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
蘸墨,掭笔,描画……一连串的动作如飞针走线,在空中飞旋后留下优美的弧线。
第二届进博会景德镇陶瓷非遗展台,80后陶瓷工匠蔡文娟正在做彩绘,精巧而熟练的技艺,不时激起观众一片赞叹。
把镜头转向国家展希腊馆。从苏格拉底到埃里蒂斯,从哲学到艺术,一条条印着至理名言的白色丝带,勾勒出希腊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演变。
进博会,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行走在会场,处处能捕捉到文化的踪影。一个个展台,一件件商品,深深镌刻着文化的印记,激荡着文明的理念。
陕西非遗展区的凤翔泥塑作品 新华社发
镌刻在进博会上的文化印记
在新闻中心,很多记者都喜欢待在一个小地方。
这里有满满的书,有安静的采访空间,有热情周到的服务,还有供记者体验书法艺术的阵阵墨香。
它就是上海的“朵云书房”。标志性的拱门设计,简洁明快的纯白色调,40余平方米的空间里,浓缩着一个城市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修养。
文化,让人宾至如归。“今年,我们在朵云书房重逢,所有过往成为今日满溢情谊,亦织就将来深度连接的纽带。”书房内的几句介绍语,拉近了来自五湖四海记者的心灵距离。
土耳其国家馆展出的创作水拓画使用的马鬃毛笔 新华社发
午间,本是人困顿疲乏的时刻,但在进博会新闻中心,中外记者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从传统国乐到交响乐曲,从室内小歌剧到艺术歌曲,从巴扬重奏到钢琴小提琴协奏,每天中午的“音乐午茶”,让记者感受到中外艺术碰撞形成的美好与惬意。
这已是“音乐午茶”第二次亮相进博会。今年“音乐午茶”展区打造“演·艺·玩”一体化的音乐共享空间,特别增设互动环节,内容包括黑胶唱片视听、乐器展览与赏玩、艺术家演后谈等。“音乐午茶”展区在非演出期间,摆放小提琴、胡琴、钢琴等乐器供中外记者试奏,让媒体记者在工作之余休闲放松。
与“音乐午茶”展区相对的另一侧,是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非遗客厅”。海派插画、上海剪纸、三林刺绣、香囊制作、风筝制作……新闻中心是进博会通向世界的一个窗口,而文化元素无疑是这里最亮丽的一抹色彩。
用非遗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当你在摆满琳琅满目产品的展馆间穿梭时,也许在某一个拐角处,就能与上海的弄堂生活邂逅。
陆家嘴高耸入云的风景照片与秀致典雅的海派旗袍展示相映成趣,一旁古色古香的木制储物柜上,精美的海派绒绣作品一一陈列。
这是“遇见上海”展区的一部分。这里汇聚了37项国家级和市级非遗项目、69个老字号……历史与未来、商业与文化、生活与艺术,上海以崭新的形式从这里走向世界。
通过什么样的语言可以读懂山东?来进博会“至诚山东”展区一探究竟吧。
在王来新的展示桌上,一排刻刀摆放得整整齐齐。“这个作品是‘花开富贵’,寓意吉祥如意。它通过镂空雕、浅浮雕的形式,把桃木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肥城桃木雕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来新对桃木雕刻进入进博会感到很自豪,“很高兴能有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华技艺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山东的非遗文化”。
从宏济堂到济南超意兴,从德州扒鸡到周村烧饼,23家非遗及中华老字号企业向全球客商讲述齐鲁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二届进博会首次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展区,总展示面积约4000平方米,97场“非遗”文艺演出和171个非遗文化和中华老字号展品,让游客在“时光隧道”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多姿多彩。
这里的传统文化可以很时尚。“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这是一首上海童谣,但不是一首只用来哼唱的童谣;它有画面,却又不是简单的电视画面。1757个字、152位人物形象和46只小动物,汇集在一幅长达17米的巨幅剪纸上。经过科技的加工,它不再是静态的剪纸,而是变成了会动的画面。这幅由上海非遗“海派剪纸”传承人李守白在12年前创作的长卷《上海童谣》,在进博会上又焕发光彩。
这里也可以见证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行于九域,施及外洋。”15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满载着景德镇青花瓷,推动了那时的全球化,成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而今天,景德镇瓷器再次与世界各国商品相遇。在江西非遗展示区中央,4个小伙子正进行大件拉坯技艺展示,彩瓷绘制、胭脂红描黄金工艺、陶瓷雕刻等在周边一一排开。“陶瓷文化是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历久弥新的陶瓷文化,将为讲好中国故事作出更多贡献。”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高斌说。
文明互鉴绽放出似锦繁华
玉琮、玉璧、玉钺,国家展中国馆里的3件展品,为现代化的进博会增添了几分历史厚重感。
这里是良渚文化展区。中英文主题张贴在“L”形状的展墙上。在主展墙的LED屏幕,定格有“中国·杭州”字样的图片;右侧展墙上,是神人兽面像,上面有醒目的“良渚”手写体字样。
方寸天地间,上演着穿越时空的风云际会。历史与今天,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交汇交融,璀璨绽放。
