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密集部署 棚改、医养、托幼等成重点
着力补短板 新一批民生重大工程将启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针对住房、医养、托幼等领域民生短板,有关部门正加紧筹划,研究建设一批惠及面广的民生重大工程,大规模专项行动将接续展开。地方上也在紧锣密鼓部署民生重大工程建设计划。专家表示,新一批民生重大工程建设,在解决民生痛点难点的同时,也将成为促消费和稳投资的重要动力。
近段时间,中央有关部门频频提及民生“补短板”。9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着眼补短板、惠民生、增后劲,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9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加大政府支持带动社会力量投入,增加普惠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服务供给,尊重居民意愿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研究支持建设一批惠及面广、补短板的民生重大工程。
记者了解到,新一批民生重大工程建设正在加快落实推进,多个相关部门也将陆续开启大规模专项行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快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要重点改造老城区内脏乱差的棚户区和国有工矿区、林区、垦区的棚户区,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程进度。增加租赁住房有效供应,着力解决新市民等群体的住房问题。鼓励人口流入量大、房价较高的大中城市,结合本地实际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此外,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编报2020年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建议方案的通知,将重点储备纳入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2020年能够开工建设的家政、养老服务类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6部门日前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也强调,支持产教融合重大项目建设。其中,家政、养老、托幼、健康等社会领域龙头型企业,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建设培育范围。
记者还了解到,养老方面,下一步将把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解决大城市养老难问题的重要民生工程。到2022年,力争所有街道至少建有一个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还将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社区、医养、学习、旅居”四类项目。进一步加大对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改扩建项目支持力度。
医疗领域,中央深改委近日审议通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下一步我国将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将区域医疗机构资源进行整合。此外,9月29日,国家发改委等21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提出将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优质医疗健康资源扩容工程、“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工程、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工程等十项重大工程。
地方上近日也在加快行动,紧锣密鼓推进部署多个领域民生重大工程建设。
比如,教育方面,江西省提出,将实施学前教育补齐短板工程。到2022年,新建公办幼儿园1000所,新建农村学校附设幼儿园400所。上海市则提出加强普惠性托育点建设,新增56个托育点中,大多依托公办幼儿园开设,新增民办托班价格将控制在3000元/月左右。
此外,山东省提出,2019年年底前,省财政安排老旧小区改造补助资金2.3亿元,带动市县财政、水气暖专营公司投入13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改造全省老旧小区项目881个。贵州省提出,重点推动和支持老年人口较多、符合改造条件的老旧住宅小区施行加装电梯项目。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引导城乡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副研究员关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新一批民生重大工程建设直击民生痛点、难点,惠及面广,既有托幼等领域的补短板,也有养老、医疗等社会服务体系的提质量。将有效提升我国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更大程度释放民生红利。同时,通过增加服务供给,扩大社会服务消费,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带动有效投资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9月2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提前下达明年的专项债券部分新增额度,进一步聚焦民生和短板,其中,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将成为重点领域。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各地已安排使用的新增专项债券资金中,用于棚改等保障性住房建设6238亿元,用于科教文卫等民生领域526亿元。
业内指出,民生重大工程建设将撬动巨大的投资空间。仅老旧改造方面,若按40平方米的人均住房面积初步计算,至少撬动约1.6万亿元的规模投资。
“民生领域投资空间巨大已成为共识。加大民生投资力度,有助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稳增长效果。”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改善民生、让更广大群众分享增长红利也是提升经济质量的重要方面。不过,民生项目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相关投资需有序推进,兼顾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性,同时,需进一步增强项目盈利能力,撬动社会资本力量。(记者 班娟娟 实习生 陈淑兰)
拥有坚实发达的实体经济,是使我国具有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坚持实体产业以我为主。还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把实体产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年轻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是一种立足人民立场的政治能力,是一种亲历亲为、亲民爱民的实践力。
实践证明,发展经济离不开法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积极回应司法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尤其是市场主体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和需要,是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的内在要求。
GDP总量达1.8万亿元,以占全省9.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33.16%的经济总量,经过培育,郑州都市圈在河南省的核心增长极地位更加彰显。郑州都市圈将研究制定支持郑开同城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启动编制郑开同城化发展规划。
【学习进行时】8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证监会31日发布消息,近日证监会召开2020年系统年中工作会议,明确了下半年资本市场监管工作的重点,涉及资本市场改革的多个方面。加强风险研判,强化对杠杆资金的监测,防范和打击体系化、规模化场外配资,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发展。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世界经济衰退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罕见地没有提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但非常明确地强调要确保今年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政府工作报告说,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是当前的重要工作。在保市场主体等方面,近期,不少地方都出台政策措施、优化环境、探索创新,厚植中小企业成长土壤,为企业行业发展增添动力。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把做好“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一头连着产业复工复产,一头连着就业民生,是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的重要“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