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新中国峥嵘岁月)

2019年09月07日11:38  来源:人民日报

5034

  1950年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上中下游按不同情况实施蓄泄兼筹的方针。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第一个大工程拉开了帷幕。

  1950年七八月间,淮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河南、安徽两省共有1300多万人受灾,4000余万亩土地被淹。7月20日,毛泽东批示:“除目前防救外,须考虑根治办法,现在开始准备,秋起即组织大规模导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导淮,免去明年水患。”

  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治理淮河第一期工程于1950年11月底开工。数十万民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奋战在治淮工程的工地上。1951年5月,中央治淮视察团把印有毛泽东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四面锦旗,分送到了治淮委员会和三个治淮指挥部,极大地鼓舞了治淮大军的士气。到1951年7月下旬,第一期工程全部完工。这期工程共完成了蓄洪、复堤、疏浚、沟洫等土方工程约19500万立方米(其中沟洫工程土工约1亿立方米),石漫滩山谷水库一座,板桥、白沙两处山谷水库的一部分,润河集蓄洪分水闸一座,其他大小涵闸62处,谷坊155座。

  治淮一期工程的竣工,保证了1951年淮河流域的丰收。满怀喜悦的农民,纷纷给毛泽东写信报告丰收情形。

  1951年冬,淮河两岸人民又投入了治淮二期工程的战斗中。1952年7月,治淮二期工程结束;1953年的治淮工程又开始了紧张的筹备。

  经过8个年头的不懈治理,到1957年冬,国家共投入资金12.4亿元,治理大小河道175条,修建水库9座,库容量316亿立方米,还修建堤防4600余公里,极大地提高了防洪泄洪能力。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

文章关键词:治淮 1950年 淮河流域 奋斗 水库 毛泽东 复堤 蓄洪 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 山谷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治淮70年的历程和主要经验

    今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淮河,视察治淮工程,察看淮河水情,详细了解淮河治理历史和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1950年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立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翻开了淮河治理历史性的崭新一页。

  • 长淮新“斗水”记——写在新中国治淮70年之时

    淮河王家坝闸开闸泄洪,洪水通过王家坝闸涌入蒙洼蓄洪区(7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这是10月16日拍摄的安徽省颍上县沿淮水利生态景区——五里湖湿地公园(无人机照片)。

  • 习近平察看淮河,什么事让他感慨?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18日赴安徽考察调研,了解当地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习近平总书记18日赴安徽考察调研,察看淮河水情,了解当地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 邓小平在四位老科学家联名建议上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 礼赞70年

    到1958年,梅山、响洪甸、磨子潭等水库相继完工,初步改变了淮河流域易洪、易涝、易旱的状况,新中国治淮取得显著成果。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革命、建设、改革,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一以贯之。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