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至今整整20年,老年人健康问题突出,慢性病老年人接近1.8亿,失能老年人口超过4000万。
中国将出台措施推进健康老龄化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近期将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打通医养结合的难点、堵点,优化审批流程,在政府投入、土地、税收等方面支持医养结合,推动医养结合延伸至社区和农村。
国家将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高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加快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未来三年,全国将培养200万名养老护理员
养老护理员作为新兴职业,目前呈现出需求大于供给的现状。为此,日前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
张奶奶今年已90岁了,每隔两个小时,养老护理员需要为张奶奶翻一次身,帮助张奶奶从睡床移动到轮椅也是一项颇为浩大的“工程”。
“我是2013年的8月份到的养老院,有呼叫器,夜晚也有人值班。”北京某养老院入住老人张奶奶说。
88岁的刘奶奶虽然日常生活可以自理,但一些生活细节仍然需要养老护理员的帮助。
“剪脚趾甲,年纪大,你要现在让我剪脚趾甲,我都剪不了,因为腿抬不起来。”北京某养老院入住老人刘奶奶说。
业内人士表示,养老护理员需要基础的医疗知识,专业的护理技能,以及对老人身体状况的了解等等,但目前养老护理员供不应求。
“养老护理员目前实际上在整个行业里都还是很缺乏的,存在一段时间之内,可能找不到护理员的情况。现在行业发展也快,我们需要大量的人才,这部分人才目前还是很抢手的。”北京某养老院院长赵婷说。
数据显示,我们全国目前有4000万失能老人,对养老护理员需求是600万人,但目前实际从业人员只有30多万,存在巨大缺口。为此,9月底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底前,要培养培训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老年社会工作者。
“养老护理员队伍的主要问题有三个:第一个就是招生难;第二个是留人难;第三个是职业通道不通畅。”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丹星认为,应该加大鼓励年轻人,让他往这个行业里来,多部委协同合作,去解决市场那些真的难点、痛点问题。
存在巨大缺口的养老行业
你感兴趣吗?
“这与我国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与亿万老年人美好养老生活新期待、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要求相比很不适应。”在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看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仍应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
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既可以回应当前人口发展现状,也能充分照拂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长期意义显而易见。考虑到人口发展的自身规律,以及社会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之间的固有落差,生育政策包容性的增强,既要有力回应当前的人口发展现状,也要充分照拂到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
参考消息网10月30日报道日本《产经新闻》10月29日刊发一篇观察报道称,中国正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中国民政部相关人士在23日的记者会上表示,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迈入中度老龄化。
国务院新闻办28日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介绍“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有关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国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健康中国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例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 亿人,占总人口的12.6%。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按照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近期至2022年,中期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2050年,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为此,日前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 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
二维码对移动支付起重要作用,但在诞生二维码的国家日本,移动支付却相当滞后,原因是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习惯现金支付。
题:让“夕阳红”更美更精彩——民生实事映照为民初心 当“银发潮”来袭,如何做好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沉甸甸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