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头条 > 正文

工业大省强势崛起 河南制造走向世界

2019年10月16日10:12  来源:河南日报

5034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研发的盾构机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郑煤机自主研发的液压支架顶起了“世界第一高”

  中信重工消防机器人成为国内同类产品佼佼者

  中国一拖的大型拖拉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许继电气为世界上已投运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提供了50%的换流阀

  宇通T7成为国内高端公商务用车的代表,多次作为重大活动保障用车

  □本报记者陈辉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70年来,河南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波澜壮阔的工业奇迹,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第二产业占比由1949年的18.2%,上升到2018年的45.9%,形成了稳定的“二三一”产业结构,建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省份第一位,昂首挺起了制造业的脊梁。

  70年来,河南为共和国创下无数中国第一:第一台大型拖拉机、第一台大型球磨机、第一台高速柴油机、第一台液压支架、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第一块浮法玻璃、第一张帘子布、第一辆纯电动客车、第一台隧道盾构机……

  70年来,河南培育出一批风靡大江南北的经典国货:双汇肉制品、三全速冻食品、仲景地黄丸、好想你枣、瑞贝卡发制品、新飞冰箱、杜康酒、白象方便面……

  70年来,河南一批产业集群叫响全国: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民权冷谷、长垣起重机、郑州速冻食品……19个千亿产业集群闪耀在中原大地,装备制造、食品两个万亿级产业成为富民强省的坚实支撑。

  70年来,河南制造走出国门通达世界,宇通客车批量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双汇“蛇吞象”并购美国猪肉大王斯密斯菲尔德,郑煤机成功收购德国巨头博世电机,中信重工、许继电气、中铁装备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数十个国家,一大批河南企业勇敢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成为代表中国制造的国家名片。

  70年弹指一挥间,河南工业发展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凝聚着几代中原儿女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不懈努力。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将工业经济发展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举措,努力探索符合河南工业经济发展实际的路子,铸就了河南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经济大省的地位。

  工业兴,则经济兴。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化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主导作用。全省工信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向着先进制造业强省目标奋力攀登,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不断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河南制造崛起添彩大国重器

  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期间,专程到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在听取了企业改革发展、自主创新等情况后,习近平强调,我们现在制造业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但要继续攀登,靠创新驱动来实现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在产业链上不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郑煤机,就是河南工业70年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缩影。郑煤机始建于1958年,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聚集郑州,为新中国的工业化梦想努力奋斗。1964年,中国第一台自移式支架在郑煤机诞生,改写了我国煤炭开采“靠炮轰”“拿镐挖”“用筐背”的历史。1984年,世界第一台中位放顶煤支架研制成功。2016年,中国第一套煤炭成套综采支架出口美国市场。2018年,郑煤机研发的8.8米电液控制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下井调试成功,顶起了“世界第一高”的综采工作。如今,郑煤机自主研发的液压支架产品进入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让中国制造叫响世界。

  同样获得总书记点赞的还有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的盾构机。盾构机集机、电、液、气、传感于一体,零部件达2万多个,是高端装备制造的集大成者。以前我国盾构机用的都是洋盾构,国内只能生产一些配套构件,就连维修也得邀请外方设计师。2008年以来,在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支持下,盾构机实现了国产化,为国内隧道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安全技术保障。目前,中铁装备集团设计制造出世界最大直径矩形顶管、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15米级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等一系列新产品,出口到19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范围内提供着中国方案,贡献着中国智慧。

  在大国重器的名单上,还有一长串河南制造的身影……我国第一个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国内首台LGMS-4624型水泥矿渣立磨、世界首台水力驱动式垂直升船机、世界最大最先进的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由1954年兴建的洛阳矿山机械厂转型而来的中信重工,经过60年坚持不懈的创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装备服务商,产品覆盖“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还有1970年从黑龙江阿城搬迁至河南许昌的许继电气,从2004年国家电网提出发展特高压以来,仅在特高压直流和交流输电领域,许继集团已获得核心专利100余项,创造了数十项“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近年来,许继集团推动从产品到技术、从品牌到标准的“走出去”,为世界上已投运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提供了75%的“大脑”(控制系统)、50%的“心脏”(换流阀)。

  如今河南的电力装备、盾构装备、农机装备、矿山装备等重点大型装备业领跑全国;在神舟飞船、国产航母、C919大飞机、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歼20战机等国家重大工程中,“河南制造”也在其中作出了积极贡献。“神一”到“神九”载人飞船所有关键部位的轴承产自洛阳;在国产航母建设中,中信重工为航母舰载机的起降和回收系统提供了重要配套产品;在C919大飞机项目中,河南中航光电、新航集团、航天精工深度参与;在天舟一号发射中,飞船上精准的“眼睛”、坚固的关节和灵敏的“神经脉络”等关键部件,都打上了“河南制造”的印记。

