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本轮磋商遭“误读”,相向而行是关键

2019年10月15日12:05  来源:澎湃新闻

5034

  有些情况既然有人提到了,那就需要讲讲清,讲讲透。

  “彭博社报道称,中国官方声明和主要官方媒体报道并未将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和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的磋商结果称之为‘协议’。中国商务部只是说双方在一些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意朝着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在声明中并未提到美方承诺周二不上调关税或者美方声称的中方将在两年内采购400亿至5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报道称,新华社将最近的一轮磋商称为‘理性和务实’的进展,但并未提到协议或者任何具体步骤。”

  那么,中美之间是否就协议达成一致?澎湃新闻注意到,知名微信公号陶然笔记发文《为什么双方都愿意成交,但有的媒体误读?》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判断:双方的表态实际上是一致的。

  特朗普总统是在和刘鹤副总理会晤的正式场合向媒体宣布这件事的。他使用了“协议”这样的措辞,谈到了文本准备,甚至提到了签署时机。

  如果中方对这些内容有异议,会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为什么中方的措辞里,没有“协议”这样的字眼?因为双方的政治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不同。

  熟悉中方情况的人会知道,中方向公众传递的官方措辞和文件,往往会经历十分严谨细致的过程之后才会发出。

  这遵循了中国人的习惯和传统——这些措辞和文件发出之后,是能代表官方立场,用作资料援引,甚至形成历史记录的内容。

  还要看到,中美经贸磋商是当前全世界的头等大事,此前也经历过几度波折,协议文本的准备也需要几周时间。

  考虑到这些因素,中方在这个问题的表态上慎而又慎,并不奇怪。

  从美方的关注点来说,引导资本市场预期是其最看重的内容。11日当天资本市场是什么反应,大家也都十分清楚。

  何况美方以“协议”的措辞来形容目前中美的进展状态,也能看出对中方信用程度的认同。

  因此不管外界的猜测如何,我们大致可以确认——一方面双方的对外表态实际上是一致的,正留待最后的文本和签署;另一方面对协议的表述,中美因为文化和表达习惯的原因,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环球时报15日发表社评文章《中美实现突破,应该高兴而非唱衰》。文章指出,一些美国和西方的舆论力量不愿意看到中美经贸磋商取得进展。欧媒中有乐于“坐山观虎斗”的情绪,美媒中则有不少人同当前的执政集团结了梁子。干扰中美缓和关系,让两国达不成经贸协议,成了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动方向。

  文章对美国和一些西方媒体在寻找中美双方通报的“温度差”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辩驳。

  文章说,中美对双方经贸磋商结果的通报从来就没有在表述层面高度一致过。每一次都是美方说得多,披露一些很具体的内容。中方则言简意赅,只说很原则的话。比如中美关于双方促进贸易平衡的具体数字信息,中方迄今从未对外通报过。中国对谈判结果的通报程序与美方有很大不同,总的来说双方对此都已经习惯了。

  中美这一次谈判显然实现了突破,双方都对进展感到满意,并且形成了达成最终交易的强烈意愿。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双方的积极态度形成了相向而行的新局面,有了结束贸易战更明显的政治决心。我们希望这一好的形势能够持续下去,顺利达到双方成交的结果。

  西媒有些怀疑中美实现突破的真实性,至少部分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贸易战打得太久了,双方之前在接近达成协议时出现过反复。而且就在上周新的谈判之前,美方刚又宣布制裁28家中国实体,进一步冲击了舆论对双方取得积极成果的预期。上周华盛顿谈判的成果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其中一些人的质疑可以说是情不自禁的,更何况挑刺是很多西媒的条件反射。

  文章最后提醒说,中美若达成最终协议,将对中国、美国以及全世界都有利。美国和西方媒体有必要在这个重要时刻不被自己的小利益绑架,给中美通向达成协议的路上埋地雷,而应为中美结束贸易战做出他们各自的积极贡献。贸易战是双输游戏,谁都不应为了自己的那点利益眷恋这一游戏和与它所相关的各种惯性。

