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消费利好政策密集出台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2019年08月29日16:29  来源:新华网

5034

  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  题:消费利好政策密集出台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新华社记者安蓓、王雨萧

  开设“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饮街区,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支持绿色智能商品以旧换新……近日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打出促消费“组合拳”,引发广泛关注。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如何补齐消费发展短板、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如何优化供给、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近期中国密集出台一系列措施,激活消费大市场,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释放消费市场巨大潜力

  美国知名会员制仓储连锁超市开市客(Costco)中国内地首家门店开业首日迎来大量客流,当日股价大涨5%;即将过去的8月份,苏宁、京东、阿里等电商购物节场面火爆……中国消费市场展现巨大潜力,吸引全球资本关注。

  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报道称,受到中国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今年上半年,美国企业向中国投资了68亿美元,比过去两年同期均值高出1.5%。中国美国商会5月份一项调查显示,35%的在华美国企业表示,它们正采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

  庞大的消费市场,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和巨大潜能所在,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适应消费升级大趋势,去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公布,围绕以体制机制改革撬动消费大市场,作出顶层设计。

  今年以来,一系列促消费实招相继出台——

  2019年1月,10部门发布24条稳消费扩消费政策,以高质量供给催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提出包括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加大力度支持社会力量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等一系列措施。

  6月,三部门针对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等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印发方案,提出包括积极推进5G手机商业应用、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等政策。

  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公布,围绕流通和商业消费领域再出台一批重磅措施……

  北京市民王女士最近在电商平台购买了一台一级能效空调,享受了800元节能补贴。“加上购物节优惠,一台空调省了约1000元。”她说。北京市今年推出新一轮为期3年的节能减排促消费政策。受其影响,1至7月北京市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9.5%。

  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9.3%,服务消费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49.4%……

  “我国经济呈现出由生产者主导向消费者主导、由生产推动到消费拉动的趋势性特点,我国进入加速培育消费型社会的新阶段。”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蕴说。

  以供给提升促消费升级

  今年元宵节,故宫首次开放“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门票开售便“秒光”;夜幕下的长沙,一家主打小龙虾的网红餐馆晚上11点顾客还在等号入座;《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显示,21点到22点是淘宝成交最高峰时段,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比例超36%……

  旺盛的夜间消费需求下,关于“夜”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此次国办意见提出,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饮街区。同时提出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

  “随着居民消费朝服务化、品质化和多样化发展,人民对夜生活的需要已超越功能性需求,上升到体验型、享受型需求层次。这方面市场供给和百姓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政府层面引导供给侧创新。”王蕴说。

  针对流通及商业消费领域存在的供给短板,国办意见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改造提升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优化快递服务和互联网接入;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生产基地现代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生活服务中心……

  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提升创造消费新增长点,一系列政策瞄准供给端短板,精准出击、集中发力。

  “切切实实补短板,通过增加中高端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推动整个经济形成良性循环。”国家发改委秘书长丛亮说。

  以改革创新破除消费痛点

  取消石油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审批,将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下放至地市级人民政府,加强成品油流通事中事后监管……意见提出了许多关于扩大成品油市场准入的改革措施。

  “这和油气体制改革总体方向一致,在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的同时,促进公平竞争,简化审批流程,加强环保、安全等环节的监管,提高行业效率。”北京市燃气集团研究院副院长白俊说。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服务领域供给不足,质量安全和消费环境有待提升,流通环节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市场秩序待规范……消费领域诸多“痛点”,归根结底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

  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

  针对流通和商业消费领域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国办意见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市场流通环境、降低流通企业成本费用、鼓励流通企业研发创新等改革措施。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下一步将针对消费领域突出的“痛点”“堵点”问题,加快破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抓紧出台实施《关于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合理增长的行动方案(2019—2020年)》,通过稳业增收促进消费;同时加快推进多行业和多领域放心消费环境建设。

  记者了解到,经国务院同意,近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并会同25个部门和单位建立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合力推动促消费政策统筹衔接,共同抓好促消费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

文章关键词:消费升级 冷链物流 消费政策 利好 消费电子 消费体制 消费支出 痛点 国内市场 堵点 责编:张亚普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新一轮政策支持在途 力促新型消费扩容提质

    当前保持快速增长的新型消费将获更多支持。专家指出,在改善“硬设施”和“软环境”政策力挺下,各类线上消费、新型消费将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激发国内消费潜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完善新型消费生态体系,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 “全面促进消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促进消费”。在疫情造成经济活动大幅度缩减之后,因消费不足而产生的经营困难、就业紧张等问题迅速接踵而至。

  • 经济时评:乡村是消费增长“新一极”

    近年来,农村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移动支付和农村电商蓬勃发展。这使得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改变。农村消费市场结构依然不合理,多重因素影响了农民消费热情的释放。

  • 商务部:加快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

    商务部在今天(26日)召开的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推进现场会上表示,明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各地促消费要重点从四方面着力:  一是要促进城市和乡村消费扩容提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高质量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优化便民消费载体,提升电商进农村。

  • 迎政策礼包 10万亿级消费金融市场再升温

    银保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被业内认为是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明确信号。马上消费金融董事长赵国庆认为,当前消费线上化趋势日益明确,马上将进一步提升满足用户线上消费的服务能力,即秒级审批,快速决策的能力。

  • 从中央到各地出台多项举措 激活汽车等重点领域消费潜力

    近期,从中央到各地陆续出台举措,促进重点领域消费。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看,在必需消费品稳定增长的同时,升级类消费和大宗商品消费回暖明显。赵萍表示,如果政策落地能够产生预期效果,根据以往数据测算,汽车消费促进政策将有望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这将对整体消费市场回暖产生明显带动作用。

  • 消费升级不等于过度包装

    不久前,位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内的菜鸟驿站为了提高快递包装的循环使用率,在校园里推行“回箱计划”,回收快递纸箱并进行再次共享使用,受到师生欢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副司长薄昱民介绍,首批快递包装绿色认证目录优先选择了在快递行业中使用量大面广的包装箱、胶带等10种产品。

  • 多地出台年底促消费新举措 汽车消费和免税消费成重点

    近期,各地政府陆续发布新举措,拉开年底促消费大幕。其中,为进一步挖掘免税消费潜力,海口明确争取今年年底前新增和扩建4处离岛免税店,还将扩大奢侈品牌营业面积。扩大奢侈品牌营业面积,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免税店扩建后营业面积将达9000平方米;并计划新增日月广场免税店面积5万平方米,同步引进增加奢侈品牌。

  • 经济时评:“双11”展现我国消费升级大趋势

    “双11”不仅是我国消费升级、经济转型的展示窗口,也验证了我国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双11”消费特点的变化,体现出中国消费升级大趋势;消费模式的创新,反映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脉络;

  • “双11”,服务消费走俏

    ”  餐饮住宿、会员权益、家政服务、线上办公、知识付费、寻医问药……“双11”线上服务消费的火爆是近年来服务类消费规模快速增长的缩影。赵萍认为,今年中国商品消费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进入上行通道,增速逐月提升,但是服务消费尚未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