  为了培育更多的国之重器,从2015年开始,全省每年推广应用一大批行业领先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中船重工725所研制成功的LNG用大型开架式汽化器,是将液态天然气转化为气态天然气的核心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河南天隆输送装备公司研发的节能智能化大型气垫输送机,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而今,越来越多的“河南制造”走出国门闪耀世界,一台台高端装备、一个个典范工程在国际市场树立起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速度、中国质量的金字招牌,实现了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精彩蝶变。

  培育五大主导产业建成现代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之初,河南只能生产少量的纱、布、火柴、卷烟和原煤、电力等产品。经过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全省工业生产能力迅猛增长,目前河南已拥有40个工业行业大类,在冶金、建材、化工、纺织、电子信息、汽车和家电等领域生产能力更是大幅跃升,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进入全国前列。70年来,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7%,工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发生历史性变化。截至2018年年底,河南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量居全国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6位、利润总额居全国第7位。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也从1949年的67.6∶18.2∶14.1优化为2018年的8.9∶45.9∶45.2,形成了门类比较健全的工业体系。

  目前,河南已形成以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5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以冶金、建材、化工、轻纺等4大传统产业为支撑,以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近年来,五大主导产业快速增长,对河南工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012年~2018年,全省五大主导产业年均增长15.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速3.4个百分点;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持续增加,2018年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5.1%,较2012年提高7.7个百分点。

  以食品工业为例,河南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围绕农业办工业,将“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世界餐桌”。目前,全省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达3000多家,食品工业经济总量自2006年以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二位。原本不值钱的农产品经过加工转化后身价倍增,三全、思念速冻食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全省20家食品企业的26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食品产业也一举壮大为河南的支柱产业。

  双汇就是河南食品工业的杰出代表。2018年双汇发展实现营业总收入489.32亿元,净利润49.15亿元,成为河南工业中最会赚钱的企业。谁能想到,30多年前,双汇还是个资不抵债巨亏580万元的内陆小城肉联厂。靠着不断的改革创新,双汇一路高走,如今生产工厂遍布欧美亚,员工超10万。2013年,双汇母公司豪掷430亿元收购美国排名第一的猪肉企业,打破中国企业在美并购案的纪录。

  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也从无到有发展壮大。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48亿元,超过2002年125亿元的40倍。通过引进富士康,郑州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河南本土企业仕佳光子自主研发生产的PLC光分路器芯片填补了国内空白,占国内市场份额50%以上;汉威科技气体传感器打破了国外垄断,国内市场占有率约75%;郑州合晶年产36万片8英寸硅抛光片项目试生产成功,改变了我国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晶圆硅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河南对外贸易及出口商品基本一片空白。改革开放后,全省工业企业不仅吸引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发展壮大自身,还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近年来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规模增长迅速。2018年,全省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4396.81亿元,是2000年的36倍。

  手机、汽车、轮胎……一个个“河南造”漂洋过海卖到全世界,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逐渐成为出口主力。2018年,全省手机生产企业的出口交货值2900亿元,电子元件产品出口325亿元。同时,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快更新换代,出口产品档次和质量不断提高,我省的发制品、皮革鞋靴、石墨、铝材等行业已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

  向中高端转型升级迈进智能时代

  党的十八大后,全省坚持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河南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良好态势。2016年以来,我省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出清的同时,加快培育更多产业新增长点和结构性力量,推动全省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2008~2018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8%,工业利润年均增长16.4%,高于增加值平均增速5.6个百分点。

  作为原材料大省,我省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占比较大,如今,“原材料”产业链被拉长,逐步向中高端迈进升级为“新材料”。

  单晶硅电池片、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高纯度硅烷,你很难想象这些“黑科技”是出自头顶着“煤炭”色彩的平煤神马集团。1955年投建的平煤是新中国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为国家能源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新世纪后,合并后的平煤神马集团坚持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形成了以煤焦、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为核心产业,多元支撑、协同发展的产业新体系。工业丝、帘子布、糖精钠产能世界第一,尼龙66盐、工程塑料产能亚洲第一,焦炭、硅烷气、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高效单晶硅电池片产能全国第一。

  同样,成立于1958年的安阳钢铁曾是中原腹地第一座高炉。60年来,安钢由一个10万吨的小钢厂发展成为一个千万吨的现代化大钢企,产品覆盖中厚板、热轧和冷轧卷板、高速线材、型棒材、球墨铸管等多个系列,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交通、装备制造、石油管线等行业,实现了由“普钢”向“优钢”的转型。如今,安钢又明确了建成安阳、周口两大钢铁基地,实现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双千亿”的目标,努力进入我国钢铁工业第一方阵。

