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历经千百年的风霜,敦煌,以沧桑历史与美丽传奇吸引着人们。
习近平总书记19日在甘肃省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敦煌莫高窟,实地考察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等情况。
敦煌,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是文明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见证。
2016年9月,在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指出:“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和交融,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习近平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贺信
2019年6月,习近平在塔吉克斯坦《人民报》、“霍瓦尔”国家通讯社发表题为《携手共铸中塔友好新辉煌》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提到:“2000多年前,中国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之旅,开辟了伟大的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留下了华美乐章。”
在莫高窟第323窟中,精美的壁画再现了张骞的功绩。
张骞出使西域(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从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相继”,古老的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联系。
这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敦煌,正处于这条路的咽喉要地。千年时光的风云际会,在这里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宕泉河西岸的断崖上,莫高窟静静伫立了1650余年。
连绵起伏的敦煌鸣沙山。(2016年9月6日,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开凿于公元366年的莫高窟,又称为“千佛洞”,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也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完整、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9年4月18日,游客在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莫高窟游览。(新华社发 张晓亮摄)
岁月流水般逝去,莫高窟现存735个洞窟、45000多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
中心塔柱窟—莫高窟第254窟—北魏(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飞天擎箜篌,莫高窟第285窟—南壁 西魏(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岁月与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敦煌别具一格的美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有人形容说:“世界任何传说中神奇的地方,只要去过一次可能便不再神奇。但惟有敦煌,在你造访之后,心里的感觉反倒更加神奇。”
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2019年6月,游客在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领略大漠风光,体验丝路风情。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独树一帜的敦煌文化,让艺术家们的灵感源源不绝。千年人文历史,在大漠戈壁滋养出绚丽的艺术之花。
1979年,取材于敦煌壁画、反映丝绸之路上中外友谊的经典舞剧《丝路花雨》首演。40年来,《丝路花雨》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成为海外观众了解中国艺术和丝绸之路历史的桥梁。
2019年5月23日,演员在纪念晚会上表演《丝路花雨》经典场景。当日,甘肃省举行纪念活动,纪念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创演40周年。(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摄)
2016年9月首演的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如今渐渐成为敦煌的“新名片”。观众可以跟随演员的引导移步换景,感受西域的千年历史。
2019年4月23日晚,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在甘肃省敦煌市上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敦煌,敦煌!
这里见证了中华民族向西交流的积极开放,这里承载着先民向东回望的无限乡愁,这里亦凝结着中华儿女的历史记忆。
走过丝路繁华,拂去岁月风尘,古老的敦煌,在新时代焕发着更加夺目的光彩。
出品人:赵承
策划:霍小光、张晓松
监制:车玉明、杜宇
文字:施雨岑、朱基钗、黄玥
摄影:鞠鹏、谢环驰、陈斌、聂建江、范培珅
编辑:刘羽佳
阿尔寨石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草原地区规模最大的石窟建筑群,也是一座集寺庙、石窟建筑、摩崖石刻造像、壁画、雕塑、榜题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文物保护,从抢救性保护到与预防性保护并重,敦煌人一代接续一代,坚守与付出,聚沙成塔,但是从未停下“创新”的步伐。工作人员利用便携式数码显微镜观察评估壁画模拟试快病害修复效果(受访单位供图)
这个暑期,不少人走进博物馆感受不一样的历史,或者走进体育馆来一场久违的比赛,以往熟悉的那个暑假,正逐渐回来了。近期复工复产的还有游泳馆,在北京东直门的一家健身中心里,游泳池成了最受欢迎的区域。
2、敦煌藏经洞陈列馆、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敦煌研究院美术馆、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等场馆均按莫高窟整体参观模式和管理要求免费参观;A类票游客: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验健康码、测量体温并检票后观看数字电影,观影结束后乘坐摆渡车前往窟区。
据悉,敦煌市区售票点(莫高窟参观咨询预约售票中心)暂不营业,游客须前往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办理门票业务,窗口只支持电子支付,不接受现金付款。疫情防控期间,莫高窟暂不执行正常门票政策,发售B类“疫控”票,票价190元/人·次(莫高窟门票180元+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
2019年8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敦煌研究院视察莫高窟、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了解文物保护和弘扬传承敦煌文化艺术情况,同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
“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来源:敦煌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月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要关心爱护科研工作者,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为科研工作者开展研究、学习深造、研修交流搭建更好平台,提高科研队伍专业化水平。
这是19日下午,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了解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敦煌学是当今一门国际性显学,世界上许多国家如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德国、美国、印度等国不少学者都在从事敦煌学研究。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代表在“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登台。1月17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代楷模”发布厅,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全国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文物系统干部职工向他们学习。中宣部副部长梁言顺为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颁发“时代楷模”奖牌和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