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民生这个底兜得牢牢的(中国经济纵深谈(14))

2019年08月22日19:53  来源:人民日报

5034

  数据来源:财政部

  从住了30多年的阴冷老屋搬进敞亮的廉租房,江西鹰潭72岁的徐书花老人乐得合不拢嘴:“过上好日子嘞!”

  “吃这个抗癌靶向药吉非替尼,以前每月得花不少钱,现在自付几百元就够了。”北京居民侯敏告诉记者,“政策好,我要振作起来,活出精气神。”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深化民生事项改革,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保障网织得越来越密实。

  增投入抓改革,民生改善效果显著

  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进展。

  ——民生保障水平提升。

  就业总体平稳。1至7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67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79%,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稳如磐石。

  收入持续增加。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6.5%,跑赢GDP0.2个百分点,也远高于CPI2.2%的涨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养老更加安心。养老金实现十五连涨。“一年一小步,累积效应非常可观。像我国这样能持续多年提高基本养老金标准的,在世界上并不多见。”中国劳动学会特约研究员苏海南说。

  看病更加省心。2018年,有13.4亿人参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人员全覆盖。今年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60%,进一步减轻群众诊疗负担。

  居住不断改善。2018年,全国棚户区改造开工626万套,完成30万套公租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90万户,更多家庭圆了安居梦。2019年1—7月,全国棚改已开工约207万套,占年度目标任务的71.6%,完成投资6000多亿元。

  教育更加公平。多添一个蛋、一盒奶,托起一份健康成长的希望——今年,国家将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标准统一为每人每天4元钱。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92.7%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兜底更加有力。2018年,中央财政将资金向财力薄弱地区、中西部地区倾斜,支持基层财政困难地区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国内多个省市继续上调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全国城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较2012年增幅分别达到75%、133%。

  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民生领域一直暖意融融。

  这背后,是国家真金白银的投入。今年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分别同比增长9.6%、8.3%、7.9%和11.2%。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在连年压减的基础上,2019年一般性支出再压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3%左右。“‘三公经费’一压再压,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都在办。”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邹一南说。

  ——民生政策科学性增强。

  为非建档立卡的贫困“边缘人口”建立救治台账;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范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同时开展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民生政策既有深度,又有精度,政策之间的系统性、协调性在增强。

  “各项改革能针对需求结构、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新问题精准施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百姓更多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所研究员张本波说。

  ——涉民政务效率提高。

  医保卡智能化,挂号、预约很便宜;个税抵扣自己办,手机APP轻松搞定……截至去年底,各地、各部门共取消证明事项6000余项;到今年底,网上可办的省级、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将分别不低于90%和70%。引入高科技手段,改善工作作风,管理部门服务更贴心,百姓得实惠。

  “外部干扰”影响有限,民生改善基础牢固

  惠民利民政策接连不断,民生改善效果看得见摸得着。不过,去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一些人担心会影响我国民生事业的发展。

  ——有人担忧:百姓的荷包会不会缩水?物价会涨吗?出国旅游受不受影响?

  受访者认为,不确定的外部环境确实会对部分行业就业,以及部分商品物价有影响,但我们的民生“成色”不会因之减退。

  收入基础稳。“去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说。

  物价形势稳。有机构测算,一季度,我国整体进口价格指数比去年8月平均仅上涨了1.2%,远远低于流通企业净利润增长率和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

  很多患者担心进口药和医疗器械涨价。湖北长江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明介绍,受贸易摩擦影响的仅为核磁共振、X光检查等少数医用器械设备,由于不乏进口替代品,所以对市场最终售价影响不大,对患者的影响也很小。

  消费选择多。“中国护照‘含金量’越来越高,中国公民可免签或落地签前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那么大,一两片‘乌云’,遮不住满天霞光。”广州居民李文琼说。

  ——还有人担忧:国际上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交织叠加愈发频繁,未来中国是否有能力持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来自各方的答案是肯定的。

  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改善民生提供强大支撑力。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民生保障水平。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巨大社会财富,使我们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目前我国经济总量达到90万亿元规模,保障民生的物质基础较为雄厚且仍在增强。

  “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的大趋势,改善民生源头有活水。”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说。

  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为改善民生凝聚强大行动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事。“三大攻坚战”发令枪响,人、财、物迅速集结,效率高、效果好。群众关心养老金,政府启动中央调剂制度。移动互联消费成为“刚需”,政府推动、国企担责,电信资费一降再降……