  14日晚的新闻联播播发了当日出版的人民日报钟声文章《推动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透过10月10日至11日在华盛顿举行的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能够感触当前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之脉。积极向好的信息说明,中美双方共识的一面在上升,合作的意愿更突出。

  文章指出,处理好中美经贸关系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中方提出“三个有利于”主张,美方欣然赞同。世界在看,中美双方能否为实现“三个有利于”而共同不懈努力。现在,中美双方同意相向而行,一步一步往前走,这是求同存异,以务实理性态度采取建设性行动的体现。

  一诺千金,中美双方理当坚持相向而行,按照两国元首确定的原则和方向,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妥善解决彼此的关切,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不断增进两国和世界人民福祉。

文章关键词:误读 协议 中美缓和 中方 美方 三个有利于 贸易战 温度差 经贸关系 表达习惯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关于第七次人口普查,这些误读你信了么?

    坊间有不少传闻称“第七次人口普查首次把查房信息纳入普查范围”“查房是为房地产税征收做铺垫”,去年6月相关传言曾一度引发热议。

  • 关于第七次人口普查,这些误读你信了么?

    坊间有不少传闻称“第七次人口普查首次把查房信息纳入普查范围”“查房是为房地产税征收做铺垫”,去年6月相关传言曾一度引发热议。

  • 11月1日起取消《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国外学历不认可?误读!

    近期,教育部发布公告表示,为简化留学回国人员办事程序,自2020年11月1日起,取消《留学回国人员证明》(以下简称《证明》)。对此,权威人士辟谣:这等猜测纯属误读——取消《证明》,只是为了简化留学回国人员办事程序,让归国人才不再“跑断腿”。

  • 你见过没?200元数字人民币面世!

    ▼  近日,深圳发放千万数字人民币红包的活动,引发了不小的关注。深圳某超市负责人邓彩蓉:我们所有门店都经过了数字人民币交易流程的操作培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每一位顾客的到来。

  • 【地评线】映象网评:莫把“科学戴口罩”误读为“不用戴口罩”

    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对普通公众、特定场所人员、重点人员以及职业暴露人员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场景下戴口罩提出科学建议。由于《指引》提出,“普通公众在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等场所,建议不戴口罩。”从而导致很多人放松了警惕,认为“可以不戴口罩”了。

  • 郭某鹏一人密切接触者近4万人?​严重误读!

    ​12日晚记者发现,部分自媒体出现一组数据,称郭某鹏密切接触达39373人,并由此延伸开来,进行解读。

  • 郭某鹏一人密切接触者近4万人?别再刷了!严重误读!

    12日晚,大河报记者发现,部分自媒体出现一组数据,称郭某鹏密切接触达39373人,并由此延伸开来,进行解读。然而,据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截至11日12时,经流调初步判定其密切接触者24人,一天之内,这近4万的“惊人”数字从何而来?其实,只要稍微留意查看官方发布信息就会发现,郭某鹏密切接触者39373人属于对官方发布信息的严重误读,该数字为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数字,且绝大多数已解除观察,目前有199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 图解 | 辟谣!关于新冠病毒的这三大谣言千万别信!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消息,一直备受关注。在全民积极防疫的同时,一些虚假防治措施等谣言也在网上传播,引发不少网友误解误读。(王晗 王辉)

  • 为什么双方都愿意成交,但有的媒体误读?

    美国总统特朗普11日在会晤刘鹤副总理时表示,经贸磋商取得了实质性的第一阶段成果,他还希望双方团队抓紧工作,及早确定第一阶段协议文本,并继续推进后续磋商。

  • 人民财评:“对康美药业罚酒三杯”系误读

    公司罚款60万元,实际控制人及主管罚款10至90万元不等并终身市场禁入,这是此前证监会对康美药业及相关当事人的处罚。证监会也明确表示,将加快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件的办案进度,严格依法处罚,对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