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胎瓷展品
钧窑瓷器展品
黄亮娥现场制作剪纸
11月5日在上海开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招揽全球顶尖产品、服务之外,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河南选出“三大件”——钧瓷、陕州剪纸和绞胎瓷共约120件产品参加进博会。
同汝瓷一样,绞胎瓷烧制工艺在北宋末年失传,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得到恢复、传承和发展。恢复绞胎瓷烧制工艺的,是一个叫柴战柱的修武人。他的公司每年能生产约5万件绞胎艺术瓷作品,占绞胎艺术瓷市场的70%左右,占艺术陶瓷市场的7%左右。
在河南展区绞胎瓷展位负责接待的是柴战柱的爱人李红霞,她热情地向参观者讲解绞胎瓷的制作过程、介绍展位上的瓶瓶罐罐。一个标价188万元的“孔雀开屏”绞胎瓷瓶,迅速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复杂的制作工艺和超长的制作周期,决定了绞胎瓷的高定价。李红霞说,即使是工艺成熟的现在,绞胎瓷成品率也只有50%左右。
所谓绞胎,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糅合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成形,浇一层透明釉,再烧制而成。绞胎瓷表里如一,一胎一面。也就是说,烧制出来的绞胎瓷,每一件都不相同。即使摔碎打烂,碎片内里也有纹饰。因此,绞胎瓷的价格往往是其他种类瓷器价格的几十倍。
李红霞指着“孔雀开屏”绞胎瓷瓶说,“孔雀”身上有千余片“鸟羽”,是纯手工、一层层胎体绞糅“拼”成的。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剪纸者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来表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此次我省亮相进博会的是以黄亮娥为代表的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陕州剪纸。年过不惑的她对陕州剪纸传承工作尽心竭力,成立陕州区亮娥纸艺术文化中心,不断创作出陕州特色的剪纸作品,把陕州剪纸作为当地文化旅游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
黄亮娥在现场为大家表演了剪纸绝活儿,并配以歌唱。现场观众报以阵阵掌声。
钧瓷最大的特点是色彩绚丽,我省有近30件钧瓷产品亮相进博会,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参观。
(记者 赵振杰 记者 聂冬晗摄)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国庆中秋八天长假,除了畅游祖国大好河山,过节还有了更多新潮的选择。国庆假期,有着“钧都”美誉的河南禹州市神垕镇复原了宋代开窑仪式,让游客现场领略钧瓷匠人开窑的全过程。
7月29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到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走进企业生产车间、科技产业园区、花卉苗木基地调研企业发展情况。在许昌恒达杭萧建筑公司、华洋动力50万台微车发动机生产基地,王国生走进生产车间,查看企业技术升级、智能化改造情况。
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7月29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到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走进企业生产车间、科技产业园区、花卉苗木基地调研企业发展情况。
7月29日上午,省委书记王国生到禹州市调研企业发展情况。在恒达杭萧建筑公司、华洋动力生产基地,王国生查看企业智能化改造情况,在钧瓷文化产业园,了解钧瓷传承创新、产品研发、市场销售等情况。
今年,超过1亿人口的河南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原人的小康梦马上就要实现:在田间地头的芍药花里,在“五美”庭院的“幸福树”上,在色彩斑斓的千年钧瓷中……”熊伟说,我们带领贫困户种植中草药,包括芍药花、颠茄草、白芷、丹参、延胡索等多个品种,曾经的“粮农”变成了“药农”。
鲁山花瓷又名“唐代钧瓷、黑唐钧”,因唐代鲁山所产的黑地、乳白、蓝斑一器三色的花釉瓷器而得名。5月31日,鲁山县第二耐火材料厂废弃厂房内,利用烧制耐火材料的废窑进行初步改造的鲁山花瓷一号窑展厅。
他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非)物质文化形象宣传大使、甲骨文钧瓷龟片专利发明人,钧瓷龟甲片文化路上的追梦人——傅伟华。在他的工作室里,傅伟华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习书、篆刻、烧制钧瓷龟甲片的历程。
为了表达对祖国的真诚祝福,由河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设计,河南省钧瓷和官瓷大师烧造的国庆重礼作品在郑发布,以宏大气势、创新器型、绚丽色彩和完美制作,呈现给社会各界和广大陶瓷艺术爱好者。
“没想到本土的儿童剧做得这么棒,无论是舞台制作还是故事表达,一点也不亚于引进的国外剧目。此次,《钧瓷娃娃》将众人熟悉的“钧瓷”搬上舞台,是对河南非遗文化一次创新性发展。
5月16日上午,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