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即将开幕 这些“干货”一定要看看

2019年09月01日13:59  来源:映象网

5034

映象网讯(记者 王韶卿 文/图)为确保运动会顺利举办,确保各项赛事活动平安进行。9月1日,郑州市政府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执委会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通报运动会期间交通出行、消防安全、安全观赛等方面的举措和安全提示、注意事项等。新闻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州报业集团社长石大东主持,郑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张保、郑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杨全德通报相关内容。

严格安全检查,15大类物品禁止携带

据介绍,为确保民族运动会开闭幕式、民族大联欢、火炬传递、颁奖晚会及比赛期间各场馆、各场次活动绝对安全,安保人员将对进入场馆观演、观赛的人员及其车辆,进行严格安全检查。

对入场车辆的安全检查。安保指挥部将在进入各活动现场的主要通道口分别设置车辆安全检查站,对于进入活动现场及各停车场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

对入场人员的安全检查。“入场人员”是指所有入场人员。入场人员一律经现场设置的安检通道安检,严格执行“一人一票、一人一证、实名查验票证、凭票证入场”等基本要求,严禁携带各种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各种违禁品入场。

据了解,“禁止携带物品”主要分为15大类:1.枪支、弹药、爆炸物品;2.仿真枪及弓弩、弹弓、匕首等管制器具;3.烟花爆竹、汽油、酒精、打火机、火柴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4.剧毒、腐蚀性等危险化学品及放射性物品;5.有害生物制剂、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6.海洛因、可卡因、大麻、冰毒等各类毒品;7.易碎容器(例如玻璃瓶/杯),易投掷食品饮料(如矿泉水、饮料、水果或鸡蛋);8.带有政治、种族、宗教、暴恐以及商业内容的横幅、标语以及其它用于宣传的物品;9.扩音设备,如乐器、口哨、喇叭、鼓等;10.各类易造成人身伤害的棍棒及尖锐物品,如球棒、长柄伞、尖头伞等;11.球、球拍、飞碟及类似物品(赛事用球、球拍除外);12.任何未经授权的专业摄影摄像设备及用于照相机与摄像机的三角支架、独角架;13.可能影响开、闭幕式进行或妨碍他人观赛的未经授权物品,如收音机、激光装置、照明设备、对讲机、无线电设备等;14.无人机、各类飞行器;15.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其它物品或安检搜爆警力认为与活动现场功能不符、明显影响安全的其它物品。

运动会期间四个交通管制通告需注意

发布会上,郑州警方通报了关于交通安保及交通管制、“低慢小”飞行器管控等方面的情况。为保障民族运动会期间全市道路交通畅通有序,经市政府批准,决定于“民族运动会”期间,针对开幕式及预演、火炬传递、民族大联欢、闭幕式及预演等重要活动期间实施社会交通管制政策,分别发布关于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及预演活动期间对郑州市部分道路和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及周边区域实施临时交通管制的通告》、《火炬传递活动期间对郑州市区部分道路和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的通告》、《民族大联欢活动期间对郑州市部分道路和黄河风景名胜区实施临时交通管制的通告》、《闭幕式及预演活动期间对郑州市部分道路和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及周边区域实施临时交通管制的通告》等四个交通管制通告,详细告知了实施临时交通管制的具体日期、时间段、道路、区域以及管制车辆范围和措施要求。

同时,为维护民族运动会期间场馆及周边区域空域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经市政府批准,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低慢小”飞行器和空飘物起降飞行活动安全管理的通告》。管控期间,对于违规飞行的行为,公安机关将联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警方特别提醒,临时交通管制期间,交管部门将视情提前解除或分时段解除部分路段的临时交通管制。请临时交通管制路段及区域内的沿街单位和居民提前安排好生产、生活出行线路,避开管制集中的路段区域。

运动会期间倡议市民文明行走、文明驾车、文明停车、文明乘车

为进一步保障民族运动会赛会期间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确保广大市民安全、文明出行,安保总指挥部向广大市民和驾驶员朋友倡议:

