队长;99岁高龄,他还在为研究生批改英文病例、修改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论文……

  他坚持和学生用英语交流,是因为他认为医学的国际交流非常重要,不可局限于国内,医学专业英语中还有眼科专业,需要不断钻研。

  张效房(右二)在为患者进行眼部检查(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杂志用的英语容不得一点差错,要尽量避免‘中国式英语’。”这是张效房教授时常挂在嘴边的话。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现在国内的专业期刊也需要附上英文摘要。2017年,中华医学会的137本专业杂志评选英语等级,张效房任荣誉主编的《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被评为英文满分。

  作为国内眼科学的创始人之一,70多年来,张效房培养了大量眼科学临床人才,见证着眼科学在我国的发展。有人夸他德高望重,他呵呵一笑说:“什么是德高望重,无非就是年龄大一点,糟蹋粮食多一点……”

  谈及工作,他满脸幸福,“活一天,能工作一天,有事情做,这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完)

文章关键词:眼科医生 眼科教授 传统术式 人生态度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安 不老人生 萌萌哒 门诊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非中友好故事一直在延续”(患难见真情 共同抗疫情)

    中国援布隆迪医疗队给受援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新冠肺炎知识和穿戴防护服培训。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以来,中国已累计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993批次、医疗队员2.2万人次,诊治患者2.2亿人次。

  • 李文亮医生的儿子今天降生了,祝福!

    6月12日,此前因感染新冠肺炎牺牲的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的第二个孩子在武汉出生。3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追授李文亮“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

  • 李文亮妻子今日在武汉生下男婴:老公给我的最后的礼物

    荔枝新闻消息,6月12日,此前因感染新冠肺炎牺牲的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的孩子在武汉出生。”  付雪洁告诉荔枝新闻,她于今天凌晨在武汉的一家医院顺产下一名男婴,6斤9两,母子平安。

  • 武汉市中心医院又一眼科医生殉职 为什么又是眼科?

    3月9日,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朱和平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这是此次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武汉市中心医院第四位殉职的医生,也是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继李文亮医生、梅仲明医生后,殉职的第三位眼科医生。据武汉市中心医院官网资料介绍,朱和平医生擅长眼底病诊断治疗,眼前后节激光治疗。

  • 女护士眼镜坏了,凌晨在武汉急得直哭!接下来的故事很暖

    丁淑怡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的护士,晚上10点,她正在洗手为进入隔离病房做准备,眼镜鼻托的螺丝忽然掉落了。配镜前,他还和丁淑怡视频通话,根据她的脸型配色、选框,“我学过美学,要给她配一副舒服又好看的眼镜”。

  • 送别李文亮医生:向坚守一线抗击疫情者致敬

    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对此,医院方面深表痛惜和哀悼。

  • 人民网评:告慰逝者,让我们打赢这场不能输的战斗

    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因新冠肺炎病逝,这场疫情又夺走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李文亮医生未能最终赢得与病毒的搏击,从个案层面反映了这场“战疫”的复杂和艰巨。我们为李文亮医生和几百位被病毒夺去生命的同胞哀悼。

  • 湖北卫健委:向李文亮医生表示深切哀悼

    获悉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在抗击疫情中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值此抗疫关键时期,希望全体医务人员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切实做好防护工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

  • 武汉市卫健委:向李文亮医生表示沉痛哀悼

    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不幸感染,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这是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对武汉医生李文亮的评价。

  • 武汉医生李文亮去世

    武汉中心医院 眼科医生李文亮,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对此我们深表痛惜和哀悼。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