进博会,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国际展台,更是文化碰撞的世界平台、文明互鉴的多彩舞台。
当你看到巨大的热气球,肯定是来到了土耳其馆。这次土耳其不仅带来了旅游的金字招牌,也带来了古老文明的几多沧桑。
展区堆放的几块不起眼的石头有着不小的来头。这是来自位于土耳其东部的哥贝克力石阵,今年刚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科学家推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0年前,远远早于埃及金字塔和英国巨石阵。
为何把历史遗迹搬到进博会?土耳其馆的主题诠释了其中的深意——完美和谐。“土耳其馆凸显了土中两国人民的和谐交往。两国人民从数个世纪前就开始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这对两国友好交流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次我们也重点展示了两国文化在音乐、美食、工艺和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共同点。”土耳其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文化是经贸更深沉更持久的支撑。作为进博会中东地区唯一的主宾国,约旦馆将佩特拉古城移进了国家展——130多平方米的展馆整体被设计成古城造型。
2000年前,佩特拉古城见证了古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繁华盛景,而如今的约旦,仍然参与着共建“一带一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盛事。
约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约旦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2018年,双边贸易额达31.84亿美元,同比增长3.25%。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已达19亿美元。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满载着商品和服务的进博会航船,正沐浴着文化的春风和阳光扬帆远航,驶向更广阔的大海。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0日 06版)
当晚,河南省非遗曲艺展演周汇报演出在河南艺术中心上演,来自全省各地的曲艺名家表演了大调曲子、三弦书、河洛大鼓、河南坠子等节目,展示非遗曲艺文化的魅力。当晚,河南省非遗曲艺展演周汇报演出在河南艺术中心上演,来自全省各地的曲艺名家表演了大调曲子、三弦书、河洛大鼓、河南坠子等节目,展示非遗曲艺文化的魅力。
黄河奔流,滋润多彩中原大地;大河两岸,孕育朵朵曲苑奇葩。12月7日晚,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宝丰县人民政府承办的河南省非遗曲艺展演周汇报演出在河南艺术中心拉开帷幕。
伴随着国潮艺术蓬勃发展,我国儿童剧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新态势,戏剧、音乐剧、歌剧、舞剧、形体剧、故事剧等争奇斗艳。《小小非遗梦想家》童剧用创新传承经典的模式打造儿童戏剧品牌,不仅为孩子们送去艺术享受和欢乐,受到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而且为传统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黄圃飘色、赛龙舟习俗、麒麟舞、腊味传统制作工艺,中山市黄圃镇一个乡镇就拥有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腊味传统制作工艺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为工人们在晾晒腊味食品。
11月18日,以“技艺彩云南·相约黄浦江”为主题的云南非遗系列推介活动吴泾镇和美术馆拉开帷幕,来自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和来自德宏的傣族剪纸惊艳亮相,蓝白相间的晕染色彩、精巧细腻的剪纸造型,带来了浓浓的云南风情。
“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河北站媒体采访团走进石家庄市赞皇县原村土布博物馆。记者周国梁摄 近年来,在赞皇县雪芹棉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和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赞皇县1300多名农民过上了好日子,带动了周围6个乡镇17个村贫困妇女共同致富。
入冬以来,夹在昆仑山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的新疆和田地区天气渐凉,当地厚重温暖、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羊毛手工地毯也到了产销旺季。
11月5日至7日,“决战决胜谱新篇·文化扶贫在行动”网络主题传播活动四川站来到绵阳市北川县、安州区,阿坝州茂县、汶川县等地,探访当地文化扶贫工作成效。” 吴红的羌茶以当地百年以上的高山野茶为原材料,通过传统的羌茶工艺纯手工制作。
”在四川阿坝州茂县羌绣传习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传承人李兴秀谈到羌族文化时,她告诉记者,羌族文化十分丰富。李兴秀介绍,茂县现有7个培训基地,有24000多人在培训基地学习羌绣的刺绣、图案、针法等技艺。
“合作社社员从5户发展到104户,从第一年产茶50多斤到去年年产茶5000多斤。吴红先后在擂鼓、曲山等地拜师学习手工制茶技艺,还自费到福建等地学习,总结出了羌茶12道传统工序手工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