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中国日报网评|国家公祭:铭记历史 奋勇前行

2019年12月13日15:42  来源:中国日报网

5034

  刘兴铭、黄卓珍、佘文斌、王福义、史桂芳、万秀英……在即将过去的2019年里,十余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先后离世。截至目前,记录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在世者已不足80人。记忆的守护者接连凋零、曾经山河破碎的时代渐已远去,我们该如何在时间的冲刷中坚守记忆的底色,又该如何在历史的回望里找寻现实的启迪?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82年前,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在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中,30多万生灵惨遭杀戮。30万死难者,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他们有的是还未来得及体验生活、品味生命的孩童;有的是有家长里短、梦想追求的青年;有的是在村头巷尾闲聊、盼着儿孙满堂的老者……然而,欢声笑语在屠刀前瞬间哑然无声,纷繁世界在枪口下黯然落幕,鲜活生命却只有累累白骨空对江风。可以说,一切美好都在屠杀中瞬间陨灭。

  有人担心,幸存者的离世是否会带着历史记忆远去?侵略者的枪炮声和南京城内的哀鸿遍地是否会湮没在时间的尘埃里?现实的安稳幸福是否会令我们无法再对过往的慌乱动荡感同身受?

  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恰如振聋发聩的警钟,带我们重回并铭记那段兵戈抢攘、百孔千疮的历史时空。我们看到,这一天无数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自发祭奠,无数民众在半旗下低头默哀;这一天南京今昔对比的漫画拨动无数心弦,上面寄语当年的孩子:“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这些年《南京记忆》《拉贝日记》《记忆深处》等纪录片、歌舞剧和书籍不断讲述着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与反思……事实证明,82载的岁月长河,涤荡不尽滚滚长江里的鲜红血痕,冲刷不掉我们铭刻在骨的历史记忆,腐蚀不了我们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国家公祭日是一次回溯苦难的精神洗礼,更是我们汲取力量、奋勇前行的动力之源。当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相遇,幸福安稳替代了流离失所、自立自强替代了任人宰割、国力强盛替代了积贫积弱。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国家仍然在打着人权的幌子干涉中国内政,一些西方媒体依旧带着有色眼镜上下打量我们。在回首屈辱与苦难的时候,我们更应当深刻地意识到,国家强大才能不受他人之侮。正因此,唯有奋斗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是对遇难同胞最深切的哀思和最庄重的祭奠。

  在《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中,张纯如写道:“历史并没有为这个故事写下一个适当的结局。”这个结局,既是历史对遇难同胞的公正书写,更是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相信,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写下这个结局重若千钧的最后一笔。

文章关键词:历史记忆 网评 公祭 铭记历史 拉贝日记 南京大屠杀 伟大复兴 南京记忆 记忆深处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责编:杨薇薇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不可忘却的纪念,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讲述这段历史

    范丽红:抗战时期文物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真实记录,是中国民众的历史记忆。最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东北红色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贯穿了东北14年抗战的始终,尤其是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后,中国共产党作为东北抗战的领导核心,在东北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凝聚作用。

  • 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 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浩浩长江水,巍巍黄鹤楼。经过艰苦努力,付出巨大牺牲,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 【地评线】雪域时评:铭记废奴历史 续写更大的历史奇迹

    奋进的征程波澜壮阔,伟大的变革激荡人心。一个个文献档案、一件件历史实物、一张张岁月图片,刻印着民主改革前后的沧海桑田,也激励着西藏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续写更大的历史奇迹。从去年实体展馆开馆到今年网上展馆上线,西藏各族人民或是走进展馆,或是VR体验,都是为了感受民主改革这一伟大变革背后的伟大力量。

  • 中国日报网评:国家公祭日——擦亮历史记忆 点燃民族精魂

    安静的公交车、有序的人行道、步履匆匆的上班族……12月13号,南京这座本就安静淡雅的城市似乎比以往更加静默。”中华民族正处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体中国人民理应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 【党建锐评】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危害性

    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主题教育重要内容,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危害性特约评论员 咏颉  近些年来,一股名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在学界和社会各界蔓延泛滥。

  • 于灏:只为留住历史的记忆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40公里的天龙山,海拔1700米,其山腰处的天龙山石窟享有“龙飞天宇摸星斗,窟凿石崖见斧工”的美誉,是中国十大佛教石窟之一。”  随着三维扫描技术的发展,通过数字复原再现天龙山石窟艺术,让流失百年的造像魂归晋阳,这样的想法常常萦绕在于灏的脑海中。

  •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品味敦煌前世今生

    历经千百年的风霜,敦煌,以沧桑历史与美丽传奇吸引着人们。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2019年6月,游客在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领略大漠风光,体验丝路风情。(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摄)  2016年9月首演的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如今渐渐成为敦煌的“新名片”。

  • 【思享家】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塔西佗陷阱”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杨建义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其目的在于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凝聚共同的历史记忆(文明互鉴 美美与共)

     文化凝聚共同的历史记忆,而这批阿富汗珍宝正传诵着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美好故事。2017年3月,这批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珍宝首次亮相中国,最早在故宫博物院展出,之后在中国的敦煌、成都、郑州、深圳、长沙等地博物馆展出。

  • 红色文化遗存保护须回归历史本真

    作为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工作生活13年的圣地延安,是红色文化遗存的集中地。红色遗存在复建与展示中,可以引入现代的审美、展示手段等因素,但基本的方位、布局、陈设必须尽量符合历史的原貌。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