  我国政府在改善民生过程中始终发挥主导作用,使民生政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序落实,既避免“市场失灵”导致民生福祉下降,也防止过高福利引发社会问题。

  “不同于西方某些国家经济一‘走软’,失业率就‘走高’的情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势下,我们各项民生指标仍保持上扬态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这也是我国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来都不是一时性的政策安排,而是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回顾过往,越是爬坡过坎艰难时刻,我们的党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念之再三、铭之肺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宇说,“有党的领导,我们有信心克服时下的困难,也无惧更大的挑战。”

  激发内生动力,引入市场活力,民生改善稳步推进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看未来,政府、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更多民生“红利”渐次释放,更美的民生图景铺展开来。

  ——在确保民生投入的基础上,民生政策更注重激发内生动力,惠民效果将逐步显现。

  就业政策突出“更高质量”要求,增强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在援企稳岗、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政策中,提高劳动力素质是一条鲜明的主线。比如,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3年内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设立专项账户,统筹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近期看,为的是稳就业;长远看,是适应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让更多人凭借一技之长获得更好的岗位和薪酬。”南开大学教授朱铭来说。

  在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季,整合多家机构数据显示,今年岗位供给增幅仍略大于求职人数涨幅。朱铭来认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目标可以实现。

  教育政策强化“补短板”导向,提升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学有所用的获得感。摸清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底数并落实“一人一案”;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大对贫困地区“扶智”投入……桩桩件件,接地气、得民心。

  日前,安徽安庆市整合多家职教机构成立的职业教育集团开始招生。“下这么大力气,就是让年轻人长本事,好在家门口就业,让老人和孩子不再当留守。”市长陈冰冰说,要以教育为牵引,带动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营商环境改革秉持“放水养鱼”理念,激发全社会创富干劲。“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减税降费落地有声。上半年我国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8.5天。小微企业融资难得到缓解,二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71万亿元,同比增长22.5%。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估算,此轮减税措施,预计每年可为小微企业减负约2000亿元。

  “啥都好!”浙江舟山嵊泗县桃源大饭店经理徐雪红说起未来喜上眉梢,“每个月光税就少交7万元。伙计们安了心,干活不惜力,我这小本买卖也有大奔头。”

  ——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更注重调动社会力量,公共产品供给将稳步改善。

  “经过摸底排查,全国各地需要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有17万个。这些小区管网破旧,甚至没有电梯,老人生活很不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说,今年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将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以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设立污水处理厂后,河北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汤河水质变清,引来成群的野鸟游弋嬉戏。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季度末,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教育等6类民生项目累计1443个,投资额1.3万亿元。

  “购买第三方服务、引入社会资本,有助于政府满足日益多层次、多元化的民生诉求。”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说。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铿锵承诺,温暖亿万群众心田。我们坚信,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中国经济也能“芝麻开花节节高”。

文章关键词:公共产品供给 职业教育集团 长期护理保险 星医药 民生 经济学部 政策性农业保险 中国公民 经济学院 高校毕业生就业 责编:李娅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民生保障网越织越牢(“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十三五”期间,一项项保障改善民生的改革举措,一笔笔增进人民福祉的资金投入,化为百姓心中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 | 创新与完善基层“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在中国的重要性  所谓“网格化管理”,主要是地方政府以街道、社区为基础,按一定的地域面积或人口户数将行政辖区划分为一个个单元网格进行管理。

  • 重磅发布!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中央为何强调三个“更高”?

    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方向、任务和举措进行系统设计和部署。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保障市场公平竞争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体制基础。

  • 疫情,让我们看到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具体来看,彰显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彰显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优势;彰显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 疫情,让我们看到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具体来看,彰显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彰显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优势;彰显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 围绕美好生活提升治理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形成了具有明确目标导向、强大执行力和刚性考核体系的治理模式。从传统治理向软治理转型的过程中,政府对于社会的作用最重要的不仅是制定负面清单(强制性规范),更重要的是引导社会形成善的共识。

  • 为什么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在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我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

  • 全球治理创新与中国智慧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倡议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日渐成为全球治理创新的共同价值观和主阵地。

  • 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把网络空间建设成造福全人类的发展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关乎全人类的前途命运,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网络空间风险挑战的迫切需要。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