  铝工业是河南的传统优势产业,以铝为主的河南有色金属工业始于上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全省铝工业抓抢机遇,实现了由氧化铝全国第一、电解铝全国第一,到2017年铝加工全国第一的结构性跃迁。经过多年发展,河南已成为拥有铝、铅、锌、铜、钼、钨、镁等多种金属冶炼和加工产品,品种丰富,产业链条完善的有色金属大省。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加速融合,正在引发一场“制造革命”。河南紧紧抓住智能制造这个转型发展攻坚的“牛鼻子”,先后出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方案、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重磅政策,全省上下形成了智能制造竞相发展的热潮,努力实现“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转变。

  生产了中国第一辆拖拉机的一拖集团正在将拖拉机变得更加智能,超级拖拉机I号、无人驾驶拖拉机、动力换挡拖拉机,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拖拉机的概念。依托一拖组建的河南智能农机创新中心还成功跻身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卫华起重机通过信息化的植入,实现了远程监测和运维,把笨重的起重机转变成“起重机器人”。宇通客车率先在国内开通5G网络下的无人驾驶公交,全程语音控制、电力驱动、自动行驶,成为5G应用的先行者。越来越多的河南企业搭上智能化快车,催生出一系列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如今,河南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的努力结出了丰硕成果,在创新驱动的引领下,“河南造”产品也从“傻大笨粗”升级到“高精尖特”,大中型客车、盾构机、大型拖拉机、特高压装备、智能手机、光电子芯片等一批高端产品在行业中居于领跑地位,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名片。在刚公布的2019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河南有9家企业入围,16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先后有11家企业被评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2018年,全省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工业企业集团达到46家,较2008年增加23家。电子信息产业的鸿富锦,食品行业的双汇、牧原食品,有色金属行业的洛阳钼业、豫光金铅、万洋冶炼,煤炭行业的河南煤化工、中平能化,汽车行业的宇通客车、中原内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黄河集团、西保集团,化工行业的风神轮胎、龙蟒伯利等公司已经成为行业“领头羊”。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今日之河南,已褪去传统的“农”字标签,新兴工业大省,正在成为中原大地的鲜明标识。放眼未来,全省工信系统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在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谱写出更为绚丽的工业发展新篇章!

文章关键词:换流阀 天舟 河南工业 立磨 合晶 1970年 光分路器 工业丝 河南企业 冷轧卷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双百行动”两年考:从个体赋能到复制推广

    国企改革“双百行动”自启动以来,就肩负着推动“1+N”政策体系在基层国有企业落实落地的重任。在入选“双百企业”后,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首先就抓住内部分配这个突破口,全面推进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改革。

  • 给“心脏”里的“心脏”做“体检”,特高压中州站里的场面难得一见

    如果说主变压器是一座变电站的心脏,那么,位于主变压器“肚子”里的“分接开关芯子”,就是变电站“心脏”里的“心脏”。杨楷文说,今年3月份,他们发现部分变压器“分接开关芯子”出现异常,因此,此次检修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此进行治理。

  • 中央企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转型升级

    中央企业持续加大投入,通过建设5G网络、应用区块链技术、提出大数据解决方案等举措,使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目前,中央企业已经在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深入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优化。

  • 发力“新基建”特高压建设火力全开

    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湖北段日前正式开工,武汉换流站施工现场繁忙有序。作为“新基建”的重头戏,特高压具有长期竞争力,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在建设时期,中长期效益明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电蓄能。

  • 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复产,释放发展动能

    随着复工复产陆续到位,从声音轰隆的工地现场到脑力激荡的实验室,一眼望尽皆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在继续保持疫情防控工作力度的同时,尽快推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可有效带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释放经济发展动能,助力经济社会尽快回到正轨。

  • 电网千亿元重大项目开工复工 全力服务“六稳” 大考之际交上国网答卷

    2月28日,海拔3700米的青海省泽库县,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进行组塔作业。长高开关公司员工在为青海—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调试待发货产品。

  • 河南许昌:助力中国电能坐上“复兴号”

    “特高压直流输电可以提高输送容量,增大送电距离,降低线路损耗,节省工程投资,减少走廊面积,是破解难题的最佳答案。世界最大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市场在中国,但直流输电设备关键技术以前只掌握在国外的电力装备巨头公司手中。

  • 中国“智能范儿”酷炫山城

    孙亚慧摄  小观众近距离体验智能小飞机。参观者的热情像举办地重庆的“秋老虎”温度一样,居高不下——近乎每个展厅都站满了来自全国各地、想要一睹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观众,彰显出智能科技的强大吸引力。

  • 当好大湾区的“电小二” 南方电网打造世界一流智能电网

    “一流的湾区需要一流的能源保障”是南方电网人时常用作自我激励的一句话。户外自动巡检机器人,南方电网人亲昵地称之为“大眼萌”(中国网财经李春晖/摄)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