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生态文明@湿地】贵州全国首个生态法庭:审得清江河污染 判得明民事纠纷

2019年12月25日15:42  来源:央视网

5034

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位于红枫湖畔。(何川 摄)

  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位于红枫湖畔。(何川 摄)

  央视网消息(记者 何川)一河跨数区,污染顽疾怎么治?母鸡受惊不下蛋,损失怎么算?12月22日,红枫湖畔,在全国首个生态法庭——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罗光黔向“生态文明@湿地”记者团揭晓答案,并讲述这个法庭的成长历程和意义。

  以法为尺 治污打破行政藩篱

  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成立于2007年11月20日,当时名称为“清镇市环境保护法庭”。

  “这个法庭的设立,追根溯源是因为贵阳市老百姓的‘水缸’红枫湖蓝藻爆发,水质一度为劣五类,影响几百万市民饮水安全。”罗光黔说,湖水污染来自上游河流,而行政区划对河流污染治理形成了天然藩篱,造成治污成果不理想。经过紧张周密的筹备,这个法庭成立了。

  截至目前,环资庭受理了近30件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其中,2011年,中华环保联合会、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与贵阳市乌当区定扒造纸厂水污染责任纠纷案被评选为最高法九起典型案例之一;六枝特区人民检察院诉镇宁丁旗镇人民政府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一案,于2017年3月被最高法院评选为十大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环保法庭成立后成果显著。(何川 摄)

  环保法庭成立后成果显著。(何川 摄)

  人性执法 巧判生态民事纠纷

  2013年,清镇市环境保护法庭更名为“清镇市生态保护法庭”,最后又确定为“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更名背后的意义是法庭权限的扩大,根据贵州省高院的指定,法庭还要管辖安顺地区、贵安新区辖区内涉及环境保护的民事、行政案件。

  罗光黔说:“法庭审理的案件中,有个关于母鸡的案例,体现了民事案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我记得当时贵州正在修高速公路,每天要放炮开山。工地附近有一个养鸡场,养鸡场的主人起诉建筑公司,说放炮导致他家的母鸡不下蛋,还有一些受惊吓致死,要求赔偿。根据村民的算法,他损失的不只是鸡蛋,因为母鸡不受孕了,按照鸡生蛋、蛋又生鸡的规律,他损失的还有一大批小鸡,因此提出的赔偿额度比较高。”罗光黔说,“我们首先是找证据,通过专家解剖死鸡,证明施工放炮的确影响了母鸡的生育,造成了村民的损失。然后,再找养殖专家陪审,拿出科学数据,证明一只母鸡在一段时间内能产多少蛋,大致确定了损失的额度。最后,双方都对这个赔偿额度都心服口服,诉讼得到了圆满处理。”

  据了解,类似的民事案件还有水电站上游截流,下游水产养殖户起诉鱼儿致死纠纷案、贵阳市区公民起诉公共施工噪音影响生活纠纷等等。在这些案件审理中,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逐步建立了100多人的专家库,通过各行各业专家提供的科学理论、精确数据来进行案件的调解和审理。

庭长罗光黔介绍情况。(何川 摄)

  庭长罗光黔介绍情况。(何川 摄)

  砥砺前行 生态法庭不断创新

  生态法庭每向前一步,面对的都是未知领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法庭对侵害生态的主体执行补偿金后,这钱交给谁用,怎么用是个大难题。”罗黔光说,最开始,生态损害补偿金直接交到地方政府的手上。法庭追踪执行情况时却发现,这笔钱没有被用于生态损害补偿,而是用作其他民生建设。如何确保专款专用?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做了尝试:一是成立环保基金,二是直接和环保部门合作,专款专用。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普通群众也参与到了环保案件中,成为监督法庭公正、公开的主要力量。

  “我们的庭审都有网络现场直播,群众可以随时监督。审理中,我们的专家建议不作为证据使用时,原告、被告如果觉得专家与案情有利益牵连,可以申请让专家回避,自己找专家来提出建议。如果是作为证据使用,则要充分确保专家的权威性和建议的科学严谨性。”

  截至2019年11月,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已受理各类环境保护类别案件2390件,审结2342件。先后被授予“全国法院先进集体”、2013“贵州省工人先锋号”。荣立“集体三等功”二次,集体一等功一次。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国首批“环境司法实践基地”。

  罗光黔说,看今后的发展趋势,环保法庭审判人员的专业化还要有突破,希望我们的大学能培养一批既有环保专业知识,也有法学专业背景的综合型法官,推动生态法庭不断创新。

文章关键词:环境公益 清镇市 审判庭 环境资源 生态损害 湿地 生态文明 治污 红枫湖 责编:王慧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为绿水青山厚植司法“防护林”

    生态环境“三加一”审判机制,为福建的绿水青山厚植密织起司法“防护林”。对于涉及生态环境的民事、行政和非诉纠纷,福建法院注重矛盾的基层化解、就地化解,推动行政调解、行政裁决、人民调解的有机衔接,开展生态环境纠纷多元调解一站式服务,力促案结事了人和。

  • 专访:中国是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积极推动者——访阿根廷总统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

    阿根廷总统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中国是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积极推动者。费尔南德斯说,通过参与服贸会,阿根廷政府希望强调对知识性服务及其衍生品贸易的重视。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可持续发展的“深圳样本”

    40年来,深圳始终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融入到规划布局、环境营造、产业集聚等方面,持续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在监管方面,深圳在市级层面设立“环保警察”,建立健全“两法衔接”机制、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严惩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 河南实行省内黄河流域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

    记者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获悉,自2020年9月1日起,河南将对省内黄河流域的环境资源案件实行集中管辖。为方便当事人诉讼,河南省内黄河流域的中级法院、基层法院及人民法庭均将通过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方式接收诉讼材料,集中管辖法院应当及时审查立案,并尽可能采取网上送达等方式办理诉讼事务。

  • 中华传统智慧铸就绿色民法典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也引领着中国民法典编纂工作从中国法律传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原则,很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朴素自然观和“成己成物”的基本伦理。

  • 26岁女博士“破格”获聘需实至名归

    最近,一段“老人乘坐地铁时因无健康码受到工作人员阻拦”的视频在网络热传。新闻速递:湖南大学官网近日更新教师信息显示,出生于1994年的工学博士李晟曼已经获聘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 民法典:环境保护风向标

    调整民事主体人身财产关系的民法典以民事主体意思自治、合同自由为特质,通常并不限制物权形式和合同自由。回顾人类民法典绿色化的百年历史,中国绿色民法典的诞生必将成为以民事立法回应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的新的里程碑。

  • 环境有价!全国环境损害赔偿金额超29亿元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启动以来,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推进,全国共办理赔偿案件945件,涉及赔偿金额超过29亿元。前不久,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评选,重庆市两江新区某企业非法倾倒混凝土泥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入选。

  • 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作者:蒋金法 京方程(蒋金法,系江西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蒋金法 京方程均系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我们要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奠定坚实生态环境基础。

  • 大事小情,民法典这样保障你我权益

    光明智库:民法典加强人格权立法,使其独立成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侵权责任编对此进行了完善,明确先由实施抛物行为的侵权人承担责任,并且强调公安等机关应当查清责任人。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