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上评丨女童眼睛被塞纸片:哪有没“恶意”的恶作剧?)
有句俗话说:眼睛里揉不进半粒沙子,但是,河南许昌禹州的李女士突然发现,女儿多多(化名)的眼睛里会时不时冒出一些小纸片,小纸片竟至少有几十片!
一位7岁的小女孩多多,哭着告诉妈妈是被三个男孩塞进去的:两人负责按住,另外一人负责往眼睛里塞纸片。目前,禹州市教育体育局对此做出了公开披露和处理:女孩被北京同仁医院诊断为:“眼睛里已经没有纸片和症状”。11月12日,几方协商一致,签订了赔偿协议。市教育体育局决定对磨街镇教育总支书记进行约谈,责令该校校长和该班班主任写出深刻检查,并全市通报。学校及老师对受害者家长赔礼道歉。
校园霸凌的事情尽管时有听闻,但7岁女童眼睛里被塞纸片之事,依然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下限。就伤害程度而言,或许比不上殴打暴击,但作为最“娇弱”器官的眼睛,其所可能带来的伤害,足以令人不寒而栗。即便眼睛没有大碍,但有过这样的遭遇,一位7岁的女孩,将会留下怎样的心理创伤?
根据禹州市教体局的最新回应,意外事件发生后,该局就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到学校进行情况调查、处理。换言之,往同学眼睛里塞纸片的“恶作剧”,应该只发生了一次。但在官方介入调查后的10来天时间内,家长发现多多眼睛仍有纸屑出来,究竟是清理不彻底还是另有隐情,也应该进一步明确说明。
如果真的只塞了一次,固然让人舒缓了一口气,但一次就塞这么多,依然令人极度震惊。而且,这件事的处理也值得追问。
“七八岁的小孩他们也没啥恶意,就是说小孩们在一块就是玩了。”面对舆情,校长的这句话,究竟是推卸责任还是真的这样认为,耐人寻味。中午午饭后的课外活动期间发生这样的“意外”,仅仅是赔礼道歉和相关责任人约谈检查就可以了结吗?学生之间戏耍玩闹,总得有个基本的“度”:二年级的孩子了,如此不知深浅,执着地将一片又一片的小纸片塞入同学眼睛,仅仅是“意外”吗?
课外活动期间不是上课,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监管。根据之前的报道,事情发生在教室里,大庭广众之下,就没有一个同学出面阻止吗?如果有人及时向老师报告,塞得进去这么多纸片吗?不得不说,相对于这样明显的“恶”的发生,官方仅仅要求写检查、上门道歉的处理,能起到足够的警示的作用吗?
学校应该承担管理责任,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同样难辞其咎。3位男孩往女同学眼里塞纸片,究竟是铁石心肠或者是心理发生了某种扭曲,不容等闲视之。“知子莫若父”,作为第一监护人的父母,知道孩子如此“作恶多端”吗?了解孩子为何这样吗?有没有采取过相应的教育引导措施?
7岁女童眼睛被塞纸片,固然只是个例,但背后所折射的问题却不少。这世上,哪有没有“恶意”的恶作剧?只是很多时候得不到纠正,受不到及时的惩罚罢了。
11月27日晚间,微博用户@沈佳欣 发言提到钟南山院士,并且链接了话题“钟南山称辉瑞疫苗试验结果远远不够”。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5日说,一段时间以来,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所作所为遭到了包括澳大利亚国内有识之士在内的广泛批评。该所炮制虚假信息,恶意造谣抹黑中国,只会一次又一次被事实和真相打脸,其险恶用心和企图只会在正义的阳光下原形毕露、无处遁形。
为了分担家里负担年仅15岁的小涛来到一家大排档打工本想赚点生活费可一场意外让他住进了医院至今仍在ICU抢救 小涛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 今年15岁的小涛 原本正在郑州上技校 原来,小涛为了分担家里负担才去打工的
根据微信客户端的用户举报数据得知,刷单兼职属于诈骗高发区,投诉量一直居高不下,受害者损失金额轻则上百,重则高达数十万。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刷单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属于违法行为。
好友对帐号租借不知情,不法分子借助号主身份向好友实施借款借贷、恶意骚扰或欺诈;增强法律意识,知法、懂法、守法,自觉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不参与“养号售号”等违法违规行为;
对于大众来说,6月23日曝出的演员牛萌萌涉嫌吸毒一事可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6月23日下午5时许,《新京报》最早刊发报道,称记者从知情人处获悉,5月中上旬演员牛萌萌因吸毒被警方挡获。
500多年前,当哥伦布踏上“新大陆”的土地,与美洲土著居民“第一次亲密接触”时,没有人注意保持“社交距离”,也没有人戴上口罩,更没有人去自我隔离14天。将病毒的存在归咎于某人的企图,应当被国际社会视为一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霸凌。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表示,大约10年前西方还能以相对温和方式看待中国崛起,但现在已对其发展充满恶意。这是一种“霸权焦虑”,在美国身上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新冠肺炎疫情则将这种情绪再次暴露。(编辑 陈汉坤)
路透社28日播发对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袁志明的专访。袁志明在专访中表示,有关新冠病毒由武汉病毒研究所合成的说法毫无根据,新冠肺炎疾病起源尚无定论。
继“华商很难”“多国渴望回归中国”之后,“多国女子都想嫁到中国”系列文章再次引发争议。部分恶意营销账号毫无敬畏,以“比烂”“比丑”心态招摇于世,发布毫无道德底线的炮制“爽文”,严重影响网络空间的清朗环境,社会影响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