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是陈望道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这年春天,他在一间柴房里翻译出了《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全译本。29岁的他第一次品尝到了真理的甘甜味道,并找到了自己的终生信仰。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述了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真理的味道为何如此甘甜?信仰的力量何以如此磅礴?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总指导:何平
总策划:刘思扬
监制:刘刚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
统筹:幸培瑜 韩珅 童岚
编导:夏勇 李姝莛 王志斌
记者:李姝莛 夏勇 李涛 李海伟 狄春
王怿文 张梦洁 吴霞
包装:夏勇
海报: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总有一些年份,注定会在时间的坐标轴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宣布,“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全面完成,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乔迁新居。
恩格斯的名字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紧密相连 在曼彻斯特,恩格斯生活了22年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这座终年排着长队的石库门老房子,如今是繁华大上海人气最高的“打卡地”,也是全国共产党员追寻初心的“朝圣地”。要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福祉奋斗终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你看,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港口镇原副镇长甘磊同志,面对洪水灾害、坚守岗位,因劳累过度突发疾病不幸牺牲,年仅43岁……你看,安徽合肥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原党委书记陈陆同志,面对滔滔洪水、奋力出击,宝贵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6岁……
《宣言》之所以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与永恒的理论魅力,根本在于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而透彻地阐明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就此而言,当陈望道翻译的《宣言》在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出版以后,实际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必须要针对中国的特殊历史条件进行理论的再创造。
2020年第16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这是总书记2015年11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要求。从八字要求到16字箴言,字字句句都饱含习近平对新时代青年“修德”的严格要求和殷切期望。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掌握基本方法非常必要。方法得当,才能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基本原理,把握经典的精髓,从而使自己得到丰厚滋养,获取智慧、信心和力量。经典的精华、精髓和灵魂都附着在原著的字里行间,只有原原本本地细心研读,用心体味,才可能得其要领。
纵览过去百年历史,中华民族由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是一个鲜明标识、主脉主线。“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这个历史结论、伟大真理,永远颠扑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