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美国连续发生严重枪击案件 枪支暴力“顽疾”难除

2019年08月06日09:28  来源:人民日报

5034

  原标题:美国枪支暴力“顽疾”难除(深度观察)

8月4日,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民众参加悼念枪击案遇难者的守夜活动,呼吁停止枪支暴力。新华社发

  8月4日,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民众参加悼念枪击案遇难者的守夜活动,呼吁停止枪支暴力。新华社发

  核心阅读

  近日,美国连续发生严重枪击案件,至少29条无辜生命倒在血泊之中,另有数十人受伤。多年来,美国政府在“控枪”还是“拥枪”的争论中毫无作为,枪支暴力呈现连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截至8月5日,美国在2019年与枪支相关的死亡总人数已达8782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枪支暴力再次刺痛美国。时隔13个小时,美国接连发生两起大规模枪击事件,共造成至少29人死亡。此次的两起枪击案除了引发关于控枪的又一轮辩论外,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枪击案中暴露出枪手具有明显的仇恨外国移民情绪,给美国社会增添了新的不安。

  严重枪击案震惊全美

  当地时间8月3日上午,埃尔帕索市一家沃尔玛超市发生枪击事件,造成20人死亡、26人受伤。4日凌晨,俄亥俄州代顿市又发生一起枪击事件,造成至少9人死亡,另有27人受伤,枪手本人也被警方当场击毙。

  随着案情不断曝光,更多细节出现在公众面前。在埃尔帕索枪击案中,警方在现场抓获一名白人男性嫌疑人,名叫帕特里克·伍德·克鲁修斯,家住达拉斯附近,现年21岁。警方随后发现克鲁修斯在网络上发布过一份充斥反移民的种族主义“宣言”,令外界将该案同近年来美国频发的白人至上主义暴力恐怖活动联系了起来。

  据报道,3日上午,克鲁修斯身穿黑色短袖和工装裤,手持自动步枪,从沃尔玛超市门外一直杀戮至超市内,直至向警方投降。警方表示,克鲁修斯使用的步枪属合法购买,按规定也可公开携带。当地警察局局长格雷格·艾伦说:“一个普通人看到这种武器可能会感到震惊,但从技术角度讲,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就在全美因埃尔帕索枪击案而惊魂未定的时候,俄亥俄州的代顿市再次响起了枪声。当地时间4日凌晨,来自该州贝尔布鲁克市的24岁白人男性康纳·贝茨身着防弹衣,头戴面罩和耳罩,手持一把突击步枪,配有一个可装100发子弹的加长弹夹,在代顿市一处商区开始了杀戮。警方表示,正在附近执行例行巡逻任务的警察30秒内就将贝茨击毙,但已有9人倒在贝茨枪下。警方表示,贝茨使用的枪支是从得克萨斯州一名经销商处合法网购。警察随后还在贝茨车内发现了一把猎枪。目前,贝茨的行凶目的尚不明确。

  枪支暴力连年上升

  长期以来,枪支暴力始终是美国社会难以抹去的伤痛。进一步加重公众忧虑的是,大规模枪击事件正以更高频率在美国发生。据《纽约时报》统计,今年以来,美国已经发生了32起造成至少3人死亡的大规模枪击案。此次两起大规模枪击案发生前数天,一名19岁的枪手在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一个美食节上用突击步枪打死3人,其中包括一名6岁男孩和一名13岁女孩。

  此外,许多震惊全美的枪击案也都发生在近几年。例如,2017年拉斯维加斯一场音乐会中发生枪击,导致58人死亡,超过800人受伤;2016年奥兰多市一个酒吧发生枪击,导致49人死亡,50多人受伤。

  据美国非营利组织美国枪支暴力档案室统计,截至8月5日,美国在2019年已经发生枪支暴力事件33195起,造成8782人死亡、17453人受伤,其中11岁及以下的孩子伤亡396人,12—17岁的青少年伤亡1811人。

  除了枪支泛滥问题,美国社会的许多积弊也被认为是枪支暴力不断的重要诱因。《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统计表明,美国国内发生的大约850起恐怖主义案件中,40%涉及种族暴力极端主义,其中大多数案件涉及白人至上主义者。此次埃尔帕索枪击案背后的反移民和种族仇视因素,就是近年来日渐受到执法部门重视的一个因素。执法人员和研究极端主义现象的专家都指出,许多白人至上主义者在作案前长期蜗居网络死角,且往往单独作案,因此他们的犯罪行为更难被预判和阻止。

  控枪行动止步不前

  同以往一样,美国社会的愤怒情绪被接连发生的枪击案再次点燃,控枪问题迅速成为政治讨论的焦点。美国国会民主党领导层公开呼吁参议院多数党(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结束国会夏季休会,召开紧急会议,以讨论控枪立法。此前,参议院共和党人搁置了一份众议院通过的控枪草案。该法案禁止大多数情况下的私人间枪支转让,是25年来众议院通过的首份涉枪立法。

  “不需要更多的想法和祈祷”,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加利福尼亚州参议员卡玛拉·哈里斯4日表示,“我们需要采取行动”。“每次发生这种事,我们都说绝不能让它再发生,但最后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另一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印第安纳州南本德市市长皮特·布蒂吉格在电视节目中说。