一要文明行走。行人要走人行横道和地下通道,不跨越交通护栏,不乱穿马路,不嬉戏,不追逐,做到“绿灯走、红灯停”。非机动车要不闯信号灯,不驶入机动车道,不在人行道骑行,不乱停放,不骑车带人,遇有停止信号时,不超过停止线。警方在会上专门指出:行人跨越、翻越交通护栏行为既严重影响了城市文明形象,又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正常通行秩序。从9月1日起,郑州警方将在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活动中,重点对行人跨越、翻越交通护栏行为进行严管、严查、严罚,同时利用各类媒体予以曝光,对于情节严重者,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相关规定予以治安拘留。

二要文明驾车。要遵守交规,不鸣笛,不超速,不抢道,少变道;要安全驾车,系好安全带,不打电话,保持车距,礼让行人,严禁飙车;要珍惜生命,不酒后驾车,不疲劳驾驶。保持车容整洁干净,不向外抛洒物品。

三要文明停车。不占用机动车道停放,不占用盲道、人行道停车,自觉按停车泊位停放。要按照交管部门的提示和要求,将车辆停放在指定停车场,不得随意将车辆停放在比赛场馆周边。

四要文明乘车。倡导民众自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乘公共交通车辆时要在站台排队有序上下车。

观察牢记应急疏散通道,确保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逃离

发布会上,郑州消防救援部门介绍,为确保运动会的消防安全,已组建2个专项督导巡查组、63个隐患整改攻坚组,针对所有涉赛场馆驻地部署开展4轮综合性排查,督改隐患980处,培训单位人员6000余人。并在全市设立17个责任片区分级监管,累计出动检查人员1.8万余人次,检查单位1.2万余家,督改隐患2.2万余处,关停单位171家,发放宣传资料17.8万余张,开展联合演练756次。

同时,消防部门发布消防安全提示如下:一是进入比赛场馆、住地等场所时,应第一时间观察牢记应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位置,确保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逃离;二是进入各类涉会场所时禁止抽烟动火、禁止携带危险化学品,同时正确用电、用气,严防各类火灾事故发生;三是入住酒店、宾馆后,禁止卧床抽烟,不可随意将未熄灭的烟头、烟蒂等丢弃在垃圾桶或其他可燃杂物上;四是在各类场所不要私拉乱接电线、插线板,手机充电器等用电设备在不使用时要拔离,不要长时间、超负荷的连接插线板。

文章关键词:民族 运动会 即将开幕 干货 责编:王江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宛新平:致敬2020,那些被封装的记忆

    难忘安徽,一声“行动起来,到一线去,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动员令,安徽卫健系统45万干部职工立刻进入战时状态,全员在岗。难忘安徽,抗疫与生产“两手抓、两不误”,以更有力举措投入“两个战场”作战,为抗击疫情、稳定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 让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017年底,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夜之间火了起来。新华社发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 中国文化在守正创新中坚定自信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斗,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让中华民族迈开自信而坚实的步伐走上复兴之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的过程。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心理机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团结各族群众,共建共享新时代中国发展成果的关键路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社会表征,其形成是一种文化融合、同化的过程。

  • 联播+ | 誓言

    这庄严的75字宪法宣誓誓词 时至今日,犹在耳畔 展现担当,彰显权威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 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习近平口言之,身必行之 始终坚守誓言 

  • 给力!我们的“十三五”

    我们不惧挑战 也不畏险阻 “十三五”,发展的脚步 有目共睹 听我数一数 出门不带钱包叫作移动支付 北斗卫星让你不再迷路 

  • 波澜壮阔、绚烂多彩的文明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考古工作者十分关心,强调他们“风餐露宿、青灯黄卷,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的学术志向、顽强的工作作风”,对他们的成就、付出予以充分肯定,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 海评面:海外看丁真,看见了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美国新闻网站NextShark报道,来自中国四川的藏族男孩丁真短短几天就收获了200万粉丝,至少6亿次浏览量。”日本ANN电视台报道:“上个月,丁真的视频点燃社交平台,他家乡的机票预订增加了两成,形成社会现象。

  • 初心印记 | 24个字,蕴含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前排右二),“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前排左二)、张定宇(前排右一)、陈薇(前排左一)颁授勋章奖章。

  • 收藏 | 习近平总书记“考古公开课”的15个要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精辟论述我国考古工作。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