  支持控枪是美国社会的主流民意,但长期以来,这种民意支持始终难以转换为控枪行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大型枪击案后)国会的反应保持了一种模式,即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但很少通过法律。”美国国会上一次通过重要控枪立法还是在1994年,且该法案早在2004年就已失效。

  从客观情况看,国会能否通过控枪法案的关键在于共和党人。目前,共和党普遍反对控枪,这同共和党州的保守文化和美国步枪协会的强大政治动员力分不开。根据无党派机构政治响应中心的数据,美国步枪协会2016年选举周期为共和党阵营投入了创纪录的5400万美元,2018年选举周期,该协会也将98%的捐赠给了共和党人。此外,有专家认为,美国步枪协会的最大“杀伤力”在于其动员数百万会员影响国会席位选举的能力。

  目前,美国国会共和党议员反对控枪的立场并未有明显松动。在参加电视节目时,众议院共和党领袖凯文·麦卡锡和得克萨斯州共和党籍副州长丹·帕特里克都将大规模枪击案的激增归咎于暴力视频游戏。对此,有媒体指出,全球都受暴力视频游戏泛滥所害,但只有美国出现了如此多的枪击案。

  (本报华盛顿8月5日电)

 

文章关键词:枪支 控枪 枪击案件 枪击事件 美国国会 美国政府 美国联邦调查局 暴力事件 埃尔帕索 华尔街日报 责编:李娅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继14日美国华盛顿“百万人大游行”后 抗议活动仍在继续

    据美国媒体当地时间11月16日报道,在周六(14日)华盛顿举行的“百万人大游行”示威活动结束以后,大批特朗普支持者于周日(15日)再次聚集在华盛顿附近,对此次选举的结果表示抗议。

  • 美国选举民意分歧严重 双方支持者发生对峙

    美国媒体测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已获得超过270张选举人票后,特朗普的支持者举行抗议活动拒绝接受结果,而拜登的支持者则上街庆祝。在俄勒冈州塞勒姆,当天也发生了特朗普支持者与拜登支持者的对峙事件。

  • 特朗普支持者携带枪支抗议示威

    【特朗普支持者携带枪支抗议示威】当地时间11月7日,美媒测算#拜登率先获得270张选举人票#,特朗普的支持者开始在美国多个州的首府举行抗议示威。有执法人员表示,一些参加抗议示威的特朗普支持者携带枪支。

  • 火药味浓重!全美多地选民对峙抗议仍在持续

    美国大选计票工作仍在继续,围绕着大选产生的民意分歧导致多地的抗议活动也在持续。当地时间6日,关键州宾夕法尼亚州的计票工作进入尾声,该州费城宾夕法尼亚会议中心附近的抗议活动中,很多特朗普的支持者和拜登的支持者都聚集在会议中心外。

  • 大选之际,美国多项数据“再创新高”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投票在当地时间11月3日晚已全部结束,计票工作还在进行中。(图片来源:《华尔街日报》)  美国广播公司当地时间5日报道称,随着确诊病例数激增,全美新冠肺炎住院人数已经超过5.25万人。

  • 2020美国大选日的华盛顿:木板围墙背后的分歧与焦虑

    202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日期间,包括美国首都华盛顿在内很多城市的商铺,都用木板紧紧封住了门窗。受疫情影响,今年大选期间大量美国人采取邮寄选票或提前投票。不同阵营的分歧,等待结果的焦虑,就像满街的木质挡板一样,是经历2020年总统大选的人们的共同记忆。

  • 环球深观察丨“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况” 美国社会严重两极分化引担忧

    美国萨福克大学和《今日美国报》共同发布的民调结果(图片来源:《今日美国报》网站)  72岁的受访者莫妮卡·庞顿表示,现在的美国社会有种 “非常愤怒”的基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所长滕建群则指出,化解美国当前的乱局没有捷径,需要全美社会各界长期的努力。

  • 美国纽约市枪支暴力犯罪急剧上升 联邦检察官介入

    据美国媒体14日报道称,美国纽约东区联邦代理检察官塞思·杜查姆(Seth DuCharme)表示,目前正在采取行动,应对纽约市急剧上升的枪支暴力犯罪,并将枪支和毒品案件列为新的优先事项,寻求比州一级更严厉的惩罚。

  • 向特朗普寄"毒信"的女子被捕 携带枪支逃往纽约州

    环球网9月21日消息,CNN21日援引一名美国执法官员消息表示,一名涉嫌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寄送含毒蓖麻的信件的女子已经被逮捕。2013年,为了陷害一名竞争对手,密西西比州男子詹姆斯·达其克将包含蓖麻毒素的包裹寄给当时总统奥巴马、共和党议员罗杰·维克及法官萨迪·霍兰德。

  • 枪支暴力猖獗!美国芝加哥又发生多起枪击 死者最小仅8岁

    目前,美国枪支暴力问题恶化。报道称,据芝加哥警方介绍,今年以来,枪支暴力在当地呈现出激增态势。对此,莱特富特称,芝加哥对枪支管控相对比较严格,她指责那些对枪支管控更为宽松的地区导致了这些非法枪支